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变式题应用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育内容的逐渐深入,在我国中学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同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是变式教学还是其他新型教学的方法的进入,课堂效率极大提高,学生成绩极大提高,但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本文从实际入手,浅谈变式教学中习题的解决。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题;例题、习题;反思
  教材中有许多典型习题都具有很强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视而不见,当做一般习题处理或不认真挖掘内在规律就失去了良好的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现习题的丰富内涵使其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对教材中的习题从题设,结论,图形结构多方面挖掘,把题设,结论互换,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变式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同时在变式的习题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跳出题海,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就数学课堂中的一题为例進行说明变式题的重要性。
  例:如图(1):四边形ABCD为基本图形,其中包含当条件为:
  ①△ABC为等边三角形。
  ②∠ABD=ACD=90°,
  通过全等证明,我们可以得出:
  ①∠BAD=∠CAD=30°
  ②∠BDA=∠CDA=60°
  ③AD=2BD=2CD
  ④BD=AD-CD
  以上四个结论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从学生解答情况看,较顺利完成,使问题更具有挑战性。我对题中的条件保留∠ABD=∠ACD,不等于90°,图形发生变化,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呢?于是我进行了如下变式:
  变式1:①点D的位置变化到AC边的右侧,②仍然保持∠ABD=∠ACD,很显然图(1)中的前3个结论已经不成立,第4个结论是否成立呢?BD、AD、CD三者之间又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将问题的特殊性条件中点进行一般化处理为动点,使图形变化更为丰富,问题更具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图形(2),我猜想结论:BD=AD+CD
  证明方法:在BD上截取BE=CD,连接AE,通过SAS证明△ABE≌△ACD(SAS)得到
  ∠BAE=∠CAD AE=AD,则∠EAD=60°,△AED为等边三角形,AD=ED,此时BD=BE+ED=CD+AD,结论得证。
  在解答中由于变式的出现,让学生产生了极大地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引领学生又进行了变式2
  变式2:①中保持∠ABD=∠ACD不变,继续寻找点D的位置,又含使BD、AD、CD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如图(3),当点D在AB边的左侧时,由图形猜想结论:BD=CD-AD。
  证明方法:与变式1方法基本相同,在CD边截取CE=BD,证△ACE≌△ABD,得到AE=AD,
  ∠CAE=∠DAB,∠DAE=60°,△AED为等边三角形,AD=ED,CD=CE+ED=BD+AD即BD=CD-AD,得证。
  在变式1与变式2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升,巩固了方法,抛出下一个问题,带领学生继续研究,点D的位置还会运动到哪里?,发现点D的位置又回到了如第一个图所示的BC下方的任意位置,但此时∠ABD=∠ACD≠90°,BD、AD、CD之间不存在数量关系,于是我改变条件,∠ACB=∠ADB=60°,猜想结论:BD=AD-CD。
  证明方法:以点A为选转中心,逆时针旋转△ABD,使AB与AC重合,①△AEC∽△BED,△ABE∽△CED
  ②证D、C、D’三点共线(∠ABD+∠ACD=180°)
  ③证明△ADD’为等边三角形,AD=DD’=DC+CD’=CD+BD,
  结论得证BD=AD-CD。
  直观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定会在解决难点上下功夫,此题若是教师能够使用几何画板展示规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直接观察规律的形成过程,会更加一目了然。
  反思:
  学生最开始做题时较为容易的解决问题,但随着变式的产生,学生的兴趣逐渐提高,因为这些题都是从简单的习题入手,通过变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也锻炼了研究问题由浅入深,呈现习题梯度,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做一题,答一串,同一篇”。有助于学生把握方法,发展了学生思维,提升了解决问题能力。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用,让学生或得“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情境,是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在创造挖掘中感悟,变式中提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变式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在教学中,很好的把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我们日后所要思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冯育金.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分析和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4(07):12.
  [2]赵东华.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2013(3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6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