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高中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尤其在阅读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本文以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理念,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阅读课堂教学中,并试图探索两个问题:(1)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否降低阅读焦虑?(2)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否提高阅读成绩?经过一学期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降低阅读焦虑并提高阅读成绩。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导图;阅读焦虑;阅读成绩
  一、 研究背景
  (一)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不仅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阅读能力也是学生日后走向社会,职业发展及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素养。高考中阅读题占40分(总分150),因此“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并不夸张。目前,高中阅读教学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要模式,即学生通过完成教师预设的各项任务进行阅读学习。笔者所在农村高中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阅读时倾向逐字逐句翻译,偏重词汇和语法,虽能够找到表层信息,但缺乏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以及对文本深层解读的能力。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1)语言能力是指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2)文化品格指学生能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并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思维品质指学生具备辨析、分类、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4)学习能力指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选择恰当的策略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这四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本论文将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展开。
  (三)文献综述
  笔者的课堂引入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思维导图由托尼博赞提出,他将思维导图定义为:“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国外学者对思维导图有大量研究:Goodnough & Long(2002)的研究表明作为教学策略的思维导图,借助色彩和图形,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Zipp, Maher & D' Antoni(2009)的研究证明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重组学习内容,进一步优化新旧知识组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国内有关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的研究近十年发展迅速。周海明(2013)讨论了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并形成全局意识。顾敏(2014)則讨论将思维导图融入文本解读,发现思维导图对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思维导图能否缓解学生的阅读焦虑?
  2. 思维导图能否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
  (二)实验对象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教授的两个班级为高一平行班,A班为实验组,B班为控制组。学生年龄大约在15岁到16岁,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但是英语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并存在一些不良阅读习惯。
  (三)实验设计
  笔者在高一下学期进行了18周的试验,实验班阅读课采用融入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法,控制班上课则不介入思维导图。实验前测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得分,后测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阅读得分。两个班使用同样阅读教材,保证同样的阅读课时和阅读训练。本研究自变量为融入思维导图和不融入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因变量为学生阅读时焦虑程度和阅读成绩。
  (四)工具
  笔者采用了Saito, Horwitz等人设计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FLRAS)中文版,该表经大量研究被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的内容包含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由20个问题组成,采用莱克特五级量表(Liken Scale),其中每个问题后都有5个选项:选择非常不赞同得1分,不赞同得2分,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得3分,赞同得4分,非常赞同得5分。
  (五)阅读课模式
  以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三Unit 2, Reading1, Come and eat here(1)为例,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课堂模式进行对比,本单元的第一课已经将生词和导入部分讲完,第二课以课文阅读为主。
  1. 实验组阅读课模式
  读前任务:
  (1)Skim the text and answer what kind of the passage it is? Narrative, descriptive or argumentative?
  (2)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 narrative passage?
  学生自愿回答后,用思维导图将答案展示。该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对记叙文框架建立直观认识,迅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并将其与新内容进行连接。在遇到其他故事类文章时,做出类似分析,最终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学习能力的发展需要。
  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有限,仅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信息。然后再呈现思维导图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图2是对图1的延续和扩展,笔者从图1列出的5w1h六要素,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提问。图2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框架,右边也可继续进行下一级扩展,即更小细节的查找。这样通过导图的提示,学生要查阅的范围缩小了,答起题也更加得心应手。如图:
  读后任务是两人餐厅的对比及对下文的预测,笔者结合前面两张导图,用一张大图将一节课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这个故事。
  2. 控制组阅读课模式
  上课从课本的读前任务开始,回答问题,
  Ⅰ. Skim the text and get the main idea. (Multiple choice)   Ⅱ. Find ou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swer the questions)
  Ⅲ. Finish the summary. (Fill the blanks)
  Ⅳ. Compare the two restaurants. (Use a table)
  (六)数据处理
  笔者用spss22.0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课堂观察、访谈结果做定性分析。独立样本t-test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即高一上学期英语总成绩(P=0.535>0.05,t=0.768<1.980)及阅读得分(P=0.346>0.05,t=1.112<1.980)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前总体英语水平和阅读水平相当。
  三、 结果与分析
  (一)思维导图对阅读焦虑的影响
  呈显著差异(p<0.05)的问卷配对样本t-test结果说明,思维导图有助于降低阅读焦虑。思维导图把复杂的文字转换成简单图像,降低学生阅读时的焦虑感,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幅好图胜过一千个文字的讲解。”笔者在上课时始终坚持化繁为简的原则,用思维导图搭建支架将原有信息有机过渡到新知识。案例中实验班的导入先呈现故事的要素,再将具体内容放入这个框架中。而该单元的第二篇阅读课文是第一篇课文的继续,在已有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第二篇课文的展开就变得水到渠成。有学生说本来比较害怕阅读,但当可怕的文字变成了直观的图形,心理上也没有那么畏惧了。
  (二)思维导图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测试配对样本t-test结果显示思维导图对提高阅读成绩有帮助(p=0.012<0.05)。
  经过一个学期融入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在事实细节题及主旨大意题上有显著提高。运思维导图可以把知识用易记的形式提取出来,因为思维导图与纯文本不同的地方在于:思维导图不仅用关键词展示出事实细节,还把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以及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另外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的同时学会了分析、归纳和联系,形成整体看问题的意识,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 结束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对比教学,笔者得出结论:思维导图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阅读焦虑,还有助于提高阅读成绩。在实验班的课堂上,学生阅读的整体意识加强了,对细节的把握也更精准,这与思维导图的聚合和分级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在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通常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可以自己梳理課文知识结构,虽然他们的“作品”略显简单,但已经是一种进步。总之,思维导图在课堂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并值得推广。但笔者还需指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课文文体、话题内容、文化背景的需要而“量身定制”。
  参考文献:
  [1]顾敏.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4(13):45-47.
  [2]周海明.基于思维导图的语篇分析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519-15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肖静,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南昌县莲塘第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7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