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导图在化学合格性考试复习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化学合格性考试,是关系到高中生能否拿到毕业证书的重要考试。引入思维导图,实现化学知识的结构化,增强知识的连贯性,是复习的高效手段。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导图;学考复习
  
  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学生系统化知识的学习笔记,它通过一个知识点为关键,借助思维活动向多方面延伸和拓展。学生在绘制过程中的放射性思考,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主动地对知识点进行再加工和再处理,提高复习效率。
  一、 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学生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借助不同的颜色、符号、词汇、表达等建构自己的思维导图,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来连接中心词和不同的结点,丰富和拓展知识。学生需要带着深刻的理解来选择中心词,并且关注不同的结点的设立,因为这些结点就是知识主干与知识分支之间的交点。通过有层次的划分和设计,实现化学知识的结构化,对学生内化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二、 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原则
  (一)整体知识结构化,关注系统性原则
  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就是比较零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他们往往对教师和习题的依赖性较大,不会自主地总结知识框架和知识网络图,影响了学生的复习效果。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明确知识间的关系。
  (二)重点知识情感化,关注自主性原则
  教师在布置思维导图之前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重点。在学生充分消化重点之后,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向知识的纵深方向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
  (三)布局设计个性化,关注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是不同的,他们的思想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都是不同的。思维导图是有情感、有温度、有个性的笔记,属于私人定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已知的知识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四)化学素养严谨化,关注科学性原则
  参加合格性考试的学生,有些擅长设计,做出来的思维导图富有创意、新颖独到。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化学的专业素养偏弱。教师要给足相关材料和充分示范,确保化学素养严谨化,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三、 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策略
  (一)高频方程式,积极比较对比
  方程式记忆,是学生复习的最大难题。教师在复习时,要将生活中的化学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重点知识情感化,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式来整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认识,明确知识要点和知识的不同点,能够在比较中内化知识,发现知识点之间的不同,进而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知识的不同,形成對知识规律的清楚认识。例如在复习“硫”“氮”的时候,引导学生将“硫”“氮”进行比较对比,通过比较来将知识细化,建构出完整而清晰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可以在比较中对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清楚认识。对比性的思维导图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知识间的不同,形成感性认识。
  (二)压轴试题突破,把握考查核心
  思维导图会使学生把握核心知识,快速地抓住复习的重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得分率最低的压轴题26题,共15分,考查内容是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举例26. 硫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已知:S(s)+O2(g)SO2(g) ΔH1=-akJ·mol-1
  S(g)+O2(g)SO2(g) ΔH2=-bkJ·mol-1
  则a (填“>”或“<”)b。
  (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2molSO2和1molO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催化剂△2SO3(g),并达到平衡。
  ①若再加入1molO2,该平衡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降温,平衡时测得SO2的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若只增大压强,则K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常温下,现有0.5mol·L-1Na2SO3溶液,请判断:
  ①该溶液的pH (填“>”或“<”)7;
  ②该溶液中c(Na+) (填“>”或“<”)2c(SO2-3);
  ③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加热该溶液,SO2-3的浓度将 (填“增大”或“减小”)。
  (4)如图是电解硫酸铜溶液的装置。
  ①若a、b为石墨电极,b电极的质量增加,写出该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②若利用该装置在铁件上镀铜,则铁件应与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连接。
  (5)已知沉淀溶解平衡:BaSO4(s)Ba2+(aq)+SO2-4(aq) Ksp=1.0×10-10。在硫酸钡的饱和溶液中Ba2+的浓度为 mol·L-1。
  精讲例题,在学生充分消化理解之后,帮助他们整理归纳以下考点:
  1. 热方程式(会看图、会计算)
  2. 速率计算(三段式)
  3. 平衡移动判断:改变(浓度、温度、压强)
  4. pH计算(用Kw)
  5. 盐类水解(判断酸碱性、方程式)
  6. 原电池(负氧正还,同性相吸);电解池(阳氧阴还,异性相吸)
  7. Ksp理解和计算   在讲解最难的压轴试题时,教师要列出试题考查的知识要点和结构,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這一类的思维导图相对枯燥,可以以小组作业的方式上交。前后桌4人都要完成,教师选其中一个作为4人的平均成绩。
  (三)元素知识结构化,前后思维连贯
  复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理清知识框架脉络,了解学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要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学生的复习不是盲目的,而是带着明确目标进行的。例如在复习典型活泼金属“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氯气为中心,探究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在“化学性质”中又可以设置“点燃与钠、铁、氢反应”“与水反应”“与碱反应”等不同的次关键词,使学生明确学习要点和学习内容。第二节课介绍典型活泼非金属“钠”,与氯元素是对立统一,就像太极的阴阳两面。请学生思考钠元素的知识点怎样模仿梳理呢?“钠化学性质”中可以设置“与氧、硫反应”“与水反应”“与盐溶液反应”等不同的次关键词,特别强调Na2O2是高频的核心考查,让学生带着逻辑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四)钻研考试要求,强调留白艺术
  合格性考试,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可以腾挪的精力有限。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对考试要求深入分析和探究,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开始直到第二年1月考试,共4个月多的时间。我们的做法是一共让学生只绘制3张思维导图,主题分别是“氯和钠、硫和氮、铝”。重点放在前2张。新课改之后,高考完全淡化铝,合格性考试基本只考2分而且是在周期表中考查。那为什么要复习铝呢?目的是希望学生认识到铝的知识并不可怕,都是复分解方程式的变式,用初中的思维就可以解决。如图,就是学生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用美丽的“彩虹”形式把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展现出来了,知识系统,形式优美。原来的“铝三角”,留白了一个边,变成适合合格性考试的“铝彩虹”,一节课就可以轻松学懂学透。碰到刁钻的铝的相关选择题就不怕了。
  总之,在合格性考试复习过程中,学生的复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教师要充分地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活跃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的方式将知识串联起来。内化输入,输出新知,即便是最弱的学生,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思维导图严谨而艺术化地解决问题,强化复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利响.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学),2019(2).
  [2]郑青青.高中化学教学中材料题解题能力培养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8(21).
  [3]刘璇.在绘制“思维导图”中培养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J].教师,2018(26).
  [4]张家骥.“短时记忆容量”与高中化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8(35).
  作者简介:
  陈榕,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市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8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