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的设计及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探究与分享”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材始终,是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探究与分享这一环节,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的设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公民,同时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这不仅是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契合,同时也是对教学模式的更新完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设计作用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探究与分享活动的教学中,仍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栏目选择困难、教学环节连贯性缺乏、课堂组织程序性缺位、课堂运用创新性欠缺等。于是本文在此,通过对教学情况的深入调查与分析,对探究与分享的内涵、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对探究与分享活动的方法和开展作用做出探讨,以此来提出适合初中课堂探究与分享活动开展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有效地帮助教师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的具体问题,从而使探究与分享活动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一、 探究与分享活动的内涵
  探究活动在本质上是人们基于自身的好奇心推动,来自发形成的对身边事物、环境的观察、分析,并以此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这一思维逻辑的体现过程,便是探究活动过程,而根据探究而获得思维的发展,便是探究能力的提升。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探究与分享则是有其独特的一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探究与分享设计活动,是根据教材目录中“探究与分享”栏目而开展。基于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展的探究与分享,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思维拓展型、体验反思型、情境讨论型以及行为导向型等。不同于人们自发的因为好奇,而对事物或问题进行探索,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依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有着很强的导向性,并且不是学生随意界定探究的内容,而是要根据所学知识,对探究方向进行定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探究方式获得新知。而且显而易见,探究与分享,是探究活动与分享活动的结合,不同于自主性的探究,这就要求学生在通过探究,而获得新知的同时,要注重与他人,分享自身的经历、认知、感受等,通过共同的探究,不同学生得出不同的认知,然后一起分享,以此再一次拓展学生的探究所得,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切地认识到合作的意义。
  二、 探究与分享活动的特征
  (一)具有思想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办时,各专家和学者更加考量教材内容的思想性,为了能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成为符合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许多教育工作者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由于思维往往是受着教材语言的影响,因此在探究与分享的语言内容,即是有着思想性的特征,在探究与分享的教材内容上,有着许多情景材料、案例实例等,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相近,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事例中,进一步探究其深刻含义,也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身边熟悉现象或问题的反思。另外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其探究与分享活动的问题设计,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避免了空泛的问题设置,讲求问题与生活的切合性,引导学生对探索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全面思考,其思想性的体现不言而喻。
  (二)具有民主性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一点在探究与分享的活动中,则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探究与分享设计中,所体现的民主性,一方面是师生关系具有民主性,在具体的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只是辅助的作用,要学会从一个朋友的角度,为学生的探究分享来提出建议,或者是以倾听者的身份,在学生分享活动经历和心得时,适当地引出拓展问题。另一方面是,探究与分享活动,注重学生个体形成自主发展的动力与能力,然后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与分享中,积极地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分享、探讨,在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提升个体生命质量。也就是说,探究与分享活动的内容设计会渗入民主意识,从而让民主性特征得以突显。
  (三)有序参与性
  在探究与分享的活动教学中,离不开科学组织,也更加离不开学生对活动的有序参与。在道德与法治的探究与分享这一板块的设计中,科学的保障了学生能够在每一个单元学习完之后,都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是某一现象,来进行有序探究。同时课堂的有序参与性,也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在探究与分享的活动中,教师要遵循活动设计的内在逻辑,从教学过程系统性与完整性考量,保证活动有效操作。在学生开展具体的探究分享讨论中,教师也需要对课堂予以整体性把控,让探究与分享活动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分享活動的同时,亦不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进程。可以说,这是探究与分享活动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教师在设计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 探究与分享活动的教学方法
  (一)精简活动数量,提高课堂实效
  《道德与法治》教材每个框题都有活动和正文构成,在活动形式上,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活动数量也是极为的丰富。如“中学序曲”这一框题下,其探究与分享活动更是达到了五六个,如果此时教师要对每一个活动,都进行相关的探究,那一节课的容量就会变得非常大,整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就可能在流于形式,变成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活动质量会大幅下降。由此也可以得出,精简活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依据课标和教学主要目标,来精简探究与分享活动数量,突出教学的重点,将时间科学高效地运用,提高活动的实效。对于一些琐碎简单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课下探讨解决。而在课堂探究与分享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原本多个问题探究,进行综合考量,形成主体鲜明的统一主题的探究活动,然后通过课堂提问等形式,或者多媒体活动探究,来让学生开展活动讨论,以此来实际地提高课堂实效。   (二)增强活动连贯性,提升案例利用率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对于探究与分享活动,多是独立设置的,如果只是让学生直接去开展自主探究,很容易会因为理解不到位,没有发现两个活动之间的关联,而导致重复作业,探究效率低下。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教师在探究与分享的活动开展时,就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前引导,以此来增强活动的连贯性,提升案例利用率。如“让友谊之树常青”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开展时,先对文中的多个具体案例,进行梳理,找出各个案例的核心内容,然后根据核心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尝试将各个案例的核心内容,加以重组,合并为一个案例,采用一例贯穿的形式,提高案例利用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拓展教育时空,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究与分享活动中,如果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那样只能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在探究与分享的活动中,当其内容活动涉及内容比较深刻,或者是范围比较广泛时,教师就应该重视到课外拓展。当活动内容不能当堂课完成时,或者是当堂课并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长效探究与分享的活动机制。如“绽放生命之花”中“感受生命意义”这一章节,如果只是想让学生通过课本,只是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是很难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生命”。其中“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谈谈你的思考,并和同学分享交流。”这一探究与分享活动,要知道这个含义范围太大了,不同人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很难做到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到。因此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甚至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去调查采访,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课堂才不会成为空谈理论的课堂,才能成为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四、 探究与分享活动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政治认同,强化探究意识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较来说,现如今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其内容主线更加清晰明了,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基准,并且将这种精神理念,渗入了教材内容的方方面面,而“探究与分享”板块的设立,就是其积极的体现。在现如今的文本内容设置中,“探究与分享”活动内容,更是注重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与认知,并强调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而这也就明显的体现了探究与分享活动中,对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的注重。并且在初中阶段,这正是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来获得新知、发展思维,不仅促进了活动与内容相结合的新课堂形态的形成,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性,并培育其探究精神。
  (二)優化课程形态,更新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文本中,内容的设置过于抽象化,极容易使得学生感觉学习枯燥,同时也会造成课堂形态单一的问题。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不仅会降低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还会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乏味学习中,自身改变排斥学习的情况,进而导致教学进度缓慢,其弊端显而易见。但是随着探究与分享板块的纳入,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探究与分享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也创设了一种活动和内容相互嵌入的新型课程形态,这也是探究与分享活动价值体现之一。而且探究与分享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注重学生的在课堂中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价值的培养,且活动设计往往有着较强的时代感,这对于更新完善教学模式来说,是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五、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对探究与分享活动的科学开展。通过探究活动,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通过分享,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展自身,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并能为祖国的现代化进程,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亚红.“探究与分享”栏目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邓洋洋.价值澄清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探究与分享”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伊犁:伊犁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邵馥,福建省建瓯市,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8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