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作学习必须要有机、合理、有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形式,关于“如何组织合作学习”这一实践性问题,众说不一。笔者发现一线教师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合作学习形式的呈现,经常忽略了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调研以及教学实践谈谈合作学习的开展方法。
  一、拓展合作学习时空要做到“有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其中“拓展合作学习时间与空间” 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何时拓展,怎么拓展呢?
  首先,拓展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通常情况下,组织合作学习在时间的把握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即时性合作学习,一种是延时性合作学习。就即时性合作学习而言,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小组可以要求他们即时完成,对一些随堂练习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延时性合作学习而言,一方面学困生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环节,过度依赖其他组员的成果,这便使得教师难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课堂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设计,对于学困生要给他们更多思考、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另一方面,对于学优生,在研究某些项目式问题时,在课内完成不了的,还可以让他们在课外继续进行,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其次,拓宽空间,要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而定。一直以来,不少教师执着于追求狭隘的课内空间,追求在课堂中充满创造灵性,让课堂充满成长气息。其实,社会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学生学习数学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学会运用知识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更应该有大课堂观,借助社会资源(包括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等活动场所)辅助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利用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不但可以弥补课堂活动之不足,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潜能开发、合作交往有着积极作用。
  二、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团队
  当前,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合作学习方式是“生生合作”。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单一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能力发展程度的差异,单一地组织“生生合作”学习,长此以往,难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团队的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学生与学生合作。笔者认为生生合作的方式有三:一是开展同桌讨论。某些学习问题,有时依靠学生个体无法完成,但又无需多人参与解决,这时采取学生与学生二人合作甚为有效。如认识“米和厘米”,可以让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的宽或课桌的高等,这时只要二人合作即可,而且较能有效达成一致意见,提高效率。二是开展同伴互助。教师可以让班级的“小老师”与学困生结对,让“小老师”拉动学困生,在组建“搭档”时,宜采取“就近”原则,即两人的座位或住所相邻,两人都有预期的学习目标能够互补,这样利于双方共同提高。三是开展多边互动。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其中协作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水平,遵循优势互补原则进行小组编排,这样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也有利于形成小组的凝聚力。
  (二)学生与教师合作。在学生个体与教师合作上,较多的应是对学生群体无法完成某些学习任务或解决问题出现困惑(如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数学小调查、数学实验等)时,教师才给予相应的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应立足中等,兼顾两头,帮助学困生,使之学有进步;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之脱颖而出,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发展。
  (三)学生与家长合作。教师往往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而忽视课外延伸的学习环节。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引向课本以外的生活、社会活动,促进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促進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如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建议家长开展“周末我当家”购物活动,让家长带上孩子一起去超市进行购物实践。这样,联系生活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在课外学数学、用数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三、落实合作学习目标要做到“有效”
  鼓励学生与教材(包括生活环境等)“对话”是组织合作学习的前提。学生预习了教材才能更好地与同学交流知识内容,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才可能发现自身知识的盲区,才能为进一步开展多边的合作学习搭桥铺路。同时,教师应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将知识点逐渐明晰起来并将之内化。
  首先,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当前合作学习存在这几种常见的“伪合作”现象:动手操作基本上是学优生,而学困生当观众;在交流时,要么成员抢着发言,要么互相推让,谁也不发言;学生代表汇报时常常是“我认为……”“我是这样想的……”很显然,这些学生小组合作时仅仅是个别人在操作,交换意见时也只是代表个人的一些看法。究其原因,在于合作学习的任务目标不明确,没有真正调动全员参与合作学习。这就要求在组织合作学习时(特别是多边互动合作学习),一要让每个学生明确合作时共同的任务和每个人的分工任务。二要明确让小组长主持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各成员的学习任务和安排成员发言等。为了让每位小组成员都能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小组长可以实行轮换制。三要明确小组记录员的任务,主要是记录学生活动时操作、发言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还要让小组成员知道 “其他同学操作时我做什么,其他同学发言时我做什么,记录员记录时我做什么,小组代表汇报时我做什么”等等。只有责任到人,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更好地完成任务。
  其次,教师要指导并参与数学小组活动。学生在合作时,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合作者,应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共同研究,特别要指导学困生参与活动。 及时、准确地掌握课堂活动中即时生成的资源,为接下来的全班交流作准备。
  再次,要求落实对小组和个人的合理评价。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成绩,个人的成绩并不代表着小组的成绩。这就要求在评价时,教师要正确区分对集体与个体的评价,在关注个体表现的基础上重视团队合作情况的评价。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只有在合理选择内容、把握时机的前提下,有机拓展时空、合理组建伙伴、有效落实目标,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小组成员的平等对话、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教育局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振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1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