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比传统教育,深入研究发现终身学习具有四个内涵特征:以学生兴趣导向为主的主动学习,以知识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关注人生价值持续提升,强调灵活性和多样性。分析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即缺乏应用性、行业性和社会性,提出了我国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第一,从制度设计层面上,营造终身学习的校园环境,强化师生终身学习需求动机;第二,从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的现代师徒体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第三,从人才培养各环节,注重学生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全面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第四,从教学方式方法上,创新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终身学习;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143-05
  2015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目标》,这是人类未来十来年的可持续发展总目标,在这17个目标中,第四个发展目标就是终身学习。依据这个总体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30教育行动框架”,号召130多个成员国为本国公民提供“全纳、优质、公平的终身学习机会”。终身学习强调的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2018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要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终身学习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切实加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全面开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学习型社会从社会角度去考虑教育问题,强调教育的空间维度,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有不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终身教育强调教育的时间维度,通过提供教育机会,每个人一生都要有不断学习的态度和意识。因此,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很快,新技术不断革新,导致一些传统行业和传统岗位不断被淘汰和替代,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后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这个时候其学习内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学习内容主要不是被学校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我成长期望而主动选择的。因此,这种学习主要是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这种形势对高等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培养学生不仅是让其获得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引导其适应未来社会变化,而这正是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核心任务。面对科技不断创新和纷繁庞杂的信息更替,我国高校应该将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大学生的一个核心素养来培养。只有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大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探索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习价值不断提升,学习兴趣不断强化,形成正向反馈机制,才能为大学生提供立足于社会的最重要的生存和发展保障。
  一、传统教育与终身学习教育的比较分析
  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的终身学习概念目前最具权威性。这个促进会认为终身学习是一个通过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下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终身学习素养培养关键在于学习能力的建设,学习兴趣的培养。终身学习的本质是人们在自己需要知道或想知道的基础上去接触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终身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1996年,维迪努在其著作《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考察全球教育发展动向,认为传统教育指的是正规的学校教育,在校学生必须掌握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确定的教育内容,此外,学生对这些既定内容的掌握情况通常是以考试成绩的形式来接受校方的评估。由此可见,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来传授教学内容,体现规范性和制度性。
  (一)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的被动学习,终身学习是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主动学习
  传统教育里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后辅导的方式将知识一点一点地传递给学生。尽管现在很多地方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实施改革,但无论是慕课、翻转课堂还是借助iPad的移动学习,其本质还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只不过是运用了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电子设备使得课堂呈现形式多样化而已。如果学生本身对该课程知识不感兴趣的话,其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就下降,这时教学方式再怎么改革都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终身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学习者自身想学的需求动力,终身学习是无法实现的。终身学习教育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动力,使学生想要学习,然后通过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更佳。
  (二)传统教育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终身学习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應用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
  传统教育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和出发点,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以及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知识点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理解,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以讲授和讲解知识点为主,学生通过做题作业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和检验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因素的人才培养模式容易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批判精神。而传统课堂教学一切按照教学大纲来开展教学的做法,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终身学习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使学生“自我肯定”“自我独立”,使学生能成为“真正的自己”,能够自主地持续学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在任何一个人生阶段都能随时随地地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价值。
  (三)传统教育关注就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终身学习教育关注人生价值的持续提升   传统教育的专业学习通过给学生传授与其所学专业匹配的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达到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但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企业面临转型升级,一些产业和技术面临淘汰,特别是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人工智能革命,某些岗位的工作面临消失或者由机器人来从事,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可能被淘汰。即使他们大学毕业后能够找到相应岗位的工作,过几年专业知识也需要更新,如果没有学习能力来学会新的知识和技能,未来仍旧可能会面临失业。
  而终身学习教育培养的是持续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不局限于学习形式(课堂或者远程),不局限于学习内容(专业知识或文化素养内容),不局限于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或能力考查)。终身学习的目标是坚持学习,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持续竞争力。社会经济转型和企业技术升级,要求从业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从业者能克服工作中遇到的新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实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四)传统教育强调规范性和系统性,终身学习教育强调灵活性和多样性
  传统教育的学习任务就是为一种刻板的职能、固定的情境、一时的生存、一种特殊行业或特定的职位做好准备。学生借助学校等教育机构追求自身在知识、认知和技能方面的成长和提升,并且通过学校的考核从而达到相应的学历水平,强调规范性和系统性。但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很多职业或岗位被淘汰,又有很多新的岗位和职位诞生,个人职业流动也越来越快,为每个人从容应对职场变化做好准备才是生存所需。
  终身学习不仅仅能够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更重视其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判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信息技术革命使个体学习者获得了无限的潜在机会来获取新的信息、知识和见解。全新的途径、思想实验的实施、研究假设的构架,以及对无限可能性的探究,对关联性及替代路径的探索,这些在传统学习环境中未必能够实现。
  二、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相关标准,可以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种类分为3种,即学术研究型、知识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我国“双一流”高校就属于学术研究型。一般而言,此类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学术功底,而且要能追踪学术前沿,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水平和专业研究水平;职业技术学校不强调学生要对专业知识有透彻深入的掌握,而是侧重于让学生具有解决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专业技能。而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则应该是应用型人才,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发现、分析、創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实践能力,所以应用型人才具有应用性、行业性和社会性3个特点。
  (一)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内涵不清晰,导致其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形同虚设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把教育认知目标划分为6大类,其中一类是“应用”,指的是应用信息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或理解事物的本质。可以看出,“应用”这种行为是建立在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的,到实践中去解构事物的机理,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应用型人才内涵应该是同时具有“专长”和“通才”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理论应用”和“技术实践”结合能力。
  但是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从以前重理论、轻实践走向了重实践、轻理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仅仅在教学计划简单粗暴地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增加大量的实践课程,但是忽视了理论基础,忽视人才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是说只需要实践应用能力,不需要理论;没有理论,如何应用,应用什么。所谓实践应用能力,应该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实践能力培养就如同无源之水。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的实践课程没有和理论课程实现更好匹配,在理论教学缺失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践学习是盲目无序的,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带着学生去企业做简单的参观、调研。虽然高校都会安排本科生在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但更多是走形式的过程,再加上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价不够严格,学生上交一篇实践报告或心得体会往往就可以了,并没有真正培养本科学生“应用型”的实践能力。
  (二)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行业性,导致其所培养的人才适应能力不强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行业性特征应该是熟悉本校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具有能够创新性解决行业发展问题的能力和突出的职业迁移能力。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应该重点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其行业发展特点来培养人才,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是针对企业的某个岗位职能,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没有围绕地方区域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特点,学科专业也没有随着区域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学科知识与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专业课程体系没有反映行业标准,导致培养的人才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不强。一遇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区行业结构性升级转变,人才培养口径太窄就容易出现学生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社会性,导致其所培养的人才职业素养不高
  一般而言,企业最重视毕业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看重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工作态度、吃苦精神和诚信品质等方面。企业工作岗位具有社会性和复合性及行业性等特点,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在未来职场上体现出来的就是爱岗敬业、富有责任感、能团结合作、积极乐观。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上述素质,仅仅是通过设置一定学分的选修课程来解决,而选修课程的考核也大都以论文或者报告方式,而思想道德课,教师与学生都是抱着完成教学(学习)任务的想法,导致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流于形式,其综合素质和企业所需人才素质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隐性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其实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很多企业发现有职业技能但是缺乏职业素养的大学生“不好用”。
  三、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对策
  (一)营造终身学习的校园环境,强化师生终身学习需求动机
  需求是产生内部驱动力的最佳途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首要条件是让学习者感受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终身学习角度上看,学习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本身有兴趣,即学习不是为了外在的功利目的。可见,激发终身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关键和前提。
  在我国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中,终身学习教育的主体有两个,第一个是教师。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所以,只有教师系统掌握了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掌握了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才能在教学组织安排上将新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我国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自己本身缺乏本专业相关的行业背景和实践操作经验,往往无法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大多数教师的进修和专业成长都着眼于理论进修和学术能力培养,主要是在职攻读更高学历,其学术能力得到提升而应用型能力却不能得到较好提高,这就间接影响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教师首先要重新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形成深厚、前沿的知识积淀;而且要主动了解本区域与自己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掌握企业工作所需的核心技能。地方本科院校要重视强化专业教师的终身学习需求,保障教师的终身发展:首先,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机会、时间和费用;其次,在尊重和促进教师自主性发展的基础上规定教师在专业领域在职学习的任务;然后,制定各种激励政策,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激励教师开展终身学习以实现其自主发展。
  终身学习教育的第二个主体是学生,目前学生学习的最大问题是其学习的功利性太强,他们往往仅从就业的角度认为这门学科的知识没用,这个技能对就业没有帮助,就不想学,不去学。所以,学校应该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其树立大学习观,即人生就是学习。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惯性需求后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主动行为。再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建构知识、发现学习的乐趣,并且注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使其学习愿望得到加强,从而增强其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图书馆开展“读书之星”等主题文化沙龙活动营造终身学习的校园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实施“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终身学习意识的心理结构可以包括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终身学习认知,是对终身学习理念和价值的认知,这是终身学习意识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终身学习意愿,反映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动机,这是终身学习意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三个层次是终身学习行为倾向,这是终身学习意识的外部表现形式,也是终身学习意识的较高层次。第四个层次是终身学习期望,这是终身学习认识的升华和提高。
  实施“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的具体做法如下:在大一、大二学年,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想学习的专业方向,学业导师根据自己的科研特长负责指导该专业方向的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增加学生终身学习的外在动力,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学业导师以科研专长为基础指导学生,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两年,学业导师主要发挥助学、导学和促学作用,通过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认同感和态度。大三、大四学年,每个专业方向再配备一位企业导师,这个时期主要是企业导师在发挥指导作用。企业导师根据学业导师的教学内容设计跟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主题项目,通过项目指导该专业方向的学生对社会和企业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更有效地理解专业知识与提高专业素养,从而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行为和期望。
  (三)注重拓展学生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阿道尔夫,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与习惯,就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最好形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有的知识原理已经不适用了,或者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展,所以对于“应用型”本科專业人才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只需培养应用能力而不用注重人文素养提升和理论知识基础夯实。第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把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地方院校本科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之一。第二,在课程体系上,设置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加大核心素养课程的学分比重。要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需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扩展学生知识的宽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兴趣。第三,在教学内容上,针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的特点,多学科跨行业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注重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使其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贯通,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终身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面对产业动态发展变化中通过不断地再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跟上行业发展变化的节奏,从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第四,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运用慕课等现代化教育技术,通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或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终身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第五,在学习考核评价制度上,先是改革考核内容,除了考核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加大实践性课程、关键能力课程考核的比重;然后改革考核方式,不要只采取期末闭卷考试或论文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口试或实操能力考查等考核方式。总之,可以用多种形式、多项内容及从多种角度来考核学生的能力。
  (四)创新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的核心能力包括学习适应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干事纳伊曼认为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儿能很快和准确地找到他不知道的东西。学生只有获得不断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从而受惠终身。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体现在专业实践课程上。首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是忽视理论教学,将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而是要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用理论去指导学生实践,通过学生的实践更好地去理解与掌握理论。其次,创新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可以以任务驱动为主,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带动实践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最后去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一个子课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实践调研,探索产业发展规律和行业前沿,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通过真正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和企业的接触,自觉主动地接受职业素养的教育,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目标,强调人才培养的大学本质职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每个公民尤其是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而且未来人才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终身学习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责任编辑:庞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5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