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课内学习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丰富积累。教师要为学生由课内向课外的过渡搭好“桥梁”,要让学生“走出去”还能“回得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方法,丰富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文章对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方法;课内阅读;课外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6-0124-02
  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提升搜集信息的能力,也是学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比较规范的阅读通常指课堂阅读,比较自由的阅读通常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高质量完成阅读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总结和指导,教会学生阅读、理解、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课内自然迁移到课外,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阅读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人世百态,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由书本投向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本文对语文阅读素养的课内外提升策略进行论述。
   一、课内学习阅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材的性质等同于样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这些文质兼美的“样品”中发现美,感悟美,并教会学生发现美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材“例子”的作用。
   1.指导方法,有章可循
   阅读教学中,“读”是核心活动。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中理解感悟。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自读概括、寻读理解、赏读感悟三步骤,层层深入,领略名家风采。自读概括,就是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摄取主要信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比较简单,只要教会学生找准“人”和“事”,学生就可以概括出文章大意。寻读理解,要求更高一些,学生需要更细致地阅读,找到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理解文章主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相应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更易于深入文本。赏读感悟,层次更高,需要学生落实到具体的词句中,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教师指导学生一步步深入阅读,从内容感知到主题理解再到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让阅读变得更容易。
   2.学会交流,理解感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不可替代的过程,每个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学生阅读收获以后不知道如何表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如“集体阅读”就比较有效,而师生共读、生生共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先给学生读一遍,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当然,教师在朗读之前必须先给出几个“主问题”,以利于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教师读完以后,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问题答案,完成第一步互动。听读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再读,因为有了听读的印象,学生再读时,难度大大降低,而且带着“寻找”的心情再读,感受更深刻。学生读完以后,对文中刻画的人物、描写的情节进行再讨论,亮出自己的观点,在思辨中逐渐走入文本深处,自然而然实现深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阅读,深刻思考,经过信息的摄取和整合,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课内外阅读巧搭桥
   由课内走向课外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搭好“桥”,让学生在课内阅读时主动总结方法,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课外阅读量的积累还可以助推课内阅读理解,在融会贯通中实现情感的陶冶。
   1.课内促课外,建立知识结构
   课文是向课外延伸的基点,由其中的一个点以辐射的方式向外延伸,建立一个收放自如的“知识网”。辐射阅读的点很多,如同一作者的文章风格,可以找出来比较一番。情感主题相同的文章、写作对象相似的文章等,都是由课内走向课外的途径,可以有效实现“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目的,也符合主题阅读的原则。有的课文是节选名著的章节,那么课外阅读的方向则更明确,可直接阅读原著的相关章节,由“一篇文章”走进“一部名著”。例如,部编四年级上第四单元是神话传说的单元,教师教学了《盘古开天地》和《精卫填海》之后,可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从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教师可以抽一节课的时间组织“故事会”活动,让学生练习讲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每一篇课内文章的阅读都能得到课外的补充,学生的阅读量将会大大增加。
   2.课外助课内,感悟陶冶性情
   课外阅读量的提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在课外找到影子,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课内自然过渡到课外。学生要有意识地运用在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方法,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益。课外阅读比较自由,可以采用教师推荐和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喜好,以保护学生的阅读热情为主,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熏陶和启迪。教師要教会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在摘抄的基础上加强诵读,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迁移为自身能力。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积累本,将词语、句子、段落分类积累,而且积累本可以进行个性化设计,美感十足、图文并茂的积累本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欲望。图画的绘制需要结合文字的描绘,很多“不可言传”的意境可以通过图画表达,学生在制作美、感受美的同时能够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外阅读丰富积累
   课外阅读不仅是文字,还有大自然的动态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大自然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事事都与语文相关,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阅读自然,培养观察能力
   大自然包罗万象,阅读不能局限于书本,春花秋月、风霜雨雪都是阅读的对象。部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关自然现象的文章,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引导学生把视线转移到自然实物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四年级上第三单元古诗《暮江吟》中的诗句“半江瑟瑟半江红”,教师如果只用语言描述,学生只能想象,教师如果让学生傍晚到水边观察夕阳西下时的情景,学生立刻就能意会此情此景。教学这首诗时正值深秋,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观察农历月初的月亮和露水,理解诗中“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描绘。再如,在《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两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类似的植物和动物,从“阅读”大自然中加深学生对文字描绘的理解。
   2.阅读时事,增强文字体验
   学生关心的“时事”主要指家庭生活、社会见闻、科技创新等,学生可以从家庭生活中感悟亲情,从社会见闻中明辨是非,从科技创新中增强爱国情感。当然,引导学生“阅读”时事,仍然要从课内走向课外。例如,在《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飞机飞行的安全性能写起,结合蝙蝠的探路启示,了解科学家的创新来源。教师可以说:“当今智能化越来越广泛,很多电器都能指纹感应,智能机器人在大街上可以自动避让行人和车辆,原理何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阅读”人世百态,读到类似的文章时加深体验,并且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四、结语
   总之,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要从课内学习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积累,在课内外相结合中实现阅读素养“质”的飞跃。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感悟和体会,不妨写一写,加深印象,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语文素养。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颖.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语文素养[J].语文知识,2017(09).
  [2]官秀平.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创造性阅读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8(07).
  [3]蔡琳.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
  [4]姚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9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