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分析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价值,然后研究阅读教学设计,最后从教师阅读方法,学生主体地位,课堂师生互动三个方面探究教学效果提升策略,希望能够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一、 引言
在现代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最新需求,教育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为了进一步明确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更为科学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特此展开本次研究,希望能够推进我国教育工作发展。
二、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价值
高阶思维能力具体包括创造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个方面,通常情况下,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大量性和枯燥性,学生学习过程往往过于枯燥,使其很难长期坚持。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普遍较差,被动学习具有一定抽象性的外来语言,不仅会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排斥情绪,因此,在具体进行教学活动,教育人员必须确保学生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则可以实现学生思考空间的有效拓展,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水平和能力,科学设定学习任务,从多个角度思考文章,对学生潜能和智力进行更高程度的开发,使其在高年级能够迅速适应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
三、 阅读教学设计
(一)阅读前,优化教学引导
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其阅读课程科学改进教学设计能够对学生思维敏捷度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在学生具体阅读之前,需要科学设置教学情境,应用问题导入等方式,实现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阅读前的教学过程为预热阶段,教育人员可以应用该阶段设置部分与阅读材料存在密切联系的趣味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对阅读材料背景具有更为深入的认识,熟悉阅读材料中的新词,同时还可以对学生阅读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保障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在具体进行阅读之前,教育人员需要科学设置相关活动,通过预测,质疑,图片讨论,课堂讨论,歌谣,游戏,猜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当前话题。同时,教师需要基于文章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教育人员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确保能够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进入阅读活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进而对其综合语言能力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二)阅读中,摆脱思维定式
疑问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催化剂,只有确保学生敢于质疑,才能对其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育人员需要基于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提出不同观点,以此为基础,才能使学生逐步摆脱思维定式,拓展学生思维维度和深度。教师在具体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科学应用多种形式设计阅读活动,不仅需要设计判断对策和选择填空的阅读任务,教育人员还可以通过设计图画或图表,使学生进行更为有效地实现图文转化,或者是设计部分摘录信息,找出相关句子或词语,完成阅读任务。在具体进行教学过程中,教育人员需要科学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不仅需要对讨论结果加强重视,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讨论过程,对学生深度思考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实现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教育人员还需要设置部分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进行解疑释惑,摆脱思维定式,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应用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引进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同时还可以确保学生对课文具有更为深刻的记忆。教师在具体进行课堂教学时,科学应用思维导图,确保图文并重,表现文章具体内容,将颜色,图像,关键词和主题建立记忆连接,通过应用科学有效的思维定式,能够对学生形象思考类比,思考联想,思考发散性思考,总结归纳和灵感思考等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使其对课文内容具有大体的了解,随后需要组织小组讨论,将文章中的主旨句画出,然后组织小组合作进行思维导图的科学制作,进行思维导图互换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以此为基础,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文章内容,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然后在写作构架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阅读后,激发学生潜能
在完成阅读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阅读理解效果进行检查,实现学生语言材料应用的合理巩固。教育人员不仅需要对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语言知识进行科学练习,合理巩固,同时还需要实现其说与写能力的有效发展。在进行该阶段教学工作时,教育人员通过进行读后追问促使学生内化和吸收阅读内容,使学生对深层次阅读具有更高的兴趣,实现学生阅读技巧的有效提升。在具体进行阅读活动时,教育人员首先需要进行深层理解问题的科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作者态度。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已有知识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发挥,使其能够适应阅读能力测试,对其高阶思维能力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基于此教师需要设置深层次问题,并引导学生基于阅读文本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思维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教育人员还需要基于教材语言训练进行提问设置,引导学生加工课文内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结尾,并对其进行科学改写,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组织学生自主制定规则,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拓展。随后还需要进行小组活动的科学设计,确保其探究性和有趣性,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进行更高程度的发展。例如在学生阅读旅游类文章时,教育人员需要提醒学生对当地饮食,参观地点和交通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还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加入讨论,在班内设置一条最受欢迎的线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最后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教育人员还需要针对文本内容组织开展辩论,通过科学设置辩论赛,不仅能够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思辨能力科学培养。教师在具体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科學应用多种办法对学生阅读渠道进行有效拓展,确保学生具有充足的语言知识和词汇量,为其后期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一)改进教师教学方法
在进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其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教育人员可以通过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评价推断和分析等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并对其英语阅读学习进行科学引导,确保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对其有效提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思维,使学生学习状态由被动转为主动,确保在具体参与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提出不明白的内容或问题,对相关知识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保障学生创新性思维。以此为基础,能够确保学生科学把握英语文化,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激发,同时还可以使其学习从理解层面逐步转化至研究层面。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人员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保障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传统灌输式教学进行科学改善。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此为基础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能够对课堂活跃度进行科学改善,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今天我是小老师”的教学活动,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以此为基础,能够引导学生多方位看待文章,对文章内容进行科学转化,使其形成问题,进而转为知识,最后实现综合评价。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组织进行分小组讲课和分小组比拼等多种活动,通过应用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进入阅读情境,进而对其高阶思维能力进行更为有效地培养。
(三)强化课堂师生互动
在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教育人员需要科学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有效落实新课程。在具体开展新课堂时,具体包括以下五点。其一,设置疑难,有效调动学习氛围。其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能够积极思考。其三,对班级内部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强化交流,确定小组内部观点。其四,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和点拨,保障启发教育的有效落实。其五,合理布置课后习题,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具體开展课堂活动时,教育人员需要科学引导和指正学生学习成果和观点,对学生创造能力,决策能力和问题求解等方面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对其高阶思维能力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对于具有一定程度知识整体化的英语阅读课程而言,新课程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在具体推进课堂教学中,难度普遍较低,教育人员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使其能够积极参与。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式,在阅读之后对其学习潜能进行有效激发。在此过程中,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课堂师生互动,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推进我国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事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韩琳琳.浅析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05+119.
[2]齐建军.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17(40):53.
作者简介:
王芳,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盱眙县仇集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0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