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发速,微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共识。高新技术与信息的普及使得教学关系正在从知识的传播途径这一微系统中被重建。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是重新定义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关系、校内外关系的核心支点。教师如果不重视微课的应用,不主动生成微课,就有可能会被时代所淘汰。
  一、微文化成就新微课
  科技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细枝末节,短小精悍的内容传播更有生命力。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利用微视频风靡中华的李子柒的乡村生活,更是把中国文化推广到了世界。在微文化为核心的传播世界里,微课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或课外学习方式。学生利用微课可以随时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拓展学习空间;教师利用微课可以交流、学习、借鉴,解决重难点问题。
  二、找到制作微课的切入点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设计、素材、反思、练习测試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一般来说,教师都会在资源点上下功夫,根本就没有把微课的微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微课不是解读传统教学中重难点的视频,它更多的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目前,对于微课的微能量,全世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课的走向肯定有变化。因此,在变化之前研究,抓住变化规律,走在变化前列,引导变化,这才是微课研究的主旨所在。微课一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简易微课——用十到二十分钟时间,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二是体系微课——对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进行系列解读。不管哪种微课都要求制作者有一定的技术水准,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对微课的热爱与执着。
  三、把握微特点融合微主题
  微课与课件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一堂课的复制,一个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某个知识点或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微课之所以称为微,一方面是核心突出,着重解决一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细微处着手,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一定要主题突出、思路明确,更要注重体现教和学的过程,并润物无声地将其内化于微课之中。许多教师制作不出精良的微课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线教育教学的经验。当然,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一个微主题,甚至要把师生情感交流、课堂氛围把握传递到微课中,这样的微课才是有主题的微课,才是有传播力的微课。
  四、微课要在实践中反复打磨
  微课一定要融入微文化中,在实践中反复打磨,才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微课才能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认可。把微课放在微文化背景下,微课制作、使用时,大家就会思考它的存在价值与传播价值。例如,在讲授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时,我在导课部分直接引入了一段五分钟的微课。当悠扬动听的《草原之歌》响起时,一幅幅霞光四射、视觉感极强的草原图片循环播放时,微课的奇效顿时显现了出来,学生一个个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中,这样的微课让学生在微环境中身心得到了愉悦。微课这种直观创设情境、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极受学生欢迎。同时,微课还缩短了授课时间,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5G时代、在大数据时代,“微课”已经壮大成为跨学科、跨地域、跨时空的教学任务承载者。教师应该牢牢抓住教学方式的变革机遇,顺应时代,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青年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3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