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阮桢媛 王琳 张鑫 王齐 刘珊 张淑颖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契合时代精神,针对办学特色树立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观念的品牌文化,以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232-02
  一、引言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树木精神,做树人事业”,教书育人始终是学校应当承担的主要责任,校园文化则深刻影响着树人事业的开展,它的引导作用、制约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辐射作用也是被广泛认可的。高校是学生步入成年与进入社会的转折点,学生此时文化意识的形成已经有了前期的储备但尚不成熟,急需给予正确的引导,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则在大环境中为学生创造了文化素养形成的条件。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建设机理、组织保障等方面尚有不同观点,如何创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其中存在的复杂交互作用机制则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机理是指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各种构成要素由于其内在的规律而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行方式[1],只有将构成校园文化的各因素相互衔接、协调运转,才能形成规律的动态过程,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如同人体这样的有机整体,人体正常运转的前提是每个器官的健全、健康,校园文化建设则依赖于每个构成因素的功能健全,在保证功能健全的前提下创造自己的品牌。高校校园文化应该植根于民族的优良价值传统、社会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传承本校的校园文化发展经历和学校定位,并能够深深地濡染本校师生的心灵[2]。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的建立不仅要符合学校整体建设气质,更应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适应时代发展特点。
  二、品牌建设植根于传统文化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并不意味着“标新立异”,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们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面临更多的选择障碍。多元文化的产生使得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法治观念等逐步深入人心的同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滋长,信仰危机、价值危机以及某些领域违背社会公德和违法乱纪行为的蔓延也产生了极为有害的影响[3]。“取之精华,弃之糟粕”是我们面临众多文化冲击的一贯原则,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高校校园文化要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和动力,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4]。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凝聚着数代人的智慧,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当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世事变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国家品牌的标志。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重建传统文化要对他们进行文本的经典阅读、文化典范的熏陶以及文化礼仪的传承。只有树立起民族精神,才能真正谈得上文化品牌的建立。
  对于每个高校来说,民族文化是其独特历史文化传统形成的根源。北京大学的“兼收并蓄”、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这当中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光芒,而一代代学子亦在其先辈的引导下树立起每个学校独特的文化传统标签。
  三、品牌建设契合时代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师生员工在各种环境下得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其核心是以人为本[5]。校园文化既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要符合时代精神,以满足校园人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在当前全社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时,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和谐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谐校园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培育应当满足时代对于和谐的呼唤,在社会与学校快速发展的今天,将和谐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风向标。
  和谐文化是倡导和谐价值取向和以和谐理念贯穿其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样态,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其根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6]。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对建设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
  四、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一直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重要工作,而随着技术的更新,传统的理念和创新的意识正在碰撞出火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为构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服务型抑或是生产型的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岗位也不同,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学校可以为其定制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即使在相同的企业中,依据技术型或管理型岗位的不同,也可相应做出文化需求的变动。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企业文化的建立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将企业当中强调的创新意识、团结意识、纪律意识等融入校园文化,不仅能鞭策学生不断进取,也让其感受到团队合作和严格的管理才能获得更长远的成就。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有机会走入企业,切实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当中,了解真实的企业运营模式,一方面为其主人翁意识的建立和敬业精神的树立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他们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奠定了基础。当教师们一次又一次讨论如何让学生放下手机专心听课的时候,当学生无视一门又一门的重修时,我们是否要反思,在企业里我们看不到游手好闲的员工,也没有任何一个员工希望返工,这些都在为我们证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的推进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五、总结
  校园文化是院校发展的源动力,在不断变更的社會发展浪潮当中,高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也面临着培养对象人格发展的多样化和不可预见性。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于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优良本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理顺内部关系,激发学生发展动力,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续章,白光珍.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机理的建构[J].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1):142-143.
  [2]程样国,詹世友,王健清.大学精神的奠立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223-228.
  [3]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5(7):350-353.
  [4]石丽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10,(8):90-91.
  [5]朱友岗.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6):26-28.
  [6]张耀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2,(3):47-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9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