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与《蒙古秘史》音译词缀的对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燃燃
摘 要:辽朝统一了多民族国家,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经营游牧生活,自然条件的限制需要他们不断地迁徙以满足生活所需。在不断地融合生活过程中,北族相互之间不断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很容易在语言上互相影响。北族历史语言音译的形式很早记载在汉文史籍资料当中。本论文经过对比研究《辽史》与《蒙古秘史》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译词缀,分析了他们读音相近字的共同语义。
关键词:《辽史》;《蒙古秘史》;音译词汇
中图分类号:K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1-0010-03
辽朝是个多民族国家的共同体,辽朝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虽然辽朝实行“因俗而制”为了方便统治,辽朝还鼓励各民族国家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以便辽代朝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由于生活条件和习惯需要不断地迁徙。这样,他们和不同民族生活融入并居住在一起的时候,语言的传播是很重要的,他们互相影响,语言上互相借用,并产生了共用语。北族民族的许多语言被音译成汉文,记载在史籍资料中,他们的音译规则很接近。对比《辽史》与《蒙古秘史》的音译词缀,能分析出契丹族与蒙古族读音相近、相同的诸多词汇。
一、《辽史》“阿不”与《蒙古秘史》“阿卜”音译
辽代有“阿不”为词缀的音译词,附加“底、里、札”的词根经常用在人名,例如“阿不底、阿不里、阿不札”等。在《蒙古秘史》中对应的“阿卜”开头的音译词汇有“阿卜鄰、阿必惕、阿卜里合”等,均为“ab”音译开头。其中《辽史》“阿不里”与《蒙古秘史》中的“阿卜鄰”读音更为接近。
“阿不”这个音译词汇在《辽史》中一般以人名的方式出现。
首先“阿不底”为辽代的一名官员,“秋八月辛酉,生日,以政事令阿不底病亟,不受贺。”①“女里素贪,同列萧阿不底亦好贿,二人相善。人有毡裘为枲耳子所着者,或戏曰:“若遇女里、阿不底,必尽取之!”传以为笑。其贪猥如此”。②
“阿不里”为女性的名字,而且她是地位很高的公主。据《辽史》记载,“三年春正月,萧翰及公主阿不里谋反,翰伏诛,阿不里瘐死狱中。”③还有一个记载是“天禄二年,尚帝妹阿不里。後与天德谋反,下狱。”④《辽史》中“阿不里”表示与女性有关的人名,在《蒙古秘史》中“阿卜鄰”(正妻)也跟女性联系到一起,蒙语的“官员富贵人的女儿”⑤叫“abhai”。在《辽史》中的“阿不里”也是公主级别的人物。古代蒙古社会中“巴阿禿兒”是社会地位高,有超人的英明和勇敢的表现,所以納臣中阿禿兒的阿卜鄰妻子也是地位很高的人。《辽史》中的“阿不里”和《蒙古秘史》中出現的“阿卜鄰”之名词都出现在女性的称呼上,而且社会地位也都很高,有一定的共同点。
在《蒙古秘史》中,“阿必惕”出现的句子是“合必兒合兒(肋骨)亦訥(把)阿必惕(排骨)亦訥(把)失剌周(烤)”。⑥“阿必惕”的旁译是“肚、卜”,即动物的排骨部分。也有“阿必惕”后面加其他词根,组成“阿必惕剌阿速”的形式,如“蒙昆(银)阿都兀孫(牲畜)亦咥延(吃的)勺里阿(换区)斡克古耶(给)客延(叫着)阿必惕剌阿速(发誓)”,⑦表示“发誓、誓言”之意。
“阿卜里合”音译在《蒙古秘史》中出现的构字结构“阿卜里合”是,旁译是“請受、受賜”。“斡捏赤敦(孤儿们)阿卜里合(請受、救济物)阿奔(收集)”,⑧蒙古语“ab”词缀的词“ab+ωrgω”的形式表示“巨大、冠军”⑨之意。据《辽史》记载,除了以上“阿不底、阿不里”之外,还有一个叫“阿不札”的人名,“十一月辛卯,杀近侍廷寿。壬辰,杀豕人阿不札、曷鲁、术里者、涅里括。庚子,司天台奏月当食不亏,上以为祥,欢饮达旦”。⑩《辽史》里,“阿不底、阿不札”表示男人的名字,“阿不里”跟女人有关。
二、《辽史》记载的“阿剌”与《蒙古秘史》“阿剌黑”音译
“阿剌”在《辽史》中有“阿剌、阿剌恍、阿剌里”,在《蒙古秘史》有“巴林的阿剌黑老人”,11“在突厥语里花纹叫‘ala’”,12蒙古语“alag”。萧阿剌,字阿里懒,是北院枢密使孝穆的儿子。兴宗的时候非常喜欢萧阿剌,从幼年的时候就开始让萧阿剌在宫里教养。重熙六年(1037年),封为弘义宫使,娶秦晋国的王公主,成为驸马都尉。与北院枢密使陈王及萧革共同掌管国家的行政事件,萧阿剌性格忠直刚正不阿,在辽代担任着重要的官职,社会地位较高。“阿剌”的社会地位有“北院宣徽事萧阿剌”“国舅详稳萧阿剌”“枢密副使萧阿剌”“西平郡王萧阿剌”“韩王萧阿剌”“枢密使阿剌”等等。
1.北院宣徽事萧阿剌:“十一月壬午朔,回鹘阿萨兰遣使来贡。甲辰,以同知北院宣徽事萧阿剌为北府宰相”。13辽朝设立了南北面官制,枢密院下还设北、南宰相府,萧阿剌是北府的宰相,可见其社会地位之高,权利之大,是辽朝的重要官职。
2、国舅详稳萧阿剌:“夏四月癸未,以国舅详稳萧阿剌为西北路招讨使,封西平郡王”。14“详稳”是辽国官名,又译相温、详温、襄昆、桑昆、想昆等。为汉语“将军”的契丹语转译。
3、枢密副使萧阿剌:“甲子,北府宰相萧惠为北院枢密使,豳王遂哥为惕隐,惕隐敌鲁古封漆水郡王、西北路招讨使,枢密副使萧阿剌同知北院宣徽事”。15“枢密副使”是官名。辽朝早期就与中原封建王朝有了接触,太宗入汴后,沿袭中原王朝官制设置了枢密使这一官职。世宗即位后,沿用中原五代枢密官制,将国俗与原有契丹官制相结合,始设北枢密使(契丹枢密使)和南枢密使(汉人枢密使)。辽朝南北枢密院均设置了枢密副使,枢密副使在枢密使之下,随之辽朝的南北枢密院建制也逐渐完善起来了。
4、西平郡王萧阿剌:“戊戌,以遗诏,命西北路招讨使西平郡王萧阿剌为北府宰相,仍权知南院枢密使事,北府宰相萧虚烈为武定军节度使”。16西平郡王,是中国古的代郡王爵,又是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之前其首领的称号。西平郡王这一官职从北朝开始使用一直沿用到唐代、五代十国、西夏国、辽朝、元朝、明朝。 5、韩王萧阿剌:“十二月戊申朔,以韩王萧阿剌为北院枢密使,东京留守宿国王陈留北府宰相,……”。17韩王古代官名,韩王这一官名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以后的朝代也多沿用,如秦汉、北魏、唐朝、五代、宋朝、辽国、金国、明朝均设韩王这一官职。萧阿剌又为北院枢密使,社会地位很高,辽朝群臣以北枢密使为首,位于北府宰相之上,掌管全国的军事,是辽代最高军政决策部门,掌管辽朝契丹本部事物。
6、枢密使阿剌:“时蕭革与萧阿剌俱为枢密使,不协,革以术哲为阿剌所爱,嫉之。术哲受代赴阙,先尝借官粟,留直而去”。18枢密使位于枢密副使之上,辽太宗继位后,广泛吸收和借鉴唐、后晋的官职,沿设置了枢密使这一官职。辽世宗为了适应新形势,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维护国家安定,设南北枢密使,成为辽朝机构中的最高官职。
“阿剌”除了单独成为人名之外,还有“阿剌里、阿剌恍”等等。同样,萧阿剌里在辽朝地位非凡,“萧扫古诸行宫都部署,耶律里知南面行宫副部署,萧阿剌里左祗候郎君详稳,耶律曷主右祗候郎君详稳”。19“六月壬申朔,以善宁为殿前都点检,护卫太保耶律合住兼长宁宫使,萧阿剌里、耶律乌鲁斡、耶律和尚、萧韩家奴、萧特里、萧求翰为各宫都部署”。20“阿剌保”的形式有“壬午,诏回鹘使胡离只、阿剌保,问其风俗”。21“阿剌”后面加“恍”,形成“阿剌恍”,如:“六月癸亥,项太保阿剌恍来朝,贡方物。乙丑,谕诸道兵马备南征攻城器具”。22
不仅《辽史》出现了很多“阿剌”为词缀的人名,在《蒙古秘史》也出现,如巴林的老人阿剌黑。“巴阿里訥(巴林的)失兒古額禿(人名)額不堅(老人)阿剌黑(人名)”。23
《辽史》的“阿剌”,后面加“里、恍”等再成为人名。《蒙古秘史》中的“阿剌黑”作为人名,后面附加“赤惕”(复数),成为人名。如“額篾(妻子)亦訥(是)阿剌黑赤惕(人名或部族名)”,24从“合剌黑赤兀惕(部族)阿剌黑赤兀惕(部族)禿黑壇(有旗帜的)”25判断,“阿剌黑赤兀惕”更具体的是指一个部落名。古蒙古语“alan”表示“非常好的,惊奇的”26意思,跟“阿剌”读音相近。
根据《辽史》记载的“阿剌”人名及“阿剌恍、阿剌里、阿剌保”等,结合《蒙古秘史》中的“阿剌黑、阿剌黑赤兀惕”,这里判断“阿剌黑”不可能蒙语里“花纹”的意思那么简单。古代北族,最起码契丹和蒙古族有以“阿剌”为词缀命名的习惯。
三、《辽史》记载的“阿敦泺”与《蒙古秘史》“阿當罕”
辽代的古代蒙古社会,有“ad”为词缀的词汇用作人名的现象。在《辽史》中“阿敦泺”为人名,“庚子,次阿敦泺,以养子涅里思附诸弟叛,以鬼箭射杀之。”27《蒙古秘史》中有“阿當”开头的词汇,即表示人名,又表示种名。“阿當”词缀的字在《蒙古秘史》有“阿當罕、阿當合”形式,均表示为種名。该词缀的字表示“种名”之意,但到底表示什么意思的种名,旁释里没写清楚。在《蒙古秘史》里,“阿當”的音译在不同的语句里应用及表达完整语义的形式“札兒赤兀惕(部落)阿當罕(人名)兀良合真(部族)”,28“阿當合(人名)兀良合歹(部族)古溫(人)”。29古代蒙古族的名字存在部落名、氏族+人名的现象。
辽代北方居住着诸多民族,其中尤其是契丹族及蒙古高原的很多部落发生密切的关系,他们在生活当中的融入一起,在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语言的传播中,他们之间出现了很多借用语,并产生了共用语。以上对比分析了一些《辽史》与《蒙古秘史》中读音相近、相同的诸多词汇音译词缀。
——————————
注 释:
①⑩脱脱.辽史(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4.85, 85.
②脱脱.辽史(卷七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73.
③脱脱.辽史(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4.65.
④脱脱.辽史(卷一一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506.
⑤那木吉拉玛.二十八卷本辞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8.
⑥⑦⑧112324252829巴雅尔译.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16,1379,750—751,510,510,618,634,53,60.
⑨12斯钦朝克图.蒙古语词根词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1988.47,93.
1315脱脱.辽史(卷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74:232,229.
14脱脱.辽史(卷二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4.244.
1617脱脱.辽史(卷二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52,254
18脱脱.辽史(卷一一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513.
1922脱脱.辽史(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19,131.
20脱脱.辽史(卷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4.219.
21脱脱.辽史(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40.
23巴雅尔译.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510.
26斯钦朝克图编.蒙古语词根词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1988.94.
27脱脱.辽史(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4.8.
(责任编辑 孙国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9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