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规划类专业的素质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超 彭红霞

  摘要:以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对比美国规划院校的核心课程与美国官方规划机构的核心素质,发现美国规划院校的规划专业更趋向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我国规划人才的培养侧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核心素质;规划教育;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188-02
  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规划的作用尤其重要。高校作为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在规划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规划学科的交叉性、复杂性,如何进行规划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学者和规划师们的热门话题。20世纪90年代崔功豪等学者曾在《城市规划》期刊上研讨规划教育问题,提出众多有价值的建议[1]。汪芳和朱以才研讨地理学类城市规划的教学,提出“地理规划与设计”的教学思路、分析路径和训练步骤[2]。
  在高等教育层面,根据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我国现行高校规划类专业包括建筑类的“城乡规划”和地理科学类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专业内部又会因为学校背景、教师学科方向差异导致本科规划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不管是建筑类或是偏向园林、景观设计类,还是地理类或是侧重空间布局、功能调控,所有领域的规划师都应该有一套完整而相对统一的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也就是规划师的核心素质。
  弄清楚什么是规划师的核心素质,才能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本文以美国著名规划院校的核心课程为数据源,探讨规划专业的核心素质,以期总结规划类专业的课程大纲和教学理念,为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规划是一个时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安排会随着对规划的理解和定义,以及规划师角色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文章选取规划专业排名前十的学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伯克利学院(Berkeley)、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佐治亚理工学院(GIT)、罗格斯大学(RU)、康奈尔大学(Cornell)、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SU)、南加州大学(USC)、哈佛大学(Harvard)官网上的2016年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参照其2009年的核心课程[3],比较同一院校在一段时间内的核心课程设置的内容、课程比例等方面的变化,进而预测规划人才核心素质的发展方向。
  参照系一,来自规划权威机构对规划师的核心素质要求,即美国教育评估机构“规划专业评估会(PAB)”提出的评估标准和美国注册规划师机构(AICP)提出的行业标准。参照系二,为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年颁布的规划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核心课程。将美国十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参照系对比,了解相似度和差异性。
  二、核心课程分析
  1.课程大纲分析。美国高校的九大课程可分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类。规划基础知识類包括规划原理、城市原理、城市经济和规划法规;规划技能类包括规划方法、信息技术、规划分析、专题研讨和短期实习。在美国十大高校中,除了信息技术和短期实习(属于非强制性课程)开课院校不足一半,其他课程具有广泛共性。
  同一课程在不同院校或许有不同的课程名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仅仅解读课程题目难以了解该课程具体培养了哪些知识与技能。为了进一步了解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读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专题,发现:规划专业的课程从基础知识、规划技能以及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来设定培养计划。其教学目标为熟悉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包括规划的基本原理、法律、经济、规划分析能力——定量和定性、社交技能(口述能力、书面语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这与PAB和AICP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高度一致,由此可以认为规划专业偏重职业化教育。
  2.课程变化及解读。美国十所高校规划专业核心课程的总学分,2016年与2009年比较,60%的学校增加了,30%保持不变,只有一所院校(UIUC)的核心课程总学分减少。课程方面,规划法规、信息技术和规划分析开课院校在增加,城市原理和城市经济开课院校在减少;规划原理和规划分析的学分有增加。在教学计划中新增了规划项目类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规划项目中,包括研讨会和工作坊。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快速适应规划师岗位的工作环境。
  规划原理(Planning Theory),主要讲解“什么是规划”、“规划师们做些什么”、“如何做规划”,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为规划师应该有何种知识与技能,教学形式有上课(lecture)、案例研究(case study)、实践(hands-on experience)。城市原理(Urban Theory)课程重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对重塑城市形态、城市生活和城市规划起到的作用,有讲述(lecture)和讨论(discussion)两种教学形式。城市经济(Urban Economics)通常被分为微观经济学和规划经济学,培养学生平衡多方利益的能力,同时也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规划法规(planning regulation and codes)目标是合法地做规划,让准规划师们认识到规划决策的法律含义,并能提升和法律顾问之间的有效沟通来确保规划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方法课(Methods)包括统计方法、信息技术、规划分析,主要是运用统计工具、技术手段等定量工具帮助科学地做决策。专题研讨(Workshop or Studio)是学生综合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做规划,面向的规划对象通常为公共和非营利组织,或是基于客户实际问题的规划方案,例如经济发展、社区发展、环境规划、土地利用等。规划实习(Planning internship)目标是在专业化的指导下提供实践经验。   三、对比分析
  1.与美国规划机构的核心素质要求对比。美国规划院校九大课程对核心素质的训练都不是单一性的,而是一门课同时培养几项能力。知识是课程的基础,却不是教学的重点;规划教育着重于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规划能力。与官方机构PAB和AICP的要求进行一一对照,发现人才培養和职业要求的吻合度大于80%。
  2.与国标中的核心课程对比。参照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城乡规划”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培养目标对比。发现规划原理、法规(专业二为《土地资源管理学》)、统计方法(专业一为《城乡社会综合调查》,专业二为《计量地理学》)高度一致。我国专业一为工科方向,更侧重于职业教育,拥有大量的实训类课程;专业二授予理学或管理学学位,人才培养以人地关系分析为特征,主要解释为什么规划的问题。
  四、结论与启示
  美国十所拥有规划专业的著名高校,十分重视规划人才在规划原理、法律法规、城市发展等基础知识方面,以及在调查、分析、决策和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这与美国规划机构对规划师的职业要求相吻合。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们的参与性,利用课程任务来提高学生们的核心能力,在角色扮演、团队合作方面的训练,值得我们借鉴。
  城市规划专业不仅依赖自然科学(地质、地理、水文、气象、生态等)和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社会、心理、美学等),还必须有工程技术类学科的支撑,是一个巨大的学科体系。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需求日新月异的繁复背景,我们不能只重视规划的微观技术层面;在依法治国理政的现实面前,依法依规做规划,规划专业更需要重视宏观的社会政策层面。
  致谢:感谢已毕业现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张先毓同学为数据收集做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功豪,等.改革——中国城市规划教育迫在眉睫的选择[J].城市规划,1996,20(6):6-18.
  [2]汪芳,朱以才.基于交叉学科的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思考——以社会实践调查和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城市规划,2010,34(7):53-61.
  [3]张先毓.美国规划专业的核心素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士学位论文,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9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