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单元整体 聚焦观察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虹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观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步从诗性思维走向逻辑思维;从第一学段以想象为主的写话,走向第二学段以写实为主的观察习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观察”这一语文要素呢?下面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前后关联,厘清同与不同
  第二学段关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方法这一语文要素,一共有三个单元,即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以及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从课程单元的安排来看,编者非常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虽然都是以观察为主题,但教师在教学中要厘清三个单元的教学侧重点,发现单元之间、学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既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
  1. 纵向比较。三年级和四年级都有安排学习观察的方法,但不同学段,侧重点也不同。三年级侧重于实物的细致观察和有序观察,四年级则强调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连续观察,通过持之以恒地观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2. 横向比较。同一年级不同单元的教学侧重点也不同。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事物或场景的观察要注意事物的变化,并且要动用感官来观察事物;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则引导学生要观察有序,并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出实验的过程。
  同一单元,同一主题要素,但课文不同,观察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古诗三首》描绘了不同角度观察的景物;《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观察的方法,写出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习作要求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从课后习题到习作再到交流平台,编者都是紧扣“连续观察”这一主题,训练学生从多方面感受连续性观察的好处,领会作者之所以写得生动,是建立在长期细致观察的基础之上。认清了这一要求之后,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就不会迷茫和手足无措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年级、不同单元对于观察要素的要求,呈现了观察指导方法具体化、多角度、层次性的特点,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先引导学生描摹事物,再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然后再培养学生养成连续观察的好习惯。借助观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厘清三个单元对于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的学习的侧重点不同之后,就能够避免教学的重复性。教师备课的时候就能够关联前后,注意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
  二、紧扣课后习题,领会编者意图
  统编版的教材比以往的旧教材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更贴合单元主题要素,形式多元。更难能可贵的是,习作指导贯穿单元始终,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使教师有意识地关注表达形式,而不是一味地重视理解文本内容和体会情感。
  如:《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在教学中体会“铺”的精妙之处,通过对比手法与“照”进行比较,就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爬山虎的脚》的课后习题侧重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观察、细致观察,以及引导学生学写观察日记;《蟋蟀的住宅》则在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基础上,侧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链接”《燕子窝》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观察日记。
  通过对本单元课后习题内容的梳理和归纳,可以清楚地领会编者的意图。一是观察指导这一语文要素渗透在每一课当中,编者通过习题的方式和“阅读链接”,有步骤、有方法地进行指导。这样,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不会与主题要素脱轨,割裂阅读与习作的关系。二是习题中要求学生掌握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学习作者如何谋篇布局,观察习作如何做到有序和条理清晰。三是针对细致观察这一目标,课后习题采用对比辨析和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品析,引导学生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四是“阅读链接”的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观察日记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通过每课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训练,就能有效地贯彻落实编者的意图,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精准制订内容,提高教学效度
  在整体把握单元教材,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在确立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时,既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面面俱到,教师要精准制订教学内容,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
  比如,《古诗三首》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结合诗句,引导学生从触觉、味觉、听觉等各个角度去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蟋蟀的住宅》的教学重点是:把握作者的写作顺序;重点教学第五和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长期观察的方法;用拟人的手法改写麦加文的《昆虫》片段。《爬山虎的脚》定位为习作例文:作者的观察顺序,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重点学习爬山虎的叶子和怎么爬的这两部分内容,进一步学习作者如何把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对比辨析喻体能不能互换,体会作者表达的生动和精妙。“阅读链接”《燕子窝》:可以结合种豆芽的活动,让学生学写观察日记,采取图文并茂或者表格的形式写日记。习作“写观察日记”:可以展示学生写的种豆芽的日记,互相交流和评价,通过反馈进一步修正、巩固和强化学生观察的方法。
  教师要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确立教学重点,紧扣观察主题要素进行单元整合,重新建构课型,渐次展开教学。种豆芽这项任务,从第三单元教学伊始,就布置給了学生。因此,在体验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来展开教学,学生的兴趣就特别浓厚,对于豆芽每天的细微变化就会去关注,并有意识地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在写观察日记时运用。
  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并通过活动体验进行语言表达,从而达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将理解与表达,体会与运用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就不会在教学的轨道上偏离。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出,教师从语言材料中抽取知识,置于它所从属的知识网络中,并分析它在该网络中的位置及与周边相邻知识的关系。想要落实单元主题要素,教师只有从庞杂的教学内容中找出适切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地体现统编教材的编排理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3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