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育人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秀平 赵春凤

  [摘要]目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个体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等,其往往存在实践性不足、重补救轻发展、教育方法单一、课程针对性欠缺、教育连贯性差等现实问题。研究依托“心路領航”项目进行积极探索实践,通过以“心”为主题的“健康之路”“学习之路”“发展之路”三部曲领航学生成长成才,打造心理育人平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5-0122-03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颁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心理育人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2018年7月,为了提升心理育人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心理育人是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新使命。
  “心理育人”概念的思想基础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主要指借助高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主体,引导大学生发挥能动性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康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最终目标是达到自我实现和奉献社会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进行积极心理引导,缓解心理困惑,开发心理潜能,提升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的教育活动。
  一、构建“心路领航”心理育人项目的背景
  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我们的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心理和思想观念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个体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等,存在实践性不足、重补救轻发展、教育方法单一、课程针对性欠缺、教育连贯性差等现实问题。
  心理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性,重视让大学生从体悟中学习,鼓励大学生将从实践中的得到的感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学习体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更加饱满热情的精神状态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本文依托“心路领航”项目进行积极探索实践,通过以“心”为主题的“健康之路”“学习之路”“发展之路”三部曲领航学生成长成才,打造心理育人平台。
  (一)项目理念
  本项目以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积极发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培育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项目思路
  笔者整理近五年的心理筛查数据时发现,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初的心理健康筛查中,心理问题学生检出率均超过10%,以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学院每年招收学生人数均在700人以上。其中2013级检出人数99人(总709人),占新生总人数的13.96%;2014级检出人数98人(总746人),占新生总人数的12.33%;2015级检出人数102人(总756人),占新生总人数的13.49%;2016级检出人数72人(总638人),占新生总人数的11.29%;2017级检出人数102人(总996人),占新生总人数的10.24%,见图1。每年心理筛查检出学生(以下简称“检出学生”)数量多,辅导跟进难度大,针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领航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升对这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实践,于2015年启动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心路领航”项目,面向检出学生开展“引路”计划,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打牢“健康之路”根基;通过“学习之路”的朋辈辅导形式,对他们中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帮扶,构筑成才桥梁;打通“发展之路”通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形成“心路”三部曲领航学生成长成才,打造心理育人平台。
  二、“心路领航”心理育人项目实施路径
  (一)打牢“健康之路”根基
  项目对检出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完成自我成长,打牢“健康之路”根基,这是整个项目的基础。项目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条件建设、服务和预防干预体系建设等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强化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评估能力,将一般心理问题学生和部分严重心理问题学生作为重点工作对象,尝试解决部分疑似神经症问题,确保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1.多途径点面结合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途径:通过《新生入学心理健康宣传手册》、《阳光心语》报纸、心理健康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大众传播途径点面结合传播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微电影演讲、心理情景剧等活动,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2.完善的学生信息跟踪反馈体系:完善师生联动反馈体系,构建涵盖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气象站一班级心理气象员一宿舍长的院级、班级、宿舍三级学生信息反馈机制,由心理气象站加强对班级心理气象员及宿舍长的管理,辅导员加强对相关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定期收集《班级心理气象表》,针对反馈情况进行重点跟进。
  3.精准发力,提供个性化辅导服务:分析检出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辅导,先后开展自信心、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等不同主题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工作坊。
  4.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成长计划:健康的体魄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前提。应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操场,选取结合自身情况的运动训练项目1~2项并制定运动时间表,由宿舍长督促落实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构筑“学习之路”桥梁
  尽管心理健康问题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学业心理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数据显示,近五年检出学生中,有42%的学生反馈存在学业问题。为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进而缓解心理压力,项目以这类学生学业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掘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资源,组成朋辈志愿者帮扶导师团,与学习困难生结成“一对一”帮扶。通过制定项目实施细则,评选“优秀导师”及“进步之星”等一系列举措,在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打通“发展之路”通道
  数据显示,近五年检出学生中,54%的学生反馈大学生活迷惘,缺乏目标,而他们最需要及感兴趣的是关于职业和人生规划类(占检出问题学生的17%)及自我管理类(占检出问题学生的16%)的指导。针对他们存在的这些状况,项目通过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工作坊、经验分享和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时间管理计划,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心路领航”心理育人项目运行机制
  (一)创新心理育人途径,全方位普及心理知识
  将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渗透到心理育人的工作中,分层级构建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育人模式,开发出基于“心路领航”项目的、以“心”为主题的“健康之路”“学习之路”“发展之路”三部曲领航学生成长成才,打造心理育人平台。
  项目通过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方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二)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
  由于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从与学生学习、生活、交友、发展息息相关的方面开发资源,了解大学生成长需要,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逐步满足学生从低到高的发展需求,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解决学生发展的实际问题。其中,“健康之路”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学习之路”以学业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发展之路”以职业目标为导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最终自我实现。
  (三)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全员化精准发力帮扶
  项目通过整合多方师生力量,精准发力。项目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顾问、师生志愿者、学生党支部及心理健康教育协会成员,他们负责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对资源的整合,集中力量推进各子项目同向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项目实效与经验
  (一)“健康之路”构建完善,心理育人初见成效
  院级、班级和宿舍三级心理工作网构建完成,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覆盖;建成“心路领航"SE作室并制定了《心路领航工作室章程》,用于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工作坊等;成立和完善了信息工程学院心理气象站,负责《阳光心语》报纸推送和心理气象员管理培训;形成了定期例会制度、心理气象员每月报告制度,构建心理问题辅导工作流程和危机预防体制机制。
  2015年-2017年,项目共开展心理个体咨询172人次、工作坊21次、团体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训练2期、大一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1期、自信心训练营1场、学困生成长营1场),覆盖学生5468人次;对学生干部开展共18场“心理咨询师”主题的心理知识培训;共编印了21期《阳光心语》报纸,分发到各个班级宿舍,内容涵盖心理小常识、心理小测验、心灵美文、专题心理知识(拖延症、恐惧症、强迫症、语言暴力、人际交往等),范围覆盖新生适应、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毕业生离校和就业心理等,有效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和落实,严防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从2015年至今,信息工程学院未发生因为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人生伤亡事故,心理问题再次检出率逐年下降,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管理、环境适应、自主学习和职业发展等基础心理能力有了整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协会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连续三年获评校级优秀分会。
  (二)“学习之路”成效明显,学业状况有所改善
  自2015年以来,对检出学生中存在学业心理问题开展“奖学先锋育人计划”,招募优秀党员和共青团员共计265名朋辈志愿者参与其中,对检出学生进行学业和心理帮扶,累计服务265人次。为了保障帮扶实效,项目还加强了对朋辈志愿者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知识培训,先后开展各类专题培训9场,为更好地服务帮扶学生提供了保障。经过帮扶,72.7%的学生学习心态有了明显改变,变得更为积极;41.8%的学生学习方法得到明显改善,40%的学生重修通过了挂科的课程,36.4%的学生能积极面对大学生活,14.5%的学生明确了人生目标,共有12人确立考取研究生的目标。其中进步较为突出的一名学生,经过一年帮扶通过了5门课程,学年总平均成绩从56.2分提高到75.4,有了近20分的进步。
  此外,项目制定了《信息工程学院“奖学·先锋育人”帮扶计划之优秀导师评选细则》和《信息工程学院“奖学·先锋育人”帮扶计划之进步之星评选细则》,每年评选“优秀导师”及“进步之星”,给予资金奖励,共评选出优秀导师及进步之星各24人。
  (三)“发展之路”稳步推进,学海构筑职业梦
  2015年-2017年,项目积极推进“发展之路”计划,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自我,学海构筑职业夢。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工作坊(工科生成长之路)共开展12场;围绕学生在学习、课外科技活动、求职、考研、职业规划、就业等的一系列问题,成功邀请校内外优秀学生及专家,开展了“我的大学之路”系列讲座和"32星战队”优秀学生经验分享32场,达到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工作坊和经验分享覆盖全体检出学生。在此基础上,每年进行的职业规划大赛,配备优秀学长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时间管理计划,鼓励学生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加学术科技竞赛促进学习。经统计,2015年-2017年间,检出学生的毕业率为93%、就业率为95%,其中6人考取武汉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13人次在省级以上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5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