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藏高校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禄亚洲 尹秀 张二豪

  [摘要]微生物学是高校生物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结合西藏农牧学院的实际情况,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旨在建设高质量的微生物学课程,不断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培养专业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西藏;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5-0087-03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广泛用于发酵、生物工程、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食品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应用性。但微生物具有个体微小、看不到、摸不着的特点,学生对它的认知比较困难,这使得教学变得比较抽象难懂。该课程又具有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容易混淆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乏味无趣,这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采用的主要改革方法有:更改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改变考核方式、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案例式教学、构建试题库等。本文结合该理论课程的要求和西藏合班制的特点,分析多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旨在提升西藏农牧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学生的知识层次,为后期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藏汉合班制,少数民族学生进校时底子比较薄,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藏族学生听课时需要藏语和汉语的思维转换,不能及时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有些问题即使知道答案也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理解不了就死记硬背应付考试,遇到相对灵活的题目就不知如何作答。
  在理论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加上微生物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知识点烦琐,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加之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这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课前不预习,课下不复习,课上难以进入状态。这部分学生考试前突击学习,期末成绩不理想,考试结束后很快就将所学的知识抛之脑后,如此学生很难意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以往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上课前将实验内容抄至黑板上,学生事先不知道实验内容及原理,指导教师将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讲授给学生。教师提前完成试剂的配制、实验菌种准备和接种工具摆放等准备工作。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来操作,动手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验习惯差,对仪器设备的操作生疏,试剂配制方法不正確,这些导致学生出现实验设计思维狭隘、结果分析能力差等问题。
  我校的实验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即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的上课时间保持一致,并没有单独安排实验课的时间;上课班级较多时,指导教师需要另抽出大量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受实验室资源限制,指导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教学质量。
  我校以往的实验课程考核过于简单,仅仅以实验课考勤和实验报告书写情况来考核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掌握程度,这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不在乎实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重视程度欠缺,这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实验主动性的提升,更谈不上实验素养的培养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三)教学实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很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课堂知识得到巩固与发展。目前,西藏高校在教学培养方案中虽然制订了教学实习,但具体实施仍以室内试验为主,无法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实践操作中,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及初步成效
  (一)教材选择
  根据西藏高校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理解能力,我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课时安排为生物技术专业总课时64学时(理论课时48学时,实验课时16学时),生态学专业总课时32学时(理论课时24学时,实验课时8学时),鉴于理论课课时相对较少,我们选择了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作为课程教材。该教材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章节安排合理,各章节之间衔接紧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这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讲授,教师可以在相对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课程内容的讲解。该课程的实验课程以往不订购实验教材,我们联合学院相关教师撰写了适合西藏高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印发给学生作为本课程的实验教材。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辅助教材,比如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还鼓励学生多看相关期刊,如《菌物学报》《微生物学报》和《微生物学通报》等这些反映国内学科最新成果的高质量期刊。
  (二)课堂教学
  我们通过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上述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1.分组帮扶式教学。我校是藏汉合班制,少数民族学生进校时底子比较薄,汉语是藏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藏族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分组帮扶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具体操作细则为将授课班级所有学生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3人一组分成学习帮扶小组,最后不足3人的一组按照组内藏族学生所占比例的多少进行平时成绩的评定,最终成绩评定方法见表一。通过成立学习小组,鼓励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混合成组,在学习过程中让汉族学生带动和帮扶藏族学生学习,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分组帮扶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藏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2.游戏式教学。采用游戏式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完成一章节的教学后,在复习相关概念时,可采用“你来比画,我来猜”的游戏方式,将这一章节的概念放到幻灯片,一个学生来描述和比画,另一个学生猜,分组进行比赛。比如讲到“微生物”这一名词时,比画的学生可以如此描述:“一个名词,由三个字构成,意思是肉眼看不清或看不见的(微)小的生命个体。”另一个学生就可以按照上述描述猜测这一名词。   讲到比较相似的概念时,可以采用“找卧底”的游戏方式来区别式掌握,比如“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一张纸上书写“真核微生物”,一张纸书写“空白”,其他6纸张书写“原核微生物”,选取8个学生随机抽取纸张,学生相互之间不知道对方所抽取的内容,每个学生对自己抽到的概念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描述,大家猜谁拿到了书写“真核微生物”的纸张,猜错的学生将被淘汰,最后留下的学生获胜。
  在讲到微生物代谢这一章节时,将每种代谢物书写到纸上,部分学生随机抽取,拿到纸张后按照微生物代谢途径进行列队,让其他学生指出问题。通过以上几种游戏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课下复习及查阅文献资料的积极性。通过阅读文献,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微生物在实践与科研中的应用,而且可以丰富专业知识;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氛围,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通过游戏式教学掌握得更加牢固,学生反响较好。
  3.作品展示。首先,学生策划、宣传和组织微生物摄影大赛,学生拍摄生活中或科研中有关微生物的照片,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做出诠释,教师根据图片内容、诠释效果、语言表达等进行打分,选出优秀作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挖掘知识,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微生物。其次,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制的实验视频,其他学生观看并指正,学生在制作视频材料时不仅更加规范了实验操作,而且掌握了电脑操作及视频制作的技能,觀看的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4.学生命题式的自主学习。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好。我们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来改善这种现状,每章学习完成后,课后作业为学生自主命题(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各5道,简答题2道,论述题1道),即理论和实验的考试模拟题,汇总成试题库并用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一:分组对抗竞答——各组选出1位代表抽题,将所抽题目汇总后交由主持人宣读,待主持人宣读完毕后各组便可开始抢答,抢答正确加分,抢答错误减分,各组的基础分为50分,最终分数最高的一组获胜。方法二:“群雄逐鹿,一战到底”——先组织实施突围赛,从全班筛选出10-12名答题“能手”,然后这10-12名学生通过互相对答、优胜劣汰的方式竞选出本班的“答题王”。学生出题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出题学生更能系统地掌握知识,把不懂的知识弄懂。同时,答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再次复习的过程,学生还能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有助于教师改善教学效果。
  5.学生知识拓展。微生物学是一门相对抽象和乏味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是讲授这门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课程中期,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安排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与微生物相关的文献或创新点以PPT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的认知和兴趣,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文章,这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以拓展学生对微生物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对微生物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三)实验教学
  由于我区学生学习底子较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教学内容因为课时有限,在不更改现有实验课时的前提下,我们将实验课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基础性实验课,占用现有实验课时;另一部分为创新性实验课,利用学生和教师的课余时间来完成该部分实验。微生物学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与鉴定。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感知和操作的体验,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性实验课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并设计,经教师审阅可行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四)教学实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很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基于西藏高校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我们加强了教学实习力度,安排学生到林芝市天禾啤酒厂、林芝市工布乳业有限公司和奇正藏药厂参观学习一个月,并安排野外实习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实施,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考核方式
  西藏高校以培养西藏经济建设接班人为目标。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然而以往的考核方式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实验和课堂提问,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小,仅为30%,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结合本课程的具体情况,我们加大了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目前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实验、教学实习、课堂综合表现,而不是仅看期末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操作细则见表二)。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知识的缔造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将科研成果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程度。目前,本教研室师资队伍相对缺乏,部分课程教师的专业性不强,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对此,我们充分利用西藏高校的特殊优势,邀请援藏院校专家进藏支教一年,并安排我校教师到内地高校交流学习。
  在新形势下,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在全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根据西藏的特殊情况,我们更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使教与学相辅相成,探索出适合西藏教学的模式,培养综合性人才,为西藏经济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接班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5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