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本硕协同式创新团队的构建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昊 黎明 李军华 张聪炫

  [摘要]针对创新能力培养中学生科研实践与成果凝练能力不足、指导老师投入时间有限等突出问题,课题组以提高本科生与硕士生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探索与研究基于项目驱动与导师集群指导的本硕协同式创新团队培养模式:以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为依托,为学生培养提供更高的平台;以团队责任教授为核心组建导师组,为学生培养保驾护航;以本硕协同培养为具体手段,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协作、组织和管理能力。通过实践证明,本硕协同式的培养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创新培养;本硕协同;创新团队;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5-0030-03
  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完成步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推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是当前众多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性人才的有效举措之一,大量的实证性研究表明本科生参与科研有助于提升其自身的科学认知思维、人际交往、表达与沟通能力,本科生科研的教育价值已经被充分地揭示与肯定。
  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层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既各具特色又相互依存。如何将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与硕士生科研研究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相互促进并达到双赢的目的,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直接参与导师研究项目、自主申请科研项目、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其中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以学生科研实训为主要活动内容,项目来源灵活多样,近年来众多高校都在逐步对其进行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中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团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文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模拟项目为驱动,通过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授课方式、创新实践方法等举措,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献将线上和线下学习模式相结合,提出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远程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构建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优化的创新团队;文献[6]通过建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团队实践创新立体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研究生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研究在创新团队中是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措施,文献[7]指出了本科生创新项目团队中缺乏内部竞争的氛围,并进一步分析了内部竞争对本科生创新项目团队的作用机制;文献通过建立科学分组方法,构建基于实践教学的创新团队模式;文献[9]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背景,提出围绕学科竞赛群理念的实践型本科教育新模式。
  对创新团队的构成进行新探索,发挥导师、研究生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文献提出群体智能的深度团队模式,组建导师负责制的拔尖大学生深度团队,结合导师子项目驱动、团队深度协作、长效过程管理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文献[11]创建由学院大团队、教师小团队、学生科技小组构成的科研团队育人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文献[12]构建“本硕博联动式”创新教育培养体系,并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文献提出并实施整体培养、团队指导和专人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克服了一对多指导形式推行困難、效果有限的问题。文献[14]建议由本科生、研究生、实验员、教师构成科技创新共生体,并构建本硕博一贯式的创新教育培养体系。
  通过对基于创新团队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发现目前的突出问题包括:创新团队亟待指导与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投入时间不足之间的矛盾;本科生科研初期热情高涨与项目实施中能力不足、遇难退缩之间的矛盾;本科生创新思维活跃与成果凝练经验欠缺之间的矛盾。针对上述问题,依托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与导师集群指导,通过建立由本科生与硕士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团队对本硕协同式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本硕协同式培养的作用与意义
  以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与硕士生科研能力为目的的本科生、硕士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方法,是通过组建由导师集群负责综合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为驱动、硕士生作为助理导师的创新团队,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如图1所示。
  (1)导师集群式综合指导,有助于为本科生提供高水平的宽广学术视野和严格的质量把关。
  (2)研究生作为助理导师,既可以促进导师不断改进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又可以提高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
  (3)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培养,可以在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锻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4)创新团队的建立,可以在本科生班级、专业内扩大受益学生的范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5)团队内研究生的经历和经验可以给本科生带来帮助,尤其能在考研、就业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本硕协同式培养的实施方法与途径
  (一)成立导师组
  依托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人工智能创新团队,组建导师组。邀请人工智能创新团队的责任教授作为导师组组长负责总体指导,并组建不少于5名硕士生导师构成的导师集群。在团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贯彻“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负责研究团队所有本科生实践创新项目的选题、阶段性研究汇报和项目结题的把关,确保高水平的培养质量。
  以导师集群指导为具体手段,打破传统“点对点、导师负责、各自为战”的传统培养模式,推行团队内部各项目组与导师集群之间研究兴趣的交叉与融合,充分发挥团队导师集群的研究特长与优势。
  (二)制订创新团队的协同培养方案
  确定本科生实践创新项目。鉴于每个导师均同时身兼硕士生与本科生导师的特点,由导师组制订与本科生专业与能力相适合的项目题目供本科生选择,并以每年举办一届大学生“三小”科技创新活动为契机,邀请学生申请加入以项目为单位的创新团队。在创新团队成立初期,可实现无门槛加入的方式,只要对发明创造、项目实践、课外制作等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加入。   选定项目的助理导师。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选定并安排研究生作为助理导师,建立一名研究生负责一个项目的“一对一”组合。助理导师指导本科生熟悉项目内容、软件或设备的使用、文献检索以及项目申报书的撰写,由导师组进行审核、监督和指导进度,组织项目预答辩,严把质量关。在项目小组内实行控制最终人数为3~5人的选拔方法,以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锻炼提高自身的能力。
  项目实施与提升。获批的“三小”项目由导师组、助理导师(研究生)、项目成员(本科生)共同驱动与实施;未获批的项目,针对意见修改完善后,由导师组提供项目资金实施。定期开展团队内部学术交流活动,以项目组为单位汇报进展情况,并由导师组检查、审核,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以专利或论文的形式归纳、提升研究工作;指导学生依托所进行的科研项目,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江西省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专业能力竞赛等比赛;鼓励研究生以创新基金项目申报、高水平学术论文写作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所进行的研究工作。
  三、本硕协同式培养的特色
  (一)省级优势创新团队提供支撑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日益加深,个体独立研究已经很难取得复杂性的科技成果。科技创新团队通过不同成员的优势互补,能够实现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江西省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实施了江西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其明确规定,2012年以来江西省在各个学科规划建设数百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这些团队已经发展成为引领江西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本研究工作所依托的“人工智能优势科技创新团队”也位列其中。
  以省级优势团队为依托进行创新团队的构建,具有以下特色与优势:(1)具有凝聚研究方向的创新團队,有利于参与的学生迅速了解与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而快速融入团队;(2)高水平、具有一线行业生产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创新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统一的领导与组织更利于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3)来自于平台的资助,可以有效解决缺少资金及技术等来源的支持、实践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
  (二)多层次团队为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优良环境
  本硕协同式的创新团队既是为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又是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新的一分子,图2为由本硕协同创新项目组、研究方向课题组、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所构成的多层次团队。
  本科生以参与本硕协同式创新项目为契机,逐步参与到科研团队的研究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提升科研素养,更能够在良好的科研环境中逐渐了解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科研课题。参与其中的硕士生兼任研究方向的学生成员、创新项目的助理导师两个角色,既是科研任务的承担者,又是创新项目的指导者,这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选题是重要的因素,不但要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还要让学生觉得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并且有发挥自己创造性的余地。依托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导师集群参与学生选题,可以综合考虑科研团队的现有设备、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经费情况、研究周期、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本科生与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协同式培养提供必要的指导。
  四、本硕协同培养成效与育人成果
  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与导师集群指导的本硕协同式的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涵盖多个不同专业,参与其中的本科生与硕士生可以迅速地进入创新团队,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得以良好地训练与提升。在2年的实施时间内,共组建本硕协同式创新小团队12个,其中本科生50余人,硕士生15人;获得省级竞赛奖励5项,以学生为主要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7项,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团队内本科生考研率为42%,2名本科生获得硕士保送资格,硕士生考博率为13.3%,本科生与硕士生的就业率均为100%。
  五、结语
  经过探索与实践,以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为依托的本硕协同式创新团队培养体系已初步形成。对于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培养,提升了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为今后的工作或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研究生,通过指导本科生,锻炼团队精神、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拓宽知识面,为毕业后融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在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继续对本硕协同式创新梯队的构建进行修正与探索,推行团队内部各项目组与导师集群之间研究兴趣的交叉与融合,充分发挥团队导师集群的研究特长与优势;结合问卷调研获取本科生、硕士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数据,目的在于具体分析科研培养的实施情况,例如学生的参与情况、学校的支撑条件及实施效果等,量化与观测创新梯队的建设情况;开展项目达成度评价工作,使得本硕协同式创新团队形成“实施一评价一改进与提升”的闭环,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5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