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敏胜
摘 要: 小学生由小学升到初中的这个过程中,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教学衔接问题,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非常必要,能够在教师科学引导下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过渡转变,是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可以给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夯实良好基础。本文首先简单概述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背景,阐述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分析,提出了几点关于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 教学衔接问题;中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经常有学生家长反应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变化,从小学数学的良好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变为初中数学学习愈加吃力的情况,学生普遍存在不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对数学成绩、数学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产生了极大影响,阻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背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对学生升入初中后的数学学习起着广泛且深刻影响,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呢?这是一个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背景概述
观察初中生刚开始接受初中数学教学的学习情况可以发现,一些小学时期数学学习优异的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无论是课堂表现还是数学成绩均存在下滑现象,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恐惧害怕、抵触逃避的心理,这样的问题在初一上学期的数学课堂中不仅仅只是个例,而是比较普遍现象。因为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更加简单一些,知识以形象思维、直观性和具体性为主,所以学生学习难度较低,进入到初中学习后,数学课程知识发生了较多变化,从横纵两个方面全面扩展,逐渐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造成初一学生适应情况较差。在这种中小学数学教学背景下,初一教师身上的责任重大,要系统钻研、分析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将其与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相对比,挖掘其中的衔接点,在课堂上讲究教学策略,做好各个方面的衔接工作,让学生得以快速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
二、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教师重视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适应初中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發学生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客观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是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有效的衔接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
其次,基于中小学数学衔接模式下的课堂教育理念,与新课改理念相符,同样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二者的宗旨均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数学的良好能力。
三、 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分析
(一)教材方面因素
相较于小学数学教材,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题型更加多样化,知识难度有了很大提升,具有很多抽象复杂、逻辑性强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解题技巧提出了更高的多变性、灵动性要求,在学习初中数学教材知识过程中,学生很难顺利完成思维的转换,进而影响学习情况。
(二)学生心理方面
小学生在成为初中生的开始阶段,无论是对于初中学校、教室、教师、教学内容还是同学,都存在强烈的陌生感,全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加大了学生适应难度。加之很多学生在结束升初中考试后,都从心理方面松懈了下来,经过长达将近两个月左右的假期,产生了懈怠的学习心理,再进入到初中校园后难以快速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此外,由于小学升初中阶段也正是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多变,形成消极、厌烦、逆反的不良学习情绪比较常见。
(三)教学方法方面
因为初中数学教学相较于小学而言,课容量较大,教学任务较重,所以教学进度也就相对较快,学生从以往进步缓慢的教学方法突然进入到进度增快的教学方法,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不可能还详细讲解所有题型和知识应用形式,教学以典型性的数学题目讲解、练习为主,增加了数学思维、数学思想的一定渗透,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学以致用,达不到活学活用的状态。
(四)学习方法方面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要将数学公式、概念和教材例题理解记熟,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成果和成绩。然而初中数学的学习却不尽相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能力、总结归纳技巧、思考探究意识才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数学知识,这恰恰是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中所欠缺的重要素质。
四、 做好中小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学生基础,抓住教学大纲
初一数学教师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大对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关注,不局限于小升初数学考试成绩的关注,而是要从学习兴趣、学习心理、学习态度、思维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掌握学生学情,立足于学生基础之上,科学设计调整课堂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方案符合学情现状。此外,教师要深入钻研数学教材,这里指的钻研既要包括初中数学教材,也包括小学数学教材,经过充分地抓住初一阶段的数学教学大纲,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避免讲得过快、讲得过多、讲得过难,多引入生活实例或者实物教具,顺应初一学生的思维特征增加教学直观性,用简而易懂的语言和直观教学法便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更顺畅的完成抽象思维过渡。
例如,在湘教版初一上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节课的教学前,教师从学情方面做了充足备课工作,由于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的第一节课,所以在明确本节课教学大纲时教师以“消除陌生感,增加亲切感”为方向,设计了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多媒体教学法。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后教师面带笑容与学生打招呼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用简短的一两句话介绍自己,教师从学生自我介绍中分析学生性格特点,进一步掌握学情,接着用班级多媒体设备播放了导课视频,把生活中微信收款10元和微信支出10元、河水水面升高1米和下降1米、买了一件新衣服和卖出去一件旧衣服等常见现象展示出来,引起学生对相反量的思考探究,学生由于在课前自我介绍中消除了一些陌生感,所以表现更加主动起来,有的学生举手说自己还能举出相似的例子,就是拔河中绳子向左拉动了1米与向右拉动了1米,学生的表达逐渐活跃了起来,思维也在直观、生活化的事例下逐渐趋于抽象化发展,为本节课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铺垫。 (二)新旧知识联系,搭好教学阶梯
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数学知识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挖掘数学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回顾与应用学习过程的小学数学内容同时,自然而然探索新的数学知识,发现更多数学问题,搭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阶梯。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小学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对比分析新旧知识点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
例如,在湘教版初一上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比“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法则”与小学学习过的“加法和减法法则”,列出对比图,写下两者的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学生在分析对比两种加减法过程中,基于小學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很快理解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技巧,在学习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之后,明白了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范围是在整数和分数内,涉及正数与负数相加减、分数相加减、有限小数相加减等,需要灵活转换有理数加减法才能够简化算式,更快计算出结果。
(三)注重教学趣味,挖掘学习兴趣
虽然学生进入初一后身心发育相较于小学阶段更加成熟,却依旧具有爱玩的天性,所以初一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趣味性,善于设计数学游戏、趣味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等教学方案,给学生打造充满乐趣、实践的数学学习平台。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挖掘出学生数学与兴趣加以培养,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中,喜欢上初中数学学科,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湘教版初一上册《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了“蹲蹲游戏”,将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内A、J、Q、K随机发给学生,然后教师每四个拿到A、J、Q、K的学生组成一组,拿着J的学生边蹲边说“11蹲,11蹲,11蹲完,K再蹲”,接着K学生继续说边蹲边说“13蹲,13蹲,13蹲完,A再蹲”,以此循环游戏,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和作用,最后教师加深游戏,教师随机提出“谁加上5等于16呢”,举着J的学生站起来说“J+5=16”,用语言列出了含有字母的算式。本次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代数式的兴趣,做好了纯数字算式到代数式算式的衔接教学。
(四)引导心理过渡,增强学习自信
初一数学教师在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时,要保持耐心的态度,亲切的指导和全面的关爱,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情感教育、激励赏识教育、心理辅导、德育教育等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让学生可以勇敢地面对初中数学学习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师的鼓励、信任、理解的科学指导下,不断增强学习自信,获取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在学习心理上完成小升初的过渡。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一数学教师工作不仅要做好教材知识的教授与解题技能训练,也要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从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各个方面出发,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标的衔接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与新课程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初中阶段以及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衔接根基。
参考文献:
[1]车琴.浅谈小升初数学衔接的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9(12):292.
[2]姜国蓉.对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9(7):45,44.
[3]陈华忠.如何跨过“小初衔接”这道坎?: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9(9): 45-46.
[4]黄文泽,郭承龙.中小学数学教学艺术[J].艺术科技,2019,32(16):22,39.
作者简介:
李敏胜,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头排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8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