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呼亚丽

  摘 要: 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合理应用是新课标的最新需求,教育人员需要对其加强重视。本文首先分析微课应用的具体原则,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
  一、 引言
  微课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应用微课能够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明确如何更为有效地应用微课,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二、 微课应用原则
  (一)辅助性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帮助人们进行语言沟通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一般情况下,语文学科具有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对其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微课教学系统性缺乏,知识点单一或知识单向传输等问题可能会使其课堂教学缺乏有效互动,无法完全代替传统语文课堂。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具体应用微课时,必须确保其辅助性原则,在实现微课教学优势充分发挥的同时,避免过度使用,对微课教学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应用。
  (二)有效性
  在应用微课过程中,短小精确是其较为明显的优势,能够对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性进行有效拓展,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微课通过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能够对学生感官进行有效调动,保障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其教学成效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基于此,教师在具体应用微课过程中,必须保证课堂教学切入点的准确性,确保微课呈现内容具有更高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此为基础,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三、 微课教学应用策略
  (一)创新语文课前导入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其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基于教学任务进行前期铺垫的科学构建,为后期教学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我国语文教学长期发展过程中,部分教师能够进一步明确课前导入的重要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同时有效结合教学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具体特征进行导入型微课的科学设计。在此过程中,可以是背景知识导入、旧知导入和问题导入,确保学生能够迅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在展示导入型微课过程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基于微课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提示,确保学生在观看微课时能够主动思考,为后续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育人员普遍占据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深入讲解;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对语文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普遍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并没有对该门学科真正掌握。在具体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时,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然后基于教材文本的难点内容和重点内容进行相关视频和PPT等微课模式的科学制作,利用PPT和视频更为直观的展示文本知识。通过科学应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教材中的难点内容和重点内容,确保语文知识实现更高程度的形象化,保障学生对其具有更高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时,教育人员可以利用网络设备搜寻济南相关视频和内容介绍,然后基于课文内容设置PPT,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具体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组织学生诵读全文,在其对课文具有初步了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展示课前制作的PPT。教师在具体进行微课课件制作过程中,需要使学生有效结合课文描述观看济南景色,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具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从而感受作者写作手法,保障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该门学科。
  (三)拓展学生思维视野
  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语文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现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普遍以及文字形式为主,其内容也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高难度。初中阶段语文教师通过科学应用微课模式,在微课教学视频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通过利用微课内容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更为深刻的感受,以此为基础,能够简化语文课程。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科学引进微课,不仅能够对学生视野进行有效拓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视觉感受,更为形象的展示文中抽象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我国以往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其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导致文字教学具有更高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确保微课课件的有趣性和详细性,进而保障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具有开放的思想空间,保证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更為有效的交流,进而使其进一步掌握语文课程。例如,在进行《中国石拱桥》一课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课文中提出的石拱桥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师需要利用网络设备搜寻石拱桥发展过程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对其进行有效整理和剪辑,实现微课课件的科学制作。在教材内对石拱桥的历史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但是部分学生并没有见过石拱桥,即使是诵读全文,也无法正确认识石拱桥,此时教师需要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正确认识石拱桥的发展,同时与课文内容有效结合,对石拱桥的发展具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实现学生视野和思路的有效拓展。
  (四)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阶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设置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进入文章描述的具体情境,更为直观地感受出现的内容,进而使其对教学内容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对教材知识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基于教材文本中难懂抽象的内容进行微视频的针对性录制,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找准时机进行微视频合理播放,进行教学情境的科学创建,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其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得到有效解决。该种教学方式的科学应用能够对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范围进行合理优化,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增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例如,在开展《海燕》一课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暴风雨降临之前所具有的紧迫感具有更为深切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增强,教育人员可以利用微课播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翱翔的视频,使学生听觉和视觉得到双重刺激,进行教学情境的科学创建,保障学生对暴风雨降临之前的海燕具有更为深切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进而对诗歌的情感具有更为深刻的感受,确保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五)丰富语文教学内涵
  在初中阶段进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是对其思维能力进行有效锻炼,确保学生人文素养,以此为基础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但是,在我国传统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普遍以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作为最终目的,要求学生对教材文本中的知识点全面掌握,争取在进行考试过程中能够获取更高分数。但是就现阶段具体教育工作而言,初中阶段语文教材相关知识点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代表性,能够有效满足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但是,语文教材篇幅具有一定的有限性,无法使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更高程度的满足。该种状况下,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弥补教材中的不足,对初中语文教学内涵进行有效拓展,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和写作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初中阶段语文教师需要科学应用微课,确保学生之间进行更为有效的互动,科学引导教学难点和重点,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金色的鱼钩》一课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向学生播放红军长征的相关场景,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具有更为深切的认识,同时实现学生视野的有效拓展,使其能够进一步明确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不仅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合理优化,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六)突破重难点问题
  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具体包括写作教学、现代文阅读和语言教学三大模块。部分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教育人员需要科学应用微课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得,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写作指导、文章结构分析和朗读方法指导等重难点内容,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目标,以教学重难点为基础设置相关微课,在课堂讨论环节、分析环节和探究环节进行微课的播放,保证学生对重難点知识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一课教学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其教学工作开展的重难点。基于此,教师需要进行相关微课的科学制作,以每个段落中心句探究文章具体描述手法,从而进行说明方法的有效提高,然后通过对比散文片段和课本部分片段对说明文语言特点进行更为深刻的阐述,看完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四、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创新语文课前导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视野,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语文教学内涵,突破重难点问题,能够确保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为科学的应用微课,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建木.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特点与应用策略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3):108-109.
  [2]陈华君.微课教学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0):74.
  [3]韦仕敏.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2017(30):118.
  [4]施燕.例谈初中语文微课制作[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7(3):57-59.
  作者简介:
  呼亚丽,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9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