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OP理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冀杰 李云伍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水平、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力转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分析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并介绍CO-OP理念中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最后讨论如何将该理念融入工科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中,以期为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产学研;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59-03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水平,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证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在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双创人才的重要途径,还能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目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正在从就业教育、择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不断转型,而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国外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以北美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最为成熟[2]。申请人分别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开展了教学与科研合作工作,对北美卓有成效的“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校企协作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深入思考了如何将“CO-OP”理念融入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中。因此,本文将借鉴北美院校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升其创业技能及素质,从而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一、高校双创教育的部分问题
1.课程知识体系与行业发展脱节问题。行业快速发展和知识爆炸使得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时效性快速缩短,这就要求高校的课程知识体系建设要根据行业发展不断调整。目前,我国大学教学中的培养方案虽然经过不断的修订,但教学内容更新速度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双创教育的专业知识需求。例如:目前汽车行业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发展,而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很少涉及上述内容。另外,课程体系较少涉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新兴、交叉、边缘的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所学知识面过窄,思路不开阔,难以为创新创业提供专业知识支撑。
2.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问题。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体系化、专业化和学科化相对薄弱,通常将“双创教育”看作是独立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一种教育模式,学校的正规教學规程体系与双创教育难以真正融合到一起。部分高校开设的双创教育课程仅介绍创业理论、创业流程等知识,但这些课程与所属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都有待进一步厘清和完善。而在“CO-OP”校企协作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可根据专业背景选择对口企业并参与完成分工任务,在真实了解企业文化、组织框架的同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将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联合和结合,才能为双创教育提供有力的学科专业支撑,有效提高双创教育的实际效果。
3.产学研背离双创教育的逆向淘汰问题。理论上,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找到产业需求、学校教育以及科学研究之间的结合点,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核心竞争力。而实际情况是,有机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老师很少担任教学任务,难以将较为前沿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较少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老师虽然承担的课时量较大,但是难以传授与前沿技术紧密相关的专业内容。这就造成了产学研和双创教育相背离的逆向淘汰现象。
4.双创教育的实习实践环节缺失问题。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过程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积累及知识应用能力锻炼,更需要通过大量实习实践提升自身的各项综合素质。因此,鼓励学生“走出去”,积极到生产研发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践,从而了解企业规划、人事管理、企业文化等企业运作核心内容,为未来成功创业做好铺垫。而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这是由于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践环节时间较短且集中到几个企业中,这就造成了企业认为学生缺乏经验,学习的内容和企业实际运行要求脱节,到企业后无从下手,甚至成为企业的负担。而在“CO-OP”校企协作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中,可在不同时间范围内专门安排实习实践的学期,有的放矢地将学生安排到不同的企业中实习,这样能够让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深入地融入企业中。因此,如何建立深入且范围较广的“CO-OP”校企协作平台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CO-OP”校企协作教育理念浅析
“CO-OP”校企协作创新教育理念的产生与发展主要起源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高等院校,各高等院校通过不断革新,探索出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CO-OP”教育模式[3]。目前,建立的“CO-OP”工学交替校企协作教育模式,一方面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并构建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在企业环境中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推动学生和企业共同发展。在“CO-OP”校企协作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及保障方面,外部条件由政府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内部条件则由大学和企业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和就业服务,共同使“CO-OP”校企合作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4]。各大高校在推进“CO-OP”校企协作教育模式过程中,通过控制学生质量保证毕业生在行业内的竞争力,确保了教育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实现了雇主要求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双向连接,保证了教育活动的完整性。
以“CO-OP”校企协作培养模式为基础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将有效打破传统的校内传承式创业技能及创业素质的培养模式。通过该培养模式,可使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理论基础之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主动探索行业前沿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了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并尽快掌握今后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企业实习经历又使学生主动地吸收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并在实习的过程中达到锻炼学生创新精神、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的目的[5]。该培养模式是一种具有个性表现和团队合作行为的教育培养活动,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校企协作模式更加增强了学生在学校内掌专业知识的动力。 三、基于“CO-OP”理念的双创培养模式
研究“CO-OP”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校企协作平台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解决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并通过工学交替双创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及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双创人才。
1.校企交叉的双创双师型师资建设。目前,高校从事双创教育的授课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好,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历的问题,这是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CO-OP”校企协作双创教育模式,学生能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过程中,得到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指导;而在校内,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本领域的理论知识系统学习,充分发挥不同背景教师的优势。另外,通过“CO-OP”校企协作模式,促使高校教师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科研中,在生产一线丰富工程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高校培养双创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CO-OP”校企协作模式与传统双创教育相比较,使双创教育过程充满探索和创新,该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和工作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立专业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使我国双创教育工作迅速步入快速发展通道,是发挥双创教育优势的必然选择。
2.基于“CO-OP”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学校针对某专业制定“CO-OP”培养方案时,可邀请本行业中知名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交流讨论,提出企业对人才需求以及可提供的实习岗位,按照校企协作教育的规律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培养方案。另外,按照“CO-OP”校企协作教育模式的要求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对于企业工作中的“实践性”课程,应该坚持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开发、共同考核和共同把关;而对校内课程而言,也应该按照行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淘汰和精简理论课程内容,根据企业需要改革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形式、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进一步提升“CO-OP”校企协作教育的质量。
3.建立专业的“CO-OP”双创管理机构。借鉴北美高校“CO-OP”培养模式中的校企协作工学交替管理经验,协调高校和企业的管理部门,建立专业的校企协作双创管理机构,根据学生专业(尤其是工科和理科专业)的需要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企业用人需求的数据库并不断更新,将企业单位引导到校企协作双创教育中,同时学校双创管理部门加强学生实习意向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协调,建立、形成和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协调处理校企合作教育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4.基于“CO-OP”理念的双创综合素质培养。在参与“CO-OP”校企协作实习实训项目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熟悉企业中的具体工作流程并能得到实际的工程实践锻炼,还可以在实习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通过课堂教学掌握解决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端正的科学态度,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大量的“CO-OP”校企之间交叉的实习实践项目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作为研究团队中的一员,要与其他成员主动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个目标,必须具有团队精神、责任意识等,从而使学生具备了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软技能”。
四、结论
充分认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CO-OP”校企协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结合我国高校的双创工作特点,制定校企协作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制度,从而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双创人才,对改变地方經济发展模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优化经济结构,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曾骊,张中秋,刘燕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2017,38(01):70-76+105.
[2]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7-12.
[3]钱敏,陈蕾,石明慧.北美高校合作教育Co-op的发展概况及借鉴[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7):77-78.
[4]陈强.2008—2017年“带薪实习(Co-op)”研究主题及进展——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分析[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3(04):49-55+81.
[5]伍蓓,汪佳蕾,廖波.浙江工商大学Co-op带薪实习模式的探析与借鉴[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83-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