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智慧树平台的“创造性思维与训练”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铁成 杜玉

  [摘 要] 依托智慧樹平台,该文作者在所在学校选修课“创造性思维与训练”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混合式的教学,从翻转课堂的应用、课程知识体系的图形化、课程素材资源建设、制作了常用创新方法应用流程表格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尝试等方面展示了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对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解决现存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混合式教学;智慧树平台智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大连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创造性思维与训练’课程跨校修读、学分互认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111)
  [作者简介] 张铁成,男,辽宁昌图人,硕士,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创新教育研究;杜 玉,女,辽宁鞍山人,硕士,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创新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244-02    [收稿日期] 2019-09-28
   一、课程简介
  “创造性思维与训练”课程是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辽宁省关于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于2016年3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4版培养方案进行微调,新增的一门院内选修课。本课程总计32学时,理论和设计实践各16学时。课程主要讲授创造性思维基本理论、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思考技巧和创新方法应用。该课程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课,目前已完成三轮教学,每年有50名学生选课。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参加了辽宁省在线学习跨校修学分活动。线上教学中使用了智慧树平台上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该课程由大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创新创业学院原院长冯林教授主讲,学生观看了智慧树平台上该门课程各章节的教学视频、参加了见面课、章节测试、论坛互动及线上期末考试;在线下教学中有两名教师授课,单独授课或两人同堂授课,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
  三、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
  1.翻转课堂的应用。在首次参加省跨校修学分活动时,初步探索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近两轮的教学中全面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调整了课内外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完成智慧树平台上指定章节内容的在线学习并自行进行测试,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不再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讲授基础知识,而更专注于开展基于基础知识的项目练习,设计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有更多自由交流的时间来参与教师提出的课题讨论活动,探索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知识积累,从而达到对课程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
  课程准备阶段:双方教师共同设计了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完成了省平台选课学生和授课教师的注册。
  课程进行阶段:授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提前在课堂、QQ群中布置下周课程任务、教学内容及具体训练内容,要求学生课下完成指定章节内容的在线学习,教师在平台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在平台、QQ群中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学生观看视频并参加在线测试,教师对各章节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本章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各章节的测试情况及学生的提问,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及答疑。教师总结主要的知识点及创新方法应用注意事项,学生选择训练题目,通过分组或独立完成的方式,开展创新方法的训练,学生对选定的主题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根据“只鼓励、不否定、多启发”原则,让学生摆脱思维上的限制,大胆去想,教师随时启发学生的想法,提出创新的设计点或创新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课上进行创新过程及成果的汇报,促进创意的交流,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2.课程知识体系的图形化工作。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思维导图制作工具,并完成指定章节的思维导图制作,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一步熟悉,理顺各章节内容间的关系。课程知识体系的图形化工作为翻转课堂奠定了基础,是对智慧树平台内容的补充,教师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展示课程知识点,学生在思维训练过程中也可快速查看知识要点,也便于课后的复习。
  3.引入多类型资源作为课程素材。在教学案例分析和课程作业布置中,选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选择日本音乐大师喜多郎的“太鼓”乐曲作为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通感”联想训练,从音乐感受画面并得出情境和情节,进而转化为设计灵感,给出构想和方案。又例如结合时下流行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野生动物”、“共享生活方式”等主流话题开展头脑风暴训练,用互联网资讯和相关电影作品作为课题切入点,效果直观易于接受。
  4.制作了常用创新方法应用流程表格。为了快速应用各创新方法,制作了典型创新方法应用的具体流程表格及创新案例,学生可参考现有表格及案例,开展创新活动。完成了635头脑风暴法、奥斯本的检核表、动词提示检核表法、希望点列举法、5W1H方法、焦点法等的创新方法表格。
  5.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尝试。改变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的范式,构建“综合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新型考试模式。尝试了线上和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上完成了学习进度考核、各章节测试、见面课、论坛讨论和线上题库的考核。
  线下考核分为课堂练习和大作业,大作业以创新产品的设计为主,撰写设计报告、专利、TRIZ报告、创新方法应用论文、创新立项申请书等。采用多样化、开放式命题的方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根据个人爱好或特长来开展创新方法的应用。   四、存在的主要問题
  1.学生线上学习热情不高,质量难以把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线上学习热情不高,根据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存在突击观看、不按时观看、空放视频等现象。
  2.学生人数多,影响小组讨论等活动的开展。因选课学生人数多,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只能参与一组的讨论,经常无法顾全整班的讨论效果。
  3.创新方法获取创意点的突发性比较大。学生所使用的创新方法基本为传统的创新方法,具有使用简单、易快速得到创意点的方法,但存在着创意点获取常常具有突发性,各创新方法无关联,缺少各方法具体应用的综合案例。
  4.线上课程部分案例过时。创新性设计案例实效性强,更新迭代快,许多线上视频和参考教材中的案例时下看来已经稍显落后和过时。
  五、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1.小班授课或多名教师同堂授课。针对课堂学生人数多的问题,建议采用灵活授课方式,与学生约定时间单独指导或分批次小班研讨,亦可多名教师同堂指导。在近两轮的授课中,两名教师分批指导。
  2.创新方法系统性应用。将常用创新方法进行归类,形成系统性的创新流程图,指定各阶段建议使用的创新方法,避免单一方法获取创意不确定性的弊端。
  3.除培养创新意识外,增加与专业结合更密切的创新案例。将创新融入专业教学中、融入学校的创新活动中,在课程中寻找合适的创新项目,结合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安排开展课程的教学,使其更具有目标性,易于在后续的学期延续创新思维及方法的应用。
  4.加速课程内容与案例革新,构建资源库。科学技术革新快,产品研发周期缩短,每天都有新的创新创意案例出现。教学案例容易陈旧过时,线上课程内容在经历准备、讲授、录制、制作和发表等周期后,其展示的教学案例已然落伍。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应当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线上设置最新的数据资源库供学生参考和分享,亦可鼓励学生参与建设,以达到不断扩充完善、与时俱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冯林,张崴.高校MOOC学习行为分析——以智慧树平台“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2):190-191.
  [2]张崴,冯林,李艳,高昕睿.创新方法教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导向作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02):10-13.
  [3]张萌,张艳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追求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49-150.
  [4]陈小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2):57-58.
  Abstract:Relying on the Zhihuishu platform,the course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Training' in Dalian University adopted a blended teaching method.The teaching practice process was innovated by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graphicalization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material resource construction,design of process table for commonly used innovative methods and diversification attempts of examination,etc.which to analyze the handicaps in blended teaching process and to formulate effective solutions.
  Key words:Creative Thinking;Blended teaching;Zhihuishu platfor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