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彭操红

  摘要:阅读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策略的掌握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把阅读策略中的联结力作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课内外阅读材料,进行联结力教学设计。同时,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小组合作、课时、联结的程度四个角度总结课程实施中的经验。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力;联结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4-0371-02
   一、引言
  阅读力即国力。[1]阅读素养的培养对于个人和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具有深远的影响。[2]关于阅读素养,PISA认为是“对书面文本的理解、运用、反思并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以增进知识,发挥潜能,参与社会,实现个人的目标。”[3]PIRLS界定为“读者出于社会或个人的需要,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具体包括能够从各种形式的文本中建构意义,能从阅读中学习,参加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群体活动,从中寻找乐趣。”[4]国内的研究更多地认为阅读素养是个体运用识、记、读、说、思、写等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和阅读表达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的综合表现。[5]综上所述,阅读素养在学习者的未來生活中所起的基础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且都强调在阅读中提升学习者提取、分析、理解、表达、创造的能力。
  二、阅读力
  阿德丽安·吉尔认为阅读力实际上是指五种阅读策略,包括联结力、图像化力、提问力、推测力和转化力。联结力是指将故事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它是所有其他阅读策略实现的前提。图像化力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使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在脑子里创造出一幅画。提问力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时好奇地提问,它包括两个类型:速答型问题和深入思考型问题。推测力是指读者在自己的脑子里“填入”没有写在书页上的内容。转化力指有些特定的书可以改变读者对自己、他人或是世界的思考。联结力和图像化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源泉是其经验之井。提问力和推测力密切相关。转化力则以前面四种阅读力为基础并将它们结合起来,是对联结力、提问力、图像化力和推测力运用的积累造就的一种新的思考。[6]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力——以联结力的教学设计为例
  联结力是学生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策略,但笔者对广州市某小学四年级20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62.4%的学生在没有学习联结力策略之前,在阅读文本时,并不会主动地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的经验进行联结,从而对文本做更加深入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联结力时,要告知学生如何成功联结的方式。以下是笔者结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课内外阅读文本做的联结力教学实践。
  (一)设定教学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可以使用《阅读力问卷》了解学生平时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例如是否有意识地使用阅读策略,最常使用的阅读策略是哪些,还知道哪些阅读策略等。教师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之后,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包括:正确理解联结力的含义;其次是能够对文本进行联结,说出联结的内容;再次是能举一反三,在阅读其他文本时也能做出恰当的联结。在这些教学目标中最难的是所做出的联结必须是有助于理解文本的,而不是随便为了联结而联结。
  (二)教学实施
  1.充分的课前准备。由于学习的内容是学习策略,文本反而不是课堂重点关注的,所以学生在课前要充分阅读文本。
  2.合理选择书籍。在教学中,所选择的第一篇文本非常重要,一定是学生感兴趣,同时能够和学生的生活以及知识积累产生大量联结的,所以描写学生生活类的文本是不错的选择。例如《菲菲生气了》这个绘本,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有话说。通过阅读故事并进行讨论,学生容易理解“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应也不同”这个道理。由此引导学生关注联结的含义、作用和类型。
  3.学生自行联结。学生开始尝试联结时,可以是一边阅读,一边在自己产生联结的地方安静举手示意,这样可以让自己脑袋忙碌起来。通过教师示范说出思考的声音,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将思考表达出来。学生在教师示范后马上练习,能够强化所学的知识。
  4.对联结进行分类。学生在熟悉了联结的策略之后,可以尝试在阅读产生联结时使用便利贴,这样既让学生把自己的联结及时记录下来,也方便教师检查。教师将所有学生的便利贴收集起来,引导学生对所有的联结进行分类:故事的一部分、一幅图、一个人物或是一种感受。
  5.正确认识联结。联结力策略固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但是从学生分享的联结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是为了联结而联结,所联结的内容对文本的意义不大,这样反而会降低阅读效率。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联结虽然没有正误之分,但有是否值得进一步挖掘的意义的高低之分。
  6.通过联结提升写作。学生使用联结策略,在阅读文本时,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可以是结构上的联结、写作手法的联结、优美句型的联结、情节上的联结、场景上的联结、启示上的联结等,这些联结可以加深读者对文本的思考,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反思
  1.合理选择教师和学生容易产生联结的书籍。本学期我们年级开始接触阅读力教学策略,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联结力比较容易理解,但由于之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所以在选择书目时,一开始笔者选择了通俗易懂且很有表现力的绘本。《菲菲生气了》属于情绪管理类书籍,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很容易产生联结,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联结力的兴趣。借着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笔者马上从课外绘本走进课文,选择了他们感兴趣的童话。《小木偶的故事》中有许多情节学生们都有相似的体验,所以很快在学习课文时找到了联结点。然后笔者带领学生尝试运用联结力进行《草房子》第一章节的阅读。《草房子》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书籍,无论是人物、环境还是故事,他们都容易找到联结点。   2.是否开展小组合作,取决于班级学生基础的高低。如果一个班级小组合作的形式已经常态化,那么小组合作学习阅读力也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方式。
  3.联结力课时的安排根据學生学习情况而定。年级不同,学习阅读力所需课时也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也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设计。
  4.不能停留在表面联结,需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联结。如学生读到《草房子》桑桑妈留纸月在家过夜时,联结到自己有一次中午放学由于没有带钥匙,只能坐在楼梯口,邻居阿姨安慰她,给她做了喷香的饭菜,她心存感激。通过这一次联结,她最后总结到“读到这里,我觉得桑桑妈就像邻居阿姨那么热心、友善,我也更加感激邻居阿姨对我的无私帮助。”这样的联结,不仅加深了小读者对桑桑妈这一人物的认识,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情。
  参考文献:
  [1]天下杂志教育基金会.阅读动起来:阅读力实战关键[M].台北:天下杂志出版社,2010:15.
  [2]俞向军,马军军.学生阅读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启示——基于PISA2015测试结果的分析[J].中国考试,2018,(10).
  [3]OECD.PISA 2009 assessment framework-key competencies in reading,mathematics and science[M].Paris:OECD Publishing,2009:23.
  [4]MULLISIVS,KENNEDYAM,MARTINMO,et al.PIRLS 2006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Specification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R].Mas-sachusetts: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Boston College,2004:3.
  [5]罗士琰.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6]阿德丽安·吉尔.阅读力[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7:29.
  Abstract:Reading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The mastery of reading strategies can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using the reading material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 a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hesive force is carried out.At the same time,from the choice of reading materials,group cooperation,class hours,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Key words:core literacy; reading force; combined forc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