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瑶瑶 李腾仙 陈昱江 王昆 王凤洲 杨茂

  摘要:目的:探讨微课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为探索新的病理学教学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2014级中医学专业两个班的学生9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48名,对照组46名。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教学,共27学时,最后采用期末考核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实验组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期末考试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教学方法,能提高课程的生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值得在病理教学中不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微课;病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260-02
   一、研究资料
  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2014级中医学专业两个班的学生9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48名,对照组46名。实验组男生22名,女生26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6±1.5岁),对照组男生24名,女生22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4±1.3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历以及该研究前的专业水平等一般数据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教材及教学内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黄玉芳主编的《病理学》新世纪第四版为教材。此次的微课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选取了病理学五个章节(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四章 炎症;第五章 肿瘤;第十二章 休克;第十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共计27学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研究。
  3.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病理教学模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备课,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验组在对照组教学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教学。在进行微课教学前,制作微课视频,具体要求为:每段微课课件平均时长约为5—10min左右,以短小精練为主,目标明确,讲解示范清楚,共五个课件。微课课件制作主要分为四块:(1)针对课本中某些章节的重点、难点或病理机制,制作相应动画,配合教师解说,每个动画不超过10分钟。(2)结合课本内容,拍摄较典型病变的取材录像,同样录像不超过10分钟,让学生直观看到病变的大体标本,同时配与教师解说,让学生加深印象,增加学习的兴趣。(3)制作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临床病案讨论,提出问题,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发动学生参与讨论。(4)制作病理切片讲解的视频。将实验组的学生组建一个微信群,在每个章节上课结束后把微课视频或课件发到群里,约定时间观看,教师引导学生在群里进行讨论或留言、提出问题,并接受学生的在线提问。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群里发言,最后教师对群里的内容进行筛选、整理,总结出共同的问题及重点、难点问题,统一进行讲解及点评,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病理学教研室同一位教师任教。
  4.评价方法。(1)期末成绩考核:根据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及实验报告成绩)分数,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2)调查问卷:通过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反馈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价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
  5.统计方法。选择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成绩考核。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期末考试总成绩,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
  2.共发放调查问卷94份,回收94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2。
  三、讨论
  研究中发现,在病理教学过程中穿插微课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微课短小精悍、资源丰富,短时间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微课简单方便,视频上传后教师能在群里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3)微课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重点解决课程中的疑点、难点问题;(4)教师通过微课的制作,对教学内容不断深入和反思,归纳总结,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微课两种的方式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期末考试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问卷调查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在病理传统教学中穿插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中医院校病理课适当使用微课的教学方法,能使课程更加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能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值得在病理教学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巧芳.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14,(5):15-17.
  [2]高红,史冬梅.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实践策略分析[J].营销教学,2016,(22):216-217.
  [3]黄玉芳,刘春英.病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庞玉艳,甘彬良,冯振博,陈罡,李萍,李佳.微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5):431-433.
  [5]郭宏伟.“互联网+”高等教育环境下微课资源建设研究——以中医学专业系列微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04):141-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