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任慧 邸圣尧
[摘 要] 公共经济学作为公共管理研究生的必修课,教学模式多以实践为主。该文通过对案例教学对于公共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意义、案例教学应用于公共经济学中的问题、完善案例教学在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建议等方面的阐述,对公共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提出了若干独特的建议。
[关键词] 公共经济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 任 慧,邸圣尧,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291-02 [收稿日期] 2020-03-10
公共经济学是以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为基础的学课,主要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和行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在实践中又难以理解和应用。就此而言,案例教学运用到公共经济学的课程中是非常必要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性的同时,对于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中的意义
1.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导地位。案例教学鼓励教师启发式教学,层层设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课堂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前准备好自己所选的案例,介绍案例背景、用所学公共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最后找出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学到知识如何应用实际问题。
2.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提高综合能力。更加强调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构成课堂教学基本的因素是教师,案例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面临更高的挑战。首先,教师的专知识储备必须是坚实的,对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掌握要全面而且熟练,只有对公共经济学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握准确,才能为课堂案例的编写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联系公共经济学的现实动态及发展,广泛关注现实的公共经济问题,将公共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在案例教学中遇到问题才可游刃有余;最后,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与统筹能力,教师扮演指导者、教授者、推动者的多重身份,案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都是一种挑战。
3.案例教学有助于公共经济学知识更好运用于实践。公共经济学其教学目的使研究生对于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有一个系统、深层次的学习,为将来就业以及職业发展打下基础。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是公共管理专业的重点和难点,最好的方法是将案例教学的方式融入到公共经济学课程中,增加亲身经历以及实践操作。公共管理专业面对就业问题时,大多选择考公务员、事业编、将来可能从事行政方面的工作,在案例教学的引导下,让学生处于复杂的公共管理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理论和分析能力与真实案例相结合。同时检验对学习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运用微助教工具将个人的观点和讨论的结果展示给班级,学生在了解案例后将自己当成政府成员,对于案例中产生问题进行分析其原因并给出建议。不仅让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中存在问题
1.教师对于案例教学意识并未确立。从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案例教学法的现状而言,公共经济学教学中采用了此种方法的并不常见。首先是教师的主体行为意识与教学理念仍未改变,多数教师缺乏教学的经验,对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理解不够准确,用传统教学方式讲解案例,教学效果并未达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再次,已经实施了案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仍将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由教师牵着进行学习,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有效而循环的沟通,讨论的设计会出现偏差。导致了案例教学的不成功;最后,由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可以反映出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科研意识等。教师组织和驾驭案例的熟练程度,在如何选择案例、怎样运用案例讲好理论,让学生主动讨论发表观点。公共经济学教师专业素养与案例教学要求相差很大,造成案例教学的实践效果不明显。
2.公共经济学课程的案例缺乏实用性和典型性。为了让学生对政府经济活动了解,所选的案例要与实际紧密结合。公共经济学中的案例,没有所给问题的标准答案,案例教学的方法主要是问题为主导,让学生去辨析、选择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在案例中根据提供的信息提供实用性的方案。公共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目前已建立关于公共经济学案例的数量以及质量不尽如人意,这样局面的产生原因:我国公共经济学案例存在的数量较少,案例时间跨度长,案例的内容过于陈旧,造成案例选择有难度。目前公共经济学案例多取自于市场经济成熟的西方国家,与国内的公共经济现实情况脱轨,与我国本土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3.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时效性不高。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包含了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数学运算的较高水平,尤其是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数学模型结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一种挑战。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又多为文科生,数学运算能力薄弱,再加之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被动或问题较难,极易形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时效性不高。老师讲课前,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案例和发言提纲准备是课堂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课堂需要学生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的效果达到公共经济学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完善案例教学在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建议
1.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转变教学教学理念。案例教学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对于教师需要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对于知识的熟练程度。案例选择方面要与公共经济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同时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丰富课堂,学院更多的要给予老师交流机会,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课堂互评、外出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政府部门创建双向交流机制,教师在政府部门有过调研与实践,才可以对公共部门运作过程和细节有深入了解,才能将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一手资料,形成新颖的案例与独到的见解。教师在实践与学习中收集到的资料,系统整理成案例。课堂教学因为实践性强变的别具一格,教师做了深入而细致的探究,给与学生更深入的讲解和指导。
2.提高学生参与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建立教学互动机制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多层设问更多让学生作为主导,引导其思考回答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提前做足够的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原因、最终找到解决措施,在课堂中展示小组以及个人观点,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深入探讨,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案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理论学习,更多目的在于通过所学公共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践教学,在针对公共收入、支出、社会保障理解较难章节中增加实践环节,到政府部门参观或针对章节来做案例,这样使学生直观并深入理解。
3.利用互联网丰富案例资源,转变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与信息的发展,公共经济学的课堂应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各类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在微助教、课堂派等软件上传课件,课下和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等在课下实现一对多沟通。课上点名进行答题,通过谈论发表个人观点,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課下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和下节课内容的预习。二是政府的经济行为、媒体的报道有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地铁修建情况、医改、这些实际问题就是课程中的章节内容。互联网收集资料、图片、视频等大量的素材与课堂理论结合起来,不仅丰富课堂知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承武,王志强,王华丽.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4):155-156.
[2]彭丹旎.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经济师,2018,(11):215-216.
[3]董杨.案例教学在我院“公共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36):279-280.
Abstract: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public management,the teaching mode of public economics is mainly practice.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significance of case teach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economics curriculum,th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public economics,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ase teaching of public economics.
Key words:PublicEconomics;caseteaching;teaching mod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