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漫谈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文平

   近年來,初中阶段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不仅与新课改要求背道而驰,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观。从艺术融入、情操陶冶角度来分析,与时俱进的创新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针对该论题展开探究,以便为语文教师在小说审美教学方面提供借鉴。
   一、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小说选自中外文学宝库,小说内容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以及较高的美学价值[1]。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培养的关键阶段,通过小说审美教学活动来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提高审美能力,这对学生个人进步、均衡发展有积极影响。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并用心领悟小说的中心思想,以此强化初中生的道德意识、提升审美情趣。由于小说节选于长篇文章,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筛选能力。因此,有效推进小说审美教学工作,这有利于锻炼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进而能够优化语文教学质量,确保小说审美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二、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不足
   (一)审美意识淡薄
   现今,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小说审美充耳不闻,实际教学中,教师高度重视教学进度及教学结果。殊不知,小说过程式教学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分析原因可知,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较大,教师认为文学作品阅读活动、小说背景分析活动会浪费教学时间,即便渗透审美教学,也只是流于形式,但这并不能真正起到审美意识强化作用。
   (二)审美指导不到位
   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期间,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初中生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加之学生涉世未深,因此,学生学习文学理论较丰富的小说作品时,需要语文教师予以指点和引导。否则,初中生会对语文教师失去信任感,并且小说审美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这对日后小说审美教学工作顺利推进有不利影响。
   (三)审美鉴赏水平偏低
   目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小说讲解,如果小说情节、人物特征、写作技巧等内容仅浅尝辄止的介绍,那么学生无法感同身受,并且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2]。究其原因,教师自身的审美鉴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是影响小说审美教学质量的关键,间接反映可知,教师发现美的能力,以及艺术修养不同程度的缺失。
   (四)教师审美能力有待提高
   语文教师作为小说审美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审美能力的高低对小说审美教学效果有关键性影响。如今,大部分教师注重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相对来讲,审美能力居低不高,这不仅会阻碍教师发展,还会错失小说审美教学的最佳时机,最终小说审美教学工作将停留于表面[3]。基于文化传播、艺术传承等角度来讲,语文教师的小说审美能力应适时提高,这对文学创作工作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三、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有效策略
   语文小说不同于普通的阅读文章,小说自身具有特殊性,教师要想取得小说审美教学的良好效果,应围绕上述已有教学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这对初中生审美情趣培养、综合能力提升有促进意义,最为关键的是,能够为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助力。
   (一)强化小说审美意识
   规范小说审美教学行为的前提条件,即强化小说审美教学意识。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应适当创新教学理念,并客观认识语文小说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合理的小说审美教学计划,以便为教学工作提供正向指导,最终顺利完成小说审美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小说教学思想,并大范围传播小说审美理念,使初中生积极配合教学工作。例如,讲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自传体小说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林海音的人物经历及创作特点,然后提及小说出处——《城南旧事》,以此调动学生对小说内容的阅读欲望。作者以质朴、淡雅的语言流露内心真实情感,并且人物描写十分细腻。分析小说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身与父亲间的关系,通过往事回忆的方式进行内容介绍,借此抒发读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对于初中生读者来说,应站在作者的角度思索问题,在理解小说内涵的基础上,客观审视作者创作此篇小说的目的。最为关键的是,师生应具备小说审美意识,在这一意识的引导下,切身感受小说的精妙之处。
   (二)加强小说审美指导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初中生内心较敏感,因此在小说审美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调动学习阅读热情来丰富学生的小说审美体验。在此期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并尊重学生差异性,通过运用鼓励式教学法来提高学生能动性。例如,讲解《孔乙己》这篇小说时,由于作品创作于封建科举制背景,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因此小说的文学意蕴较丰富。小说审美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客观描述小说的创作背景,针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细致介绍,并用“善良”“迂腐”等关键词予以总结。虽说时事境迁,但作者鲁迅对孔乙己这一人物的印象尤为深刻,作者以平淡口吻婉转表达隐曲的内心,这无形当中彰显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小说审美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标记孔乙己困苦潦倒的语句,以及有关作者内心活动的语句,并运用审美观念来分析人物内心活动,使学生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学习印象。最终能够提升学生的小说审美能力,这对学生审美观培养、道德意识强化有促进意义。
   (三)提高小说审美鉴赏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主动阅读文学作品,并认真揣摩文学作品的艺术内涵,以此提升自身的小说审美鉴赏水平。小说审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课内小说教学实际,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小说读物,这既能巩固课内小说知识,又能全面拓展初中生阅读视野[4]。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初中生能够透过课内外优秀小说作品了解社会现状,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社会经历,并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习《斑羚飞渡》这篇小说时,教师以故事讲解的方式进行切入,并向学生提问:“处于危难之中的斑羚,是否能够逃脱困境?如果能,是应用了何种方式呢?”这时,学生自主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渴望通过小说内容来探究真相,这为小说审美教学埋下了伏笔。教师全情投入的朗读小说内容,根据小说节奏适当调整语速、语调,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鼓励学生根据接收的文本信息想象斑羚飞渡的紧张局面。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斑羚飞渡的相关视频,使其与小说内容相对应。课后教师鼓励学生鉴赏《斑羚飞渡》这篇小说,以此锻炼学生小说审美鉴赏水平,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日后学生在学习中和工作中能够延续协同合作精神,即便生活中遇到困惑,学生也能临危不惧、勇敢面对。
   (四)增强教师的小说审美能力
   优秀的小说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读者的喜爱,主要是因为作者在语言、环境、人物等方面精心创作。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小说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美、创造美,使小说作品的文学魅力全面突显,这既能丰富师生的审美体验,又能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欣赏小说语言美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如首遍快读、中遍慢读、末遍细读,阅读过后,学生结合熟悉的场景想象小说描述的意境。例如,学习《最后的一课》这篇小说时,学生应用上述阅读方法感知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而投射于自身,激起内心的爱国主义思想。欣赏小说环境美的过程中,教师围绕小说中环境美的语句着重分析,并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学习感受。例如,学习《骆驼祥子》小说时,教师从小说中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入手,进一步阐述人物的内心环境,以便深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文精神。学习过后,学生对比当时的老北京和现在的北京,学生能够会切身体会到时代的变化,并深刻记忆小说中属于老北京的那份纯真美。
   总结:综上所述,小说审美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小说审美教学效率,应探究适合的小说审美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创新审美教学理念,以此深化新课程改革,并取得小说审美教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函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分析与探究[J].新课程(中),2018(12):33-33.
   [2]蒋敏.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19(6):37-37.
   [3]张红霞.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9(7):27-29.
   [4]吕凤仙.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阅读分析策略[J].语文建设,2018,No.383(11):23-24+46.
  高文平,甘肃省张掖育才中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2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