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唤醒问题意识 激活数学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艳青

  [摘 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中的问题是师生之间传遞思想、互通情感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要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质疑活动中学习数学,不断形成问题意识。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从而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维;情境;生活化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能够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自由徜徉在知识天地。因此,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惑与见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认知能力。通过问题的引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来讲解知识,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进而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自信,害怕自己提出疑问时招来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对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个困难,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敢于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的心态,促使他们积极提出问题,并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其次,教师要避免出现课堂由少数优等生主导的课堂局面,要重视其他学生的表现与学习状态。例如,在分析“位置”的内容时,在学生熟练掌握前、后、左、右的位置知识后,邀请学习中等的学生上台演示,让下面观看的学生提出问题,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走出害怕、害羞的心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与认知思维。
  2.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常言道:今日事今日毕。这也被大多数数学教师运用在了数学课堂上,教师急于在课堂上将所有的问题都一一解析,一些繁琐复杂的问题在课堂上只被简单地分析了一下,没有深入探究,只当作是完成了一项任务。教师要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杜绝疑问的遗留,即在课外进行课内知识的补习,但也要提出几个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寻求更多的知识宝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对“比1大的分数存在吗?被定义为什么呢?”心存疑惑,然而这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起来,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分数知识有许多的分支,剩下的未知宝藏留在下节课再一起探索吧。”由于疑惑并没有被解决,学生带着这份探究的冲动在课外搜索,初步化解了心中的疑问。
  二、创设质疑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在趣中问
  常规的知识讲解的教学手段只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只有将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需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质疑意识,能够自发地去思考和探索。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讲述法、游戏竞赛法等手段,给予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公式以鲜活的灵魂,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知识的乐趣和实用价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分析“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借助这样的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放假了,懒羊羊在青青草原上玩耍,突然遇到了灰太狼和小灰灰,灰太狼看到美味的肥羊开心得不得了,但是为了在小灰灰面前保持一个伟大的形象,它决定跟懒羊羊打一个赌,赢了就可以吃一顿丰富的午餐,输了就要放走懒羊羊。于是,灰太狼提出了一道数学题:借助篱笆(篱笆长度有标准,即周长一定)建造一块长方形花圃,胜负取决于花圃的面积大小。你们能解开这道数学题帮助懒羊羊脱离险境吗?充满趣味化的问题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思考,找寻答案。
  2.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摒弃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内容与兴趣爱好,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切身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更能放松心态地去接触一些新知识。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教室内有一块长方形的玻璃碎了,需要找维修师傅重新安装,怎样才能准确描述报修玻璃的大小呢?真实的生活化问题场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的学生想借助纸来画出长方形,有的学生想测出长方形窗框的四条边,还有的学生认为测量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就够了。这时候,教师及时提问:你们是如何产生这种想法的呢?怎样去检验呢?学生的求知火焰被点燃,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释放了学生的探索天性,还让学生学到了新知识。
  三、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质疑探究
  1.鼓励大胆质疑,利用问题来展示自我
  学生对知识产生了疑惑,说明他们经历了认真思考和探索,只有大胆质疑,才能够碰撞出更猛烈的思维火花。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惑,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被定式思维所禁锢。当学生提出与教学主题不一致的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肯定,增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再利用语言逐步将学生引领到探究主题上,启发学生探究新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存疑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首先要求学生提供一些0除以一个数的例子:0÷2=0、0÷5=0等,突然有一位学生提出0÷0=0,然后其他学生举手示意这位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0÷0=1,参照的是商×除数=被除数,0×1=0。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下,学生积极探讨,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0÷0=?课堂结束时学生得出结论:0为除数时,0除以0找不到合适的答案,因此,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利用问题教学,提高學生的问题意识
  一个充满探究性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断推动学生去汲取更丰富的知识,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同一种商品不同售价”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活动,邀请学生一同去货比三家,选择合适的货物,并了解需要考虑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第一步,要求学生自由讨论“从什么角度进行思考”,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解疑思路,要求他们自由发挥,选择不一样的解决方法;第二步,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记录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及时的合作交流。最后,学生总结出需要以单价、总价、数量等来进行全面的比较。
  四、通过质疑引思,促进学生思维主动发展
  1.扩大质疑空间,认识数学知识实用价值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标,只有熟练地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课本与学生的身边事物结合起来,激励学生利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认识数学的实用性与广泛性。例如,让学生完成“我帮妈妈管家”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询问妈妈家里的生活开销与各项具体开销,接着与教师一同合作,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如食品类、家具类、学习用品类、水电类等支出,设计相关的疑问:你了解你家一个月需要多少开销吗?按照一年的时间进行计算是多少开销?了解父母的月收入吗?每个月会存储多少钱?可以省去哪些不必要的开销?要购买一台950元的热水器,参照家里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购入一台?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优化质疑内容,启迪小学生的思维认知
  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教学内容是学习的源泉,因此,优化教学内容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你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校园内的操场跑道一圈有多长?”“高速上限制汽车的时速单位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答案,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空间与时间,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自由闪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去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
  [2]杜国保.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6,(32).
  [3]郑国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6,(1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3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