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在学习共同体视角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丛智芳
因疫情而延期开学,让全国的师生家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诞生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于是,网络环境下的线上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飞入寻常百姓家。本应交响互动的多元课堂,分解到千家万户,仅靠一线相连,如何进行教与学关系的重构?如何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实现“一个都不能少”?都成为迫在眉睫的教育问题。一时间,线上教学的利与弊,教师储备的多与寡,教学改革的深与浅,学习成效的优与劣……诸多问题扑面而来,各种讨论纷扬不止。
没有固化的教材,没有现成的课程,迫使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践行“教育即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必须深刻理解“教育只有一门学科,那就是完整表现的生活”(英国教育学家怀特海),去协同研究、开发并实施非常时期的非常课程。你关注到这段疫情的历史意义,他发现了病毒中间宿主的命运,我感动于逆行抗疫的白衣天使……国家全力抗疫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数字,每一个人物,每一条信息,都将成为课程资源。交流,讨论,碰撞,梳理,修改,于是,记录历史——致敬英雄——探究自然——关爱生命的综合实践课程就诞生了。
学生线上学习时间严格限制,显性课时大幅缩短,线下隐性学习时间明显延长,要让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必须依靠与家长、与同伴的协同学习。成立微信群学习小组,提前下发学习任务单,学生自主完成后小组讨论。有限的上课时间,学生轮流做主播,教师由传说中的“十八线主播”成为用心倾听、串联、引导学生反刍的组织者。学生的学习成果,文字的、声音的、视频的,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各种方式次第呈现,拉长交流的线条,形象化交流的内容,让讨论丰满充沛。
在“疫情”这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面前,教师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推动着研究和学习持续发生。问题生成和探究方式都是开放的,每一个教师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自己的潜能,也获得了完整、深刻的经验。同时,同伴间的互助共研成了不用刻意的必须和事实,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倾听和协同研究也就自然实现。
“停课不停学”,与其说是在为学生的学习,毋宁说是为教师的学习。在这个非常时期,研究性学习的触角,得以伸展到更多的方向。我們有理由相信,疫情期间获得的“非常”教学经验,一定会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关照和反哺“平常”教学,引起对“平常”教学的深度反思:线上教学,仅是非常之举吗?课程教学,要如何走出课时长短,走向真实的生活?当教室无限打开,教材无限宽广,教师要怎样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关系性存在:超越自我与共同体》的作者,国际知名的理论心理学家肯尼思·J. 格根说,一切意义皆产生于协调或联合行动;关系并不发生于个体之间,个体的功能产生于关系之中。在学习共同体的视角下,非常时期的非常教学,让我们对这句话有更切肤的理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8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