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钟仕香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期是幼儿逐渐脱离幼儿园生活和学习模式,开始接受初等教育模式的初始阶段。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幼儿教学幼小衔接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单边性
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家长重视儿童智力的积累,忽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重视儿童知识的数量,忽视儿童知识的质量。甚至有些家长要求孩子提前掌握小学一年级的内容。这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忽视了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培养。
问题二:片面性
当孩子们上大班时,幼儿园正在积极地为孩子们准备入学。家长也在尽最大努力为孩子提供優质的教育资源。从幼儿园和家长的角度看,他们与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联系。然而,相比之下,小学很少主动为幼儿园服务。
问题三:盲目性
许多教师很早就根据小学的教科书安排课程,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很早地进入小学的课堂。传统上,尽早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想法是盲目的。这种盲目的追赶、帮助和超越,会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巨大的负担,过多的知识会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这会从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不喜欢学习的感觉,对学习失去兴趣,也会逐渐产生对小学的恐惧。
二、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三个措施
措施一:积极纠正家长错误的幼儿教育观
家长中心一直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问题。所谓父母中心,主要是指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义务教育,从父母的意愿或期望出发,忽视子女的利益、需要、特点、能力和个性,采取成人教育模式。受早期人才理论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孩子学到的东西越多越好。但是,这种做法忽视了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和本质,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幼儿教师有义务帮助家长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让家长明白,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是最重要的。
措施二:相互合作,促进幼儿园和小学两校互动
首先,幼儿园要贴近小学,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逐步使幼儿园课程贴近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定期组织参观小学,使他们熟悉小学的环境,了解小学的教师和教学氛围,使孩子在头脑中对小学有一定的印象,甚至对小学有一定的向往,使他们能够从心底渴望上小学。小学教师应经常与幼儿园教师沟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做好新入学儿童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幼儿园教师应做好家庭互动,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主要形式有:家访、班级网络平台、微信群、班级电话联络簿等。小学教师也应该这样做。通过家庭与学校的互动,真正了解孩子的情况,更好地为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顺利度过童年与童年的过渡期。
措施三:做好上小学准备,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
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求知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孩子们可以不断地学习知识首先,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权威,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先喜欢老师,然后喜欢课程。教师也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应坚持僵化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幽默的教学方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仅要教孩子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能力。从学习生活中,要加强对儿童责任感、纪律性、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他们放学后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比以前的机械填鸭法要好得多。
综上所述,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对儿童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无论是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转变守旧的观念,要从切实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做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工作。
责任编辑 龙建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1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