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体育课堂中调控一年级新生注意力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广照

   怎么管理40个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小学生听从调动呢?根据管理学所说,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于是我尝试采用激励法来吸引和约束这班小同学的注意力。
   一、要克服管理人多的难题,化整为零——分组管理
   体育课堂上的表扬,常常要表扬多个学生才能吸引住全部学生的注意力,体育老师一个人去奖励很多学生,在时间上让学生等表扬的感觉,对人多时间少的一年级课堂,效果不大。我们要改善这种没效果的奖励,根据化整为零的管理模式,我采用了分组管理模式。分多少个小组呢?我们知道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意见多易吵闹,不容易管住,所以分多了不好管,分少了不利于排队和整体调动。依据人们常说的三五成群,再加上体育课排四横队的要求,就分为三个组员一个组长的四人小组。这样,体育老师就只是重点管理四十个学生中的十个人(十个小组长),小组长再带领其身后的三个小组员,这就容易控制了。特别是一年级新生的排队,这绝对是体育教师的一大难题,刚排好队,一会就乱了,说不好一节课都在排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焦虑心理影响了记忆的清晰度,在新环境里,小孩子一般都会焦虑。四十个学生的班一乱起来,别说学生焦虑,体育老师都焦头烂额了。调节焦虑心理的方法就是将事情简单明朗化,让孩子找到熟悉的感觉。而我运用小组长带领排队,学生们感觉就容易多了,而且也增加了安全感。要排队的时候,只要一喊第一小组,第一组小组长就把三个小组员带来了,而且排队只要把十个小组长从一到十排好(一开始在地上画点给组长站立),其他队员也就不乱了,这样就有利于各种组织散开后再集合,或者被干扰后再集中注意力而节省时间,从而减少因课堂调动所消耗的时间,改善了学生在新环境中的焦虑心理,也提高了教学调动的效率。
   分组管理只是一种模式,管理的精华在于细节。我们还需要帮助小组长建立起激励管理机制,培养组员的集体心、小组荣誉感,让激励成为组员和组长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推动力。
   二、激励方式的多种感官化——视觉、听觉、触觉三合一
   为了让学生短时间内切身感觉到关爱的激励,我从人体大脑接受感觉的器官开始研究。大脑只有听觉、嗅觉、触觉、视觉来接受信息的,其中所收到的信息只由中枢神经系统处理,感觉的产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人体的反射活动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把不同空间和时间传入的冲动进行整合,神经元之间在机能上发生突触联系,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表现为只有的扩散、抑制和反馈;而且,神经突触在结构上和机能上的特性,决定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也可以解释为,只要有一种较强的感觉刺激到身体,这种强烈的感觉就会抑制其它的感觉,优先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而控制人的行为。比如痛,以前很多家长教育不听话的孩子所进行的行为干预就是打,也有好的一些行为干预,是孩子伤心时,抱着亲一下等,看来我们也需要尝试使用“接触性”的奖励了。
   使用“接触性”的奖励,“顶呱呱”的大拇指不能只是远远的伸一下,而应该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让视觉、听觉、触觉三合一,把顶呱呱大拇指贴在学生的脸上,贴在脸上就像妈妈亲一下的感觉,而且还要请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心静静地接受这种关爱的表扬,学生们的感觉非常强烈,因为脸部的感觉对大脑最近最强烈,被“顶呱呱”轻轻貼到脸的学生,无不马上笑脸展开,老师能感到这是一种从心里笑出来的感觉。这就是中枢神经与情感表情的特殊关系,感觉越近越温暖,快乐感就越强烈。往脸上贴金的一个大拇指,就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关爱冲击,只保留了体育老师往脸上贴金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影响下也就将学生学习的目标指向了体育老师。
   三、最佳管理模式——奖惩结合
   单是奖励管理并不符合世间矛与盾的规律,有奖励就得有惩罚,惩罚也是教育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运用奖励教学,必须得加入惩罚教学,因为奖惩模式是我们人类社会普遍使用的管理模式,我们从小将这种模式恰当地教育给孩子,将有利于孩子的一生。
   干预学生乱想乱做的另一方式是惩罚,这个惩罚必须做到恰到好处,因为我们是教育,不是伤害,不能让一年级学生对奖惩方式在一开始就产生对抗心理,一旦对抗心理产生了,我们所运用奖惩模式的教育,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又根据承诺和一致原理:“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一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设计出承诺对话产生心理压力的惩罚方式,就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或违背了事先定好的规矩时,就要被老师请出来,老师问:“你违反了上课的纪律,你知道吗?”如果不知就告知学生,知道自己做错了,就要求做出承诺,面对大家说“我要改正影响大家上课的习惯,请原谅!”最好还能闭上眼睛去说,因为闭眼之后心更加静,更能清楚自己承诺的言行,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面对大家承诺的压力加倍,让压力给孩子大脑和心理产生刺激,令其能产生约束记忆,从而达到干扰学生乱想乱做的效果。
   为什么学生会有动力去保持承诺的言行一致呢?因为保持一致都是一种最具适应性、最受尊重的行为;言行前后不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的品行;而高度的一致,则是和坚强的个性,超凡的智力联系在一起的,代表着逻辑性强、理性、坚定和诚实。虽然,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评价还不一定能理解,但他们会感受到承诺的重要性,也可以说,这种承诺压力的批评,也是一种行为教育。当孩子们都有了自我调控的习惯与能力,课堂上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轻而易举地调控到体育老师的身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或许,我们觉得一年级孩子真的很难以集中注意力,新生的课堂真的难以调控,教学效果更真的难以保证,但只要善于了解学生,得当地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采取他们乐于接受而富有实效的方法去激励他们,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升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改善他们学习生活的心理状态,让课堂教学组织变得有序,让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高效。
   责任编辑 龙建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2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