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课堂引入的策略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陶华阳

  摘要:都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课堂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在我近1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常常会因为“课堂引入”这个问题产生思考,尽管“课堂引入”已经不算新鲜的话题,我依旧想把我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课堂引入;核心素养;学生能力发展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同样适用。虽然初中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数学学习经验,但是却依然难以真正适应数学学科本身的思维特点,普遍存在畏学心理。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全面丰富课堂导入环节的具体形式、形象内容,确保学生可以在导入之际产生多维度的思维活动,由此调整身心状态,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为构建有效课堂做准备。
  一、 课堂引入初成立——现状
  (一)为引而引,本末倒置
  介于课堂引入的重要性,老师们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去设计课堂的情景引入,慢慢的容易走向课堂引入的极端——为引而引,本末倒置。这就会让无形中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切实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反而还会让初中生对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失去兴趣,难以真正进入数学学习情境之中。
  例如:一次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中,我深刻感受了一回“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是“立体图形的认识”。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放假了都喜欢干什么?”“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喝喜酒”“去外婆家”……大家七嘴八舌,老师却面露尴尬,终于有个机灵的孩子说“旅游”,老师很高兴这正是心中预设的答案,终于可以第二个问题了。“那么你都去过那里旅游?”“苏州乐园、香港迪士尼……”老师没有办法只得自圆其说“老师也喜欢旅游,并且拍了一些照片,请同学们认一认。”接下来的五分钟都花在了教会不常出门的同学们认识一个个标志性建筑。十五分钟用来找立体图形,等到5个基本图形找全已用时25分钟了,这样的课堂效果影响最深刻的就是那几张标志性建筑了。
  (二)华而不实,降低效率
  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源于问题设置的难度恰到好处。垫一垫脚就能碰到的高度,经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后,捅破窗户纸时的快乐是数学的意义赋予的无可代替的魅力。围绕那些真正具有数学学科生命力的问题开展的数学思维活动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课堂引入形式过于浮华,会造成学生参与度高但是课堂气氛只是热闹而无实质。这样的引入问题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个目标比较远。比如,如果初中数学教师所设计的数学问题超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产生了繁重的思维负担,那么则会让学生变得十分消极、被动,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反过来讲,如果数学问题十分浅显易懂,低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学生无须思考便可得出问题答案,那么则会丧失思考兴趣,根本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也无法真正构建有效课堂。
  二、 课堂引入初成长——意义
  (一)吸引注意
  好的课堂引入能最快速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伊始,大部分学生还没有从课间的兴奋而又游离的状态中调整过来,情绪不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良好的课堂引入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集中到课堂上,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来导入新课,一方面是要切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另一方面则可帮助学生过度思维状态,使其能够从娱乐放松的兴奋状态中沉静下来,逐步展开数学思考。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长期学习根本上需要对数学的兴趣。只有对数学拥有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注定了它的高门槛,而有趣的课堂引入正是一个良好的阶梯,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为此,初中数学教师所选择的课堂导入活动则要始终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始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承上启下
  课堂引入往往会涉及旧知,新知所处的知识点的前一阶段的学习因为时间或者掌握程度的不同,需要适当的复习,这时良好的课堂映入就能其他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旧知过度到新知,为学生新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能够及时调动数学已有认知经验,但是却无法由此满足认知缺口时,便会变得十分积极,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自觉展开数学探究活动。
  三、 课堂引入初成熟——原则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引入才是好的呢?我想它起码要符合以下四个原则。
  (一)好的课堂引入要有参与性,做中学
  新课程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好地体会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主人翁意识,而这种意识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相辅相成。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时,初中数学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确保学生可以快速集中注意力,积极展开数学思考,由此优化学生的课堂探究状态。
  朱航老师的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课堂引入就很有趣味性,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朱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导入“调座位”,在确定的第一行上,由抽取的数字作为座位号,所有同学都尝试并成功了。而升级的问题中,没有确定的行,用一个数字作为座位号,同學们就遇到了困难,而这一困难的解决正是有序数对的本质意义所在。同学们通过数对寻找座位的活动,很好地揭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存在的必然性,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而进一步将活动画下来的活动设置就更好地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抽象数学思维。
  (二)好的课堂引入有服务性,紧扣目标
  课堂引入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和教学内容的。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课堂引入设置可以体现和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新知的本质,而华而不实流于形式的课堂引入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也远离了新知的本质,得不偿失。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导入活动要服务于具体的课时目标,充分发挥课时目标的导向性与驱动性,全面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依然是“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课。第二个老师一开始就展示了准备好的图片,用几何画板将学生找到的图形从原图中剥离出来形成课堂教学中的5个基本图形,这一招小小的技巧运用,让学生惊喜,对这个老师的佩服和喜爱油然而生,学生的思维围绕5个基本图形,紧紧跟着老师完成了一堂精彩的课。惊喜于老师的用心,羡慕于课堂的流畅,佩服于老师的功力。情境来源于生活,贯穿整个课堂,服务于教学目标。
  (三)好的课堂引入有探索性,激发求知欲
  课堂引入,新知探究,小组合作,拓展延生等一系列课堂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始终处于保持高度求知的状态。一个好的课堂引入必须要有探究性,生成一些与新知相关的疑问进行探究。这一过程中肯定会进行提问,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质量,有思考的空间,能造成一定的认就有探索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新知从而更好的掌握本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创设开放、自由、寬松的课堂导入活动,及时优化数学探究氛围,让学生能够自觉展开数学探究与实践检验活动。
  我在讲《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时,运用了三角尺和直尺的组合运动为课堂背景,研究锐角和一组平行线的关系,并将锐角和平行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变化,寻找其中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从而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的本质属性,学生动手参与度高,课堂效果好。
  (四)好的课堂引入有连贯性,承上启下
  课堂引入总是设置在新课伊始,所以担负着复习旧知,引发新知的重要使命。以往常规的复习旧知,或提问概念或小题测试,容易磨掉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的热情,课堂气氛一开始就冷冷的,对后续的发展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好的课堂引入,选择合适的方式及复习了旧知,承接了上一节课的知识重点,有引入的新知,启发了新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自然地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本质联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依然可以选择复习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整合与新知有关的数学知识,切实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使其能够自主迁移已有认知。
  听过一节《合并同类项》,老师用一个自选题为引入“请写出5个你喜欢的单项式?”检查学生单项式的掌握情况,有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黑板上一下子就有了很多形式各异的单项式,在提出不正确的书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更正了学生旧知上的不足。老师继续追问“请按你的标准将他们分类?”有很好的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同类项”。“那你能算出他们的和吗?”自然地提出了这个本课的重点。这样的引入三连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度很高,课堂效果甚是理想。
  (五)好的课堂引入由系统性,贯穿全课
  好的课堂引入要有系统性,设置的课堂情景贯穿全课,设置的问题有梯度性,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可以自然地触及新知的本质。若情景或设问背景太多,师生在每个情景理解分析中所占用的时间就很多而分散,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选择情境导入方法时,要保证情境的连贯性,让学生始终置身于情境之中,使其切实产生活跃的思维活动,为即将到来的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足准备。
  在讲“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问题时,我以路灯影长的问题为依托,设置了问题:某天晚上,你站在路灯下,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影子变长?利用生活常识,学生都能想到用加长身高或者走远一点的办法,而这两中生活中的解决办法正式蕴含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随后就利用这个路灯影厂的问题,从一灯一人到一灯两人再到两灯一人的情况,提炼出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体会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属性。贯穿全课的路灯影长的引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本质,也使得整节课更加连贯和完整。
  四、 总结
  数学的课堂引入丰富多彩。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适合的引入方式,丰富课堂导入形式与具体内容,呈现出集参与性、服务性、探索性、连贯性、系统性于一身的课堂引入结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陶国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
  [2]张琪.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5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