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云端走向人间的性情中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世华

  诗圣杜甫,以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沉郁顿挫的诗风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千百年来备受诗家尊崇。在我的想象中,杜甫应该是不苟言笑,细腻严谨,上忧朝廷,下虑百姓,是一位心怀天下、志向远大且高高在上需仰望才见的诗界泰斗。然而,诗人《客至》一诗的出现,似一股清泉,也似田野吹来的夹杂着泥土芳香的一缕凉风,洗涤我对杜甫固有的印象,让我看到了另一位至真至诚、至性至情的“凡人”。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杜甫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寄居于成都浣花溪畔,自此居无定所,漂泊无依的生活暂时得以安定。曾经的年少轻狂,宦海沉浮也暂时抛之脑后,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于是诗歌便在這宁静的氛围中开场。
   首联诗人信手拈来,明白晓畅又颇有意味:时值春日,冰消雪融,房前屋后,春水见涨,明鉴映照,一片茫然。在这寂寂的春日,本应万物萌动,生机盎然,但呈现在作者笔下的,却只有喜欢远离喧嚣的鸥鸟日日相伴,心中不免涌起一丝凄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年少时的凌云壮志,在现实的一再摧残下,终归于沉寂。正如都城长安,繁华也只是过眼云烟,田园的静谧,才是自己的归宿,心中的无奈与伤感,自不必言表。
   但诗圣终归是诗圣。境遇的善变并未将他拖垮。轻狂也好,得意失意也罢,“偷得浮生半日闲”,落寞之余,心灵的平静倒也不失为生活的另一番滋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杜甫自会在单调的生活中寻求亮色。于是,诗的颔联便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读此联顿有一种阴霾散尽,艳阳暖照的清新之感。门前这条栽满花草的小路,因幽僻深远,从来就没有人来过,今天你来了!这对于一个曾经看遍繁华,亦曾“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不羁的灵魂来说,是何等的惊喜。我们透过此联,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带喜色、手拿扫帚,将小路上的落叶与残红细细的扫过的“家庭妇男”。这里,那位曾经捋须长吟、双眉紧锁,目光深邃的大诗人不见了,看到的是一位手持扫帚洒扫庭院,手舞足蹈的一介布衣。生活的困顿,长期的压抑,让这颗心忧天下的灵魂怎得安宁?客人(崔明府,杜甫故交)的突然到访,带来外边的讯息,与杜甫心中的渴求恰好相合,这怎能不令诗人兴奋?
   诗的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主客相见时的寒暄,叙说别离以来的经历,自是五味杂陈,悲喜有加,自不必赘述。诗人笔墨一转,直接就来到了席间,想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家里珍藏的好酒好菜悉数端来,主客之间谈笑风生,推杯换盏,孩子们也是无视礼数,大快朵颐,“小馋猫儿”的形象煞是可爱,其乐融融的场景顿时跃然纸上。诗中自有作为主人的谦虚之词:有好客无好菜,我这儿隔市区远,也没有什么上档次的好菜,酒还是自家酿的呢,你权且将就,不饿肚子就行。此句虽为诗人自谦,也是实情,自寄居于此,暂无俸禄,“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日子确实拮据,但这又如何?好朋友远道而来,无酒无菜又有何妨?可以想象,两人相谈甚欢,酒逢知己哪有停下来的道理?诗人酒兴正浓,酒意正酣,不禁兴从中来,与崔明府吟诗作对,这还嫌不够热闹,于是便弱弱的问一句:肯与邻翁相对饮否?若有兴致啊,我便站在篱笆边呼一声,隔壁的老头儿便会应声而来,咱们一起把酒言欢,一醉方休,如何?此句质朴流畅,自然亲切,格调欢快清雅,与杜甫其它律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字斟句酌形成强烈对比,风格迥然不同。至此,杜甫那飘飘若仙,举止洒脱的形象如在眼前。从这句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长久被压抑的心,在酒精的作用下,彻底地狂吐心声和释放自我那个真实的杜甫又回来了。
   杜甫本出身名门,祖上为官,少有大志,然科举不第,仕途失意,为实现理想游历四方。“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曾与诗仙李白接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垂青于他,宦海浮沉,理想与现实渐行渐远,不得已,他只得投奔好友,暂居成都草堂。偏居一隅的杜甫,从未停止过追求梦想的脚步。流离夔州之际,迫于生活,尽管为公家代管公田,他也在所不辞。生活的艰辛,让他对社会有了更加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也在此间应运而生。
   总的来说,《客至》这首诗,无论从文辞还是意境,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杜甫,一位从云端走向凡间,也识人间烟火的真正的“性情中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7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