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当前社会,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逐渐变成热点话题。而小学科学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因此,本文从小学教学现状出发,深入论述了问题教学模式的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问题教学;策略
  科学技术关系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是民族兴旺的最强驱动力。为了全面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必须从娃娃开始抓起,重视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但在小学领域,科学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现对问题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一、课前设问,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所学内容中发现乐趣。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年龄小,因此,教学更要从激趣入手,这样才能维持他们的注意力。针对小学科学科目,最重要的一步是发掘课程中最有趣的部分,或者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牵引学生的目光,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问题教学,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问题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例如,教学“空气中有什么”这课时,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如塑料板、蜡烛、玻璃杯,然后向学生进行课前实验演示。首先,教师将三支蜡烛固定在三个相同大小的塑料板上,分别是A组、B组以及C组。其中A组没有罩上玻璃杯、B组和C组分别罩上不同大小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三组蜡烛的燃烧现象,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你认为哪一组蜡烛最先熄灭?哪一组蜡烛燃烧时间最长?不同大小的玻璃杯对蜡烛燃烧时间有影响吗?你认为什么因素能影响到蜡烛的燃烧呢?通过这一系列课前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进而保障教学质量。
  二、立足目标,设计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时,受年龄局限,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完善。因此,鉴于这一心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设计明确的问题,确保问题和教学目标息息相关,这样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但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骨骼”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骨骼的概念、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立足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确保问题教学落在实处。首先,从教学目标分析,骨骼的作用以及特点是课堂重难点,也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点,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很多同学吃鱼时,可能有过被鱼刺卡住的经历。鱼刺,就是鱼的骨头。那么,你认为我们的身体里有骨头吗?如果有,在哪里?2.你是如何判断身体哪部分是骨头的?为什么?3.你能形容下骨头摸到的感受吗?是哪一部分的骨头呢?你知道我们身体中有多少块骨头吗?5.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骨头,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6.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吗?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思考,同时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很好地保障教学效率。
  问题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教师虽然提出问题,但是问题和教学内容缺乏关联,而且没有层层递进,所以很难深化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注重问题与课程的关联性,让问题激活课堂。
  三、开放问题,扩展思维
  在应用问题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在过去,小学科学教师常常提出不具备探究价值的问题,看似完成了提问环节,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信息增量,其思维也没得到有效的锻炼。所谓“信息增量”,指的是针对原有信息区域的扩展,俗称是“有干货”。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具备极强的讨论研究价值,同时在讨论以后还能让学生收获很多知识,这样的提问才真的有价值、有意义。即使只提出一个,也比十个泛泛的问题要有效果。
  对教师而言,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逐步成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以“吸热与散热”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例。“吸热与散热”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明确不同物质吸散热性能的区别,同时了解颜色对吸热与散热性能的影响,能够用物体的吸热、散热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探究问题:1.众所周知,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你认为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停止加热,降温速度会一致吗?2.如果在水中加一些墨水,升温与降温速度和之前一样吗?有什么变化吗?这类问题一则符合教学目标,二则具有实验与讨论价值,三则具有开放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教学的应用必须注意开放性。好的问题,不在于答案,而在于探究过程。因此,教师要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问题教学效率,深化学生的思维。
  四、注重启发,深入思考
  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探究或交流的欲望。特别是针对小学科学科目,教师更要注重启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所以,在应用问题教学模式时,教师首先要设计出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问题,让环环相扣的问题牵引学生深入科学的“海洋”,和学生进行智慧的交流、心灵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
  例如,教学“不同的声音”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音色、音量、音调,明确橡皮筋的粗细、长短、松紧对音调高低的影响。由此可见,对声音的感知、辨别与描述是这节课需要突破的重难点。因此,上课前,教师可以刻录大自然或生活中常见的声音,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让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作出文字描述。比如,有的学生听到篮球落地,记下的词语是“咚咚咚”,听到老鼠的声音,则是“吱吱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了解到声音是有强弱、高低之分的。但教学不能止步于此,为了启发学生,教师继续追问:接下来,老师会给你们一些描述声音的词汇,请你们将这些词和声音的强、弱、高、低相搭配,试着比较这些词语之间的不同。接着,教师给出一些词汇,如清脆、尖锐、轻声、大声、闷声、低沉、中音、咔嚓、嗡嗡,让学生进行判断,意在帮助学生用更为科学的术语(高、低、强、弱)重新审视自己记录下的声音描述,让学生的思维更严谨。
  提出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发现答案,而在于过程中的试错。特别是针对小学生而言,教师更需要设计一些能够启智的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让问题启发学生,深化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问题能锻炼思维,问题同样能提高效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确保问题符合教学目标、具有开放性、讨论性与研究性,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爱上科学。
  【参考文献】
  [1]蒋琼.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35):193
  [2]倪雪松.回归生活,追求本真———关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9(34):53-54
  (江蘇省南通市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0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