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文本解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且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而不少教师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忽略了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初中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逐步消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解读;误区;对策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准确的解读文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而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应试教育思想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容易陷入功利思想、崇圣思想、教条主义的误区,严重干扰初中文本解读教学活动。为了走出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的误区,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则需要教师能够转变教学思想,正确看待文本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中人、事、景、情的理解,科学地解读文本。
  一、加强探究,避免功利主义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从而淡化了文本解读的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忽略了文本的剖析。而正是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误差,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而相应的教学内容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为了有效走出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功利主义误区,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文本认知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带领学生深入解析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仔细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深入体会汉语之美,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热爱。“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老舍结合自身的亲身感受,通过北平伦敦和热带冬天的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毒日,从侧面显现出济南是一个“宝地。”在老舍的笔下,济南的冬天是美的,山水,阳光,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济南独特的美景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整篇文章,意蕴悠长。“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通过对济南周边环境的描写,给山水赋予了独特的情感,彰显了济南冬天无限的生机和朦胧的春意。
  二、追本溯源,结合实际分析
  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中,为了避免受到崇圣思想的影响,在文本解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其实际认知,充分挖掘作者的写作背景,结合不同的时代,加强文本的解读,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以促进学生个人的思维发展。文本解读的过程非常的讲究,稍不注意就会使得学生走入思想的误区,因而在文本分析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结合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加深文本解读,从而避免学生形成固化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维护学生的认知权利。而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有效避免因文本价值,对作家本身的尊崇等对文本解析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的赏析解读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诗的内容的理解,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艾青这一位现代诗人。艾青要求自己能够成为“最伟大的歌手”,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日子,还是解放后的生活中,艾青始终坚持着写作。他自己曾说到,在吃饭走路的时候也要思考,思考诗里的人物和应该采用的语言。在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进入到武汉,艾青和许多文艺界的人士不得已一同撤出了武汉,共同抵达桂林,在这一时期艾青写下了这首诗,其中包含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诗的开头突兀,新奇,不禁引人深思。而作者把自己比成一只鸟,用凄美动人的歌声不停的歌唱,“嘶哑的喉咙”和一生只唱一次的荆棘鸟,啼血的杜鹃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由于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作者的影响,也是诗人个性的深情流露,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赤诚之爱。“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的前半部分慷慨激昂,而“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诸多修饰语展现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而正当读者期待作者进一步升华的时候,峰回路转,诗篇迎来了一个大的转折。生前和死后的强烈对比更加反映出对这片土地的执着的爱,至死不渝。
  三、讲学结合,养成良好习惯
  为了积极响应课改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通过讲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文本的解析能力。为了避免产生误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分析不够精准和需要深入解读的部分要及时的指导和评价,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文本的解读,有效避免学生的学习陷入碎片化、层次浅的困境。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能够正确领会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把握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加强创新,使得初中语文课堂能够健康有序的开展。例如《背影》的教学,这篇散文记录了作者父亲到月台为他买橘子的情形,而父亲在月台上攀上爬下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用最朴素的文字记录了父亲对他的爱,表达出的情感真挚细腻,很让人感动。在文本解析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本篇课文,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让学生结合其实际生活当中的切身感受,联合自己的父亲形象,深入感受父爱。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文本解析的过程当中对文本进行分部分的解析,以理清文章整体的脉络,充分了解文章的写作框架,结合具体的语言进一步加强文本解读,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篇文章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因而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考虑到学生生活体验不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思维对接。
  四、结束语
  总之,要加强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其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以尽可能减弱干扰源的影响,避免学生形成思维惰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施优质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晓慧.关于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60):71
  [2]蔡晓梅.走出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误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2):9- 11
  [3]杨卓.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与解决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8):121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江苏南通226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1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