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过程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关键要素。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可以从顶层设计、资金投入、培训跟进、意识提升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10-0092-03
  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发展的情况看,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功能远未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素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必须充分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度剖析影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切实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本调查根据自编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共发放问卷1305份,回收问卷1267份,其中有效问卷1208份。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男教师237名,占总数的19.62%,女教师971名,占总数的80.38%;小学教师877名,占总数的72.6%,初中教师331名,占总数的27.4%;城市教师744名,占总数的61.59%,农村教师464名,占总数的38.41%。
  1.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现状分析
  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在性别、教龄、学校所在地、学历、专业、学科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段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教师对数字教学资源在学生课堂学习中运用的态度要明显高于小学教师。
  ②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使用数字教学资源的频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使用数字教学资源的频率明显高于男教师。中小学教师使用数字教学资源的频率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即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历史、地理、语文、物理、化学、音乐、数学、生物、英语、思品、美术、信息技术、科学、体育。
  ③调查了解到教师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对专用学科教学软件、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学平台、阅卷工具和成绩分析工具使用较少。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中小学教师使用软件工具的频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使用软件工具的频率明显高于男教师。使用软件工具的频率在学段上存在差异,小学教师使用软件工具的均值高于初中教师。另外,使用软件工具的频率在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体上看,文科类课程使用软件工具的频率高于理科类课程。
  ④中小学教师网络应用类型较集中,最多的是备课和上课,在在线考试、实验等方面应用较少,尤其是在作业批改方面,教师很少运用到网络。学生网络应用最多的是拓展阅读,应用最少的是网络课程。
  ⑤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活动开展相对侧重教师,忽视学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活动开展主要是围绕教师个体进行的,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教学和在线学习,而在支持学生发展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活动较少。
  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较为积极,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
  ①认识水平较高但应用类型较集中。信息技术走入中小学课堂,改变了课堂教学环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得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但这只是在形式上和方式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表层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师生地位等并未出现实质性变化。
  ②应用较普遍但深度融合不够。随着技术应用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上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但缺乏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
  另外,通过不同学科教师与教材配套的数字教学资源的交叉分析可知,在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学科,配套资源相对缺乏。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1.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设备老化问题突出
  目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数量上已基本普及,但质量上还应有所提高。在所调查的县(区),有14所学校达到无线网络全覆盖,中小学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857套,同时配备校园电子图书阅读机43台和微课仪110台,8间电子书包教室、9间创新实验室;配备学生用计算机3317台,生机比为5.6:1,备课教师办公用机共1875台,师机比为1:1,宽带网络校校通接入比例达100%,多媒体教学终端班班通配备比例达100%。但是,校园网速受限,学校出口带宽均为100M,部分学校是50M甚至20M。机器设备老化,存在管理不当等问题。
  2.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与教师联系不够紧密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逐步转向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路”“车”“驾驶员”的建设已经基本完善,但“货”的问题开始愈发突出。在所调研县(区),教师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云)开通个人空间数1805个,学生开通空间数26190个,上传资讯992条、各类资源38244个。但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家校互动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信息化手段为辅。教师上课由“黑板变成白板”,但仍然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网络学习空间未得到有效利用。教师自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名师课堂、优质资源未充分实现共享。
  3.教师培训数量可观,质量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的数量比较可观,各级各类培训比较丰富,但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的质量还有待提升。
  4.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不足
  目前,大部分校长在信息素养方面还存在不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还涉及对教师的引领、示范和激励,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校长疏于管理,部分学校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低、资源应用率低,很多设备损坏无人维护。此外,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学校还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对策
  1.顶层设计,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互联网+教育”发展到最后阶段,将会对传统学校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提出挑战,其实践的重点和难点是推动教育制度改革,最终的目标是构建开放创新的教育服务体系来解决深层的教育需求问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财力、物力、人力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责任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制订具体工作措施,配齐配全硬件设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强化督导,建立坚持评估机制,保障经费,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各县(区)和学校也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地区、本学校的行动计划,切实推动“互联网+教育”工作。
  2.资金投入,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资源,都需要资金投入。应按照“政府主导、多级多渠道投入”的原则,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多媒体设备更新、网络速度提升、数字校园建设、课堂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工程等。
  3.培训跟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应按学科分层级进行,完善培训内容,切实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因此,应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结合成人学习的“7-2-1”法则,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成人学习的“7-2-1”法则是,成人学习的70%来自真实生活和工作经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及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20%来自和其他榜樣一起工作时不断观察、学习并及时反馈的过程,10%来自有计划、有结构的正式培训。[1]也就是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在真实场景中进行,结合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观摩、同伴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4.意识提升,增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无论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是学校,都应当高度关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因为没有未来教师就没有未来教育,应帮助教师获得与信息化教学相匹配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促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2]在关注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使其真正起到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寒冰,苗冬玲,单俊豪,等.“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方向与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19(01):1-8.
  [2]曹培杰.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J].教育研究,2016(10):46-51.
  作者简介:焦岩岩(1983—),女,河北吴桥人,博士,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研究;张柱(1985—),男,宁夏银川人,硕士,银川市西夏区教育局教研员,主要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北师大社)重点实验室项目“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融合研究”(QL2019045-28);宁夏大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NXDX2018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2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