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职前教师核心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职前教育是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主渠道之一,师范院校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建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今小学职前教师人文素养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师;人文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这对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实践创新素养。因此,基于对小学职前教师人文素养现状的了解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对策意义重大。
  一、人文素养概述
  张岂之教授在 2001年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中指出,“如果只有科学技术发展而没有社会伦理或科技伦理与之渗透和配合,科技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危害人类和社会”;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指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同等重要”。[1]随后 2002 年“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的国际论坛召开,周远清会长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题作了报告。以上无疑表现了一个观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是必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指后天训练而具备的能力和修养,其基本内涵应涵盖人的知识、精神和行为,即人在认识与社会、与自身关系时所获得的知识、所持态度和观点以及遵循一定准则处理这些关系时的行为。这些知识、精神和行为无疑都渗透于学生习得的文化基础,贯穿于学生的终身发展。[2]要全面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因此,小学职前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知识与能力,也要具备厚重的人文精神和素养,这样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任务,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小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综合借鉴一般核心素养问卷维度建构的合理性,考虑小学职前教师人文素养的实情,将其解构为意识、关注、行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建议5个维度。以人文素养定义和5维度结构为基本理论构想,编制了小学职前教师核心素养现状调查的问卷,问卷各项目用5点记分法,即非常不同意记1分、不同意记2分、不确定记3分、同意记4分、非常同意记5分,其中反向题记分方法相反。本研究以湖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226份(其中大一 82人,大二 55人,大三 76人,大四 13人),回收22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22份,有效率为98.2%。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之后,将编号后的问卷分工输入SPSS16.0系统,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所分析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小学职前教师核心素养现状
  (一)对人文素养内涵的认识不够全面
  人文素养意识维度,选取历史知识等10个与人文素养内涵有关的关键词供被试者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者对人文素养的理解比较倾向于历史知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理想等六个方面,而对于宗教知识、教育体验、教育公平的维护则比较忽略,由此也反映出小学职前教师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同度最高,而在宗教知识、教育体验、教育公平的维护这些方面的人文素养的认识比较缺乏。
  (二)发展自身人文素养的意识较薄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要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意识,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但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前提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1]研究结果表明,仅9%的小学职前教师非常同意平时要主动去了解人文素养,36%的同意,44.1%的表示不确定,表明他们缺乏发展自身人文素养的意识。从大一到大四的趋势来看,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职前教师发展自身人文素养的意识在逐渐增强。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职前教师对发展自身人文素养的意识在逐渐增强,但总体还比较薄弱。
  (三)能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决定》中首次提出“人文素养”这一概念。目前全国普遍开展的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的课程中,首次设置《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4]这将对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
  研究结果发现,56.3%的小学职前教师认为,发展人文素养不再是一个空口号,仅有17.1%的小学职前教师表示发展人文素养只是一个空口号,表明绝大多数的小学职前教师能够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四)主动选择合适的途径发展自身人文素养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同样,通过自身知识的丰富,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活得有趣味、有价值。[5]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75%的小学职前教师能够主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64%的小学职前教师选择通过自学课程和参加培训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且随着年级的增长,选择的自主性逐渐增强。
  (五)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能力与信心不足
  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其教育质量的好坏,缺少人文素养的教师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就很难游刃有余,从而也就难以实现教育目的、达到学校教育核心要求。[6]
  对小学职前教师除主课外是否具有带好一些副课的能力与信心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表示具備相关能力与信心,也有部分学生缺乏信心,这表明虽然培养单位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等人文类的课程,但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及教学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少部分小学职前教师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能力与信心不足。   四、小学职前教师人才培养建议
  教育是一种传承文化、播种文明的精神事业,人文知识对于拓展教师的精神空间,丰富教师的内心感受,对抗教师生活的平庸与空虚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7]对于小学职前教师来说,人文素养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不可少的品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如何在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中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小教学生?针对H市某大学小教专业的调查,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教师和班级共同影响发展小教学生人文素养意识
  个人意识是行动的开始,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前提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到位。研究结果表明,89.2%的被试者都认为个人主动性牵制着人文素养的发展。但是超过一半的被试者表示平时并未主动关注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热点。小教学生对于人文素养的意识非常薄弱,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他们对教育热点的敏感度相关,导致了他们对人文素养意识的缺位。刚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大学生对于专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一片茫然。此中能起重要作用的无疑就是专业的教师,只有他们能在最大程度上引起小教学生对教育热点的关注,进而使他们意识到自身与新型教师的差距。
  另外班级还可以组织开展有关人文素养的解读活动,进一步促进小教学生主动提高人文素养的意识。
  (二)改进教师教学和完善课程设置促进小教学生的人文了解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主阵地。[8]教师的“改进教学”不只是关于教学模式,还应以自身具备高水平的人文素养为基本条件,在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高校课堂常用的“讲授法”为例,教师可以实行双向讲授,前期查阅资料帮助学生增长人文知识,拓宽视野;成果展示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创造;课程总结有助于学生吸收人文内涵,即在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使其变成最符合自身发展的认知。
  此外,由于“两类”课程的设置,小教学生对于人文素养的了解往往局限于已有的认知和已学课程。能够打破这一僵局的现实做法就是增设与人文知识相关的课程,如历史、地理、科学等。
  (三)课堂教育结合课外教育培养小教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知识、文化、能力、修养、精神等的总和。[8]课堂教育对学生的作用相当于是一个框架,而课外教育便是这个框架的填充物。课外教育的主要表现便是阅读和课外实践。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要积累丰厚的人文知识,课外阅读是最好的途径。在课外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与作者进行“交流”,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人文素养教育不能囿于书本和学校,忽视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人文素养实质上是规范人的行为的素养,它的形成和积累须经实践锤炼和检验,才能巩固并升华为人文精神。[9]所以高校应及时给予小教学生实践机会,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比如调查、访问、参观等实践活动。
  (四)加强教学考核和实习建设锻炼小教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型的教师观指出教师不再是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是动态教育活动的研究者。教育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影响。小教学生不仅要拥有足够的人文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去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小教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考核他们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能力,并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和帮助。小教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否能体现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重点考察因素。在接受评价、指导后,小教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并更好的渗透于教学实践继而实现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实习是小教学生最接近实际教学的活动,但经过实习,每个人吸收程度都不一样。因此在实习过程中,高校应当有目的地,契合人文素养制定相关的实习培养方案,并联合实习单位充分的培养小教学生。
  参考文献:
  [1]唐越桥,罗江尧.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综合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1):30-33.
  [2]孟宪珍.论核心素养下的师范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4):62-65.
  [3]贾兴宇.教师的人文素養[N].内蒙古教育,2006(6):17-19.
  [4]张青.提升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策略[N].河南教育语文教学,2013(7-8):74.
  [5]王秀英.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打造专业成长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62-63.
  [6]邓志伟.论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8,37(11):59-63.
  [7]索祖翠.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与人文素养培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0):23-26.
  [8]秦鸿滨.加强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八个路径[J].现代企业教育,2006(07):64-66.
  本文系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实践研究”(编号:17Q108)、2017年度湖北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职前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官蓉、刘慧娟、罗萌,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指导教师简介:柴霞(1981—),女,湖北十堰人,西南大学访问学者,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7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