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理工类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课程思政状况的基础上,以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为例,从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无缝融合、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10-0099-03
笔者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名专任教师,近年来一直主讲“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面对国内IT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市场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要求,笔者深刻感受到软件测试工程师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测试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而作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的教师,不仅肩负着“知识传授”的重任,还肩负着“价值引领”重任。本文将基于此对专业课程如何开展思政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为课程思政的全方位实施和发展提供参考。
● 课程思政理念及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1.课程思政理念
目前,“课程思政”的概念不论是从教育学、管理学还是思想政治领域,都还没有官方或者学术上的统一界定。[1]但可以肯定的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有以下区别。
概念不同——“课程思政”不是新增的一门课程,也不是新增的一项实践,而是一种课程观;“思政课程”通常是指高校所开设的诸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军事理论》等思想政治课程的总称。
内涵不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不是简单的名称次序的调换,而是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同。“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其核心是凸显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参与的方式培养人才,内涵更深,范围更广,而“思政课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授课主体范围不同——“课程思政”贯穿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各个专业的任课教师都应该参与,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有思政育人的职责;“思政课程”通常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来任课教学,实践活动通常由学生处、校团委在确定的主题框架下开展。
教学形式不同——“课程思政”不是单纯地讲解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而是在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使得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兼备人文与科学。同时,要求教学不生搬硬套,实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润物无声。
可持续性不同——“思政课程”通常在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中完成,后续较少涉及;“课程思政”教育需要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持续学习,覆盖高校教学全过程。
教学效果不同——“思政课程”的途径、形式和方法相对单一,很难形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调统一;“课程思政”强调充分利用好所有课堂教学渠道,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高校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虽然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启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但从理念的理解到实际教学过程的开展很多还未形成共识,特别是理工类专业课教师教学方面。[2]
从教师方面来说,目前大部分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有偏差,缺乏全局观念,认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一样,将它们视为一体。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讲,很多教师狭义地理解“课程思政”,认为“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内容照抄照搬到专业课堂,从而替代思想政治课程,这其实也是对“课程思政”的片面理解。需要明确的是,思想政治课是大学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必不可少,而专业课、相关通识课是智育、体育、美育的主渠道,在这些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强调的是潜移默化而不是生搬硬套。
笔者所在学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較强的工程实施能力,能够在IT企业、信息化行业等领域从事软件研发、软件测试与维护、项目管理等工作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可以看出,测试人才是培养的一个方向,“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是该方向的核心课程,支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作为任课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的基本原理,掌握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能对软件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工具选择并开展测试活动,同时需要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职业素养等。因此,“课程思政”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学改革需要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价值观、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合格人才。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肩负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双重重任,“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教学改革应该从教学主体和和教学客体两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前者包含专业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升,后者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实现改革目标。[3][4]
1.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首先,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要过硬,教师应积极参加相关的“思政教学”技能培训,持续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与道德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应深刻理解专业课程对本学科、本专业的内在价值,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刻理解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明确所处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对所教授的专业知识,需要全面掌握并灵活应用,能将思政元素和课程教学内容无缝对接,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并在教学活动中持续探索改进。
2.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1)完善培养目标
要改革“课程思政”的教学首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中要有明确的思政教育内容。培养目标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和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笔者所在的专业和所授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中,都将思政内容明确列入,增加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软件测试工程师作为软件质量的捍卫者、软件质量的“守门人”,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测试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健全的法制意识、持续学习的能力,并能实现自我的提升和创新。
(2)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无缝融合
课程思政的实施,首先要将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点相关联,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切实地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要达到该要求,需要专业教师仔细研判教学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案例。右表以“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为例,上表列举了部分教学点和思政内容的对接。
(3)教学方式方法创新
教学方式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介多样教学,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授与学习的互补,提高教学效率,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同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和评价应该摒弃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设置和教学大纲相对应的思政评价比例,考核应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 结束语
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课程思政”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使得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而行。笔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理解,并应用在所教授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中,希望能给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拓宽渠道,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金浏河,高哲.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60.
[2]王红茹,唐炜.基于课程思政的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科技文汇,2019(462):84-86.
[3]王雁鳴.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70.
[4]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67-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3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