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施东琴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加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针对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单纯只注重技术能力的教学,而没有与具体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不太关注教学对象群体的专业属性等问题,尝试将学科内容整合到具体的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所讲授的技术,设计相应的具有学科属性的案例。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职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化学专业;PowerPoint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6-0074-05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新时代教师,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核的重要依据。即将进入教师队伍的职前教师,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水平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互融合的大背景下,“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专业教师所必备的知识结构[1]。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知识结构,能够帮助教师获得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知识和能力,为教师整合技术与学科教学知识提供了契机[2]。
  基于目前职前教师的需求情况,研究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应用的优化案例,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提供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从而促进师范生学以致用与用以致思,对于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创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案的改进,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
  2 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从萌发到逐渐成熟,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提出新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3]。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主要有《中国教育技术标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对我国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都提出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知识,引起教育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近些年来,国内的研究者在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者发现,不论是在职教师还是职前教师,都很愿意运用信息化手段与他人进行教学的沟通和协作,但是由于自身的信息教学设计实施能力的限制、信息化知识基础的薄弱、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使得这种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热情、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4]。因此,还需加强培养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 问题分析
  职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意识问题  职前教师已经具备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对教学法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其掌握的技术仍趋向于一些常规软件,形式单一,在对用技术来支持学习、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这方面的理解还比较表象,大多数只是把技术拿来当作辅助教学的工具,并未意识到技术也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欠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知识。
  教育技术教材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公共课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体系日渐庞杂[5]。从云南师范大学选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来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现代教学系统与环境、图像资源(PS)、音频资源(GoldWave)、视频资源(会声会影)、动画资源、多媒体课件制作常用平台、多媒体课堂教学应用与评价几大模块。从教材内容上可以了解到,知识内容的讲解大多偏于理论知识的叙述,很少有详细的技能操作步骤,技能的讲述都是很笼统的,再者就是看不到教材中有对具体学科的教学指导。
  教育技术授课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現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课程内容上侧重于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普及,少有关照学科教学与技术整合的特定需求。在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往往是通用的,不管是针对什么专业,同一个案例都适用。职前教师可能除了从案例中学到技术知识,其他的认识就少之又少,并没有结合专业进行改变。
  此外,对于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教材中的每一个内容都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的。以云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来说,实验教学的时间总共30个学时,每周就两个学时,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教授如此庞杂、多样的教学内容,就只能省去一部分教材中涉及的自认为不需要讲的内容,并且对讲授的内容也只能做浮光掠影的介绍。虽然看上去内容很多,感觉学了很多,但是也只是略知皮毛,导致大多数职前教师在实际应用时根本无从下手。
  教育技术授课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在授课方式上,教师讲授和演示教学多,学生反思和实践的机会较少。师范生往往只学会某些软件或技术的操作方法,却不知道何时、何处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整合这些技术。
  4 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优化
  当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足够的教育技术能力,在学科教学基础上融入技术,侧重于将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最终促进师范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5]。而教学案例的选择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为技术整合经验较为缺乏的师范生提供了技术整合范例,师范生通过对网络的应用参与来熟悉技术的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其对技术教学应用的反思,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教育技术课程的优化,不应该单独的只是从教材或授课方式上探讨所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的方式,而应该从师范生的需求本身分析。因此,为了让师范生更好地学习,更快地掌握知识,本次设计着重强调在案例优化方面的案例设计,对每个案例所涉及的优化方式做出解释,每个优化方式的设计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指导,促进学习,得到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后,通过有效的教学案例优化设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此次设计的目标。因此,在流程图中,笔者注重强调的是里面所体现的案例优化方式的有效性。具体教学案例优化过程如图1所示。
  5 教育技术课程优化案例设计:以化学专业为例
  设计原理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涉及化学实验,而制取氧气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教授这一个内容时,教师除了实际演示,还会用到外部动画视频放映给学生观看,却极少有教师会直接用PowerPoint中的动画来呈现制取氧气的每一个步骤及详细操作。而通过巧用PowerPoint中的动画,把各种动画效果合理地进行组合运用,就能够使课件中的实验仪器、装置“动起来”,为交互式学习提供便利,使得演示更为形象生动,学生观看更加直观明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PowerPoint动画类型和PowerPoint动画设置的一般方法;
  ②学会结合化学学科知识实现PowerPoint动画效果;
  ③能够实现幻灯片切换及自动播放功能的实现。
  2)过程与方法:
  ①教师讲解和演示PowerPoint动画和化学学科知识结合的案例,让化学专业职前教师知道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可以运用PowerPoint与化学学科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PowerPoint技能解决化学学科中问题的能力。
  案例制作
  1)设置背景图片并输入文字。在功能区中选择“设计—背景样式—设置背景格式”,插入合适的背景图片。选择功能区中的“插入—文本框—横排文本框”,在每一张幻灯片中都输入相应的文字。
  2)设置超链接。在第二张幻灯片中插入合适的形状,调整形状大小和颜色,在形状中编辑制取氧气的四个步骤,选择形状,在功能区中单击“插入—超链接”,将形状链接到文档中的合适位置(如图2所示)。
  3)插入实验仪器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和位置,并设置图片背景为透明。选择功能区中的“插入—图片”,把相应的实验仪器图片插入第4、6、8、10张幻灯片中;选中一张实验仪器图片,在“图片工具—格式”选项卡下选择“颜色—设置透明色”,将图片背景设置透明,其余图片亦同;调整每一张图片的位置和大小(如图3所示)。
  4)给实验器材设置动画效果,组装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演示实验幻灯片动画设置如图4所示。把试管、导管、水槽分别放在幻灯片中的不同位置,选择功能区中的“动画”,给水槽设置“出现”和“放大/缩小”两种动画,单击开始触发动画;给试管设置“出现”和“直线(方向从左往右)”两种动画,触发分别为“从上一项之后开始”和“從上一项开始”;给试管设置“出现”和“直线(方向从右上往左下)”两种动画,触发分别为“从上一项之后开始”和“从上一项之后”开始;利用“插入”中的形状(椭圆)来呈现冒出的气泡,把气泡高低放置并设置“淡出”动画。
  “安放装置”演示实验幻灯片动画设置如图5所示。把水槽、铁架台、集气瓶和组装好的试管分别放在幻灯片中的不同位置,选择功能区中的“动画”,给铁架台设置“淡出”动画,单击开始触发动画;给组装好的导管设置“飞
  入”动画,效果选项为“自右上部”,触发为“从上一项之后开始”;给水槽设置“飞入”动画,方向自右侧,触发为“从上一项之后开始”;给集气瓶设置“淡出”和“转弯”两种动画,触发分别为“从上一项之后开始”和“从上一项开始”。
  “加热制取”演示实验幻灯片动画设置如图6所示。酒精灯来回移动时,将酒精灯及火焰均设置为“直线”,移动方向为右边三次、左边两次;当固定酒精灯之后,火焰的跳动通过“淡出”来实现;导管口冒出的气泡也设置为“淡出”;收集氧气时,集气瓶需要移动到导管口,则通过“弧形”动画来实现。
  “结束实验”幻灯片动画设置如图7所示。当设置导管移出水面的画面时,导管并不能像现实中一样能够进行弯曲,因此设置两根导管的动画,在水槽中的导管动画设置为“消失”,水槽外的导管设置为“淡出”动画并与上一动画同时;水槽为“直线”动画,向右移动;酒精灯从木块上拿下来时设置动画为“转弯”;用灯帽盖住酒精灯时,设置动画效果为“出现”和“转弯”。
  6 结语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作为一名职前教师的必不可少的专业素养。为了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师范院校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公共课,然而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科化不足的问题,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安排的时间甚少,教材内容涉及面广而讲解粗糙,教师上课所用的案例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化学专业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需求,对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希望通过本次对化学专业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课程案例的优化设计,能够对未来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一些灵感,并且给化学专业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课程提供一些案例及指导。
  参考文献
  [1]尤泽民.当前高中数学职前教师TMPCK薄弱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2]聂晓颖.职前教师TPACK能力培养的瀑布模型构建研究:以数学学科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4):122-128.
  [3]刘世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路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4):37-39.
  [4]缪巧玲.基于TPACK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与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5]雍丹.立体化教材支持的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5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