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浪

  一、引言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计划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同年10月底,公布拟建学校名单,全国共有197所高职院校上榜。显然,“双高”建设将以专业群建设为龙头,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而在专业群建设中,“教学与质量决定存亡兴衰,科研与服务决定水平地位”已经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共识。因此,关注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建立高职院校科研评价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对高职院校科研的评价研究逐年增加,多数是为了完善办学水平评估工作。而对学校科研绩效所做的定性研究,他们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余,也为提高学校的科研竞争力给出了自己的办法和措施[1][2]。但这些研究更多地考量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量”的指标,而对其“质”的因素考虑不足。
  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论文、项目、标准和专利等文献计量指标的评价体系,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做科研竞争力评价,试图构建质与量并重、纯量化的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体系,期望对后续研究有所裨益。
  二、评价方法
  所谓“竞争力”是指竞争者获取竞争优势、赢得胜局的能力,而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全体教师利用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本研究按照“完全量化、公开数据、系统评价”原则,使用公开数据,对反映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各个指标进行量化计算,做到可回溯、可校验。
  (一)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科学家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层次权重分解法,旨在将复杂问题分解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专家咨询,在若干层次上对影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予以表达和处理,实现决策方案对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本研究运用AHP法,按下列步骤确定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权重。
  1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按照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反映科研成果质量的特征要素,构建递阶层次结构(见图1),并且定义所有数据指近10年CNKI收录数据。
  2判断矩阵的建立
  根据已构建的递阶层次结构,应用专家问询法,对评价元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分别关于图1中A、B1、B2、B3的各评价指标的比较标度,构建以下判断矩阵U1、U2、U3、U4。
  3权重的计算及检验
  用几何平均法(方根法)计算上述各矩阵的特征向量w及其最大特征根λmax,具体步骤:①先将各矩阵按行相乘;②将所得乘积分别开n次方得到方根向量,本研究中四个矩阵n均为3;③将方根向量归一化即得到权重向量w;④按公式λmax=∑(Aw)i/nwi分别计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然后再用CR=CI/RI进行一致性检验[6],其中CI=(λmax-n)/(n-1),并且当n=3时RI=052。
  检验结果:四个矩阵都满足CR﹤010,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最终确定本研究中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见表1。
  (二)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得到学校各评价指标数值,将每个指标中的最大值定作100分,其他各校该指标得分等于该指标数值除以最大值再乘以100,得到一个百分制数值C1i(或C2i、C3i、C4i、C5i、C6i、C7i、C8i、C9i),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其次,加权计算各校初步综合得分,Ui0=C1i×10%+C2i×29%+C3i×4%+C4i×5%+C5i×25%+C6i×13%+C7i×8%+C8i×1%+C9i×5%,最终综合得分Ui = Ui0 ×100/ Ui0max,得分分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三、数据及分析
  (一)数据采集方法
  各校论文、标准、专利、被引次数等指标数据在CNKI文献库、标准库、专利库和引文数据库中检索获取,高被引论文数、国家及部委基金项目数据在CNKI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获取,所有数据统计周期为:2010年1月—2019年12月。
  高被引论文数是按学科做被引排序,各校发文当年处于学科被引前1%的论文合计数;篇均被引次数则是总被引次数与总发文量的比值。
  (二)数据采集及计算
  从CNKI文献库、标准库、专利库和引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分别采集“双高”建设第一类、第二类共30所学校2010-2019年科研成果数据(因篇幅所限,不在正文显示),数据采集时间:2020年4月20日。再用上述计算方法换算成各单项得分及综合得分,按目前全国1500所高职高专学校的前1%,共计15所学校列表(见表2)。
  (三)结果分析
  (1)从表2来看,Top15样本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大抵可以分成三档。
  ①深圳职院一枝独秀、实力超群,除了篇均被引和专利之外,深圳职院科研数据远超其他各校,显示出超强的科研竞争力。这与地处创新之城的深圳不无关系,更与丰厚的智力资源密切相关,其官网数据显示:专任教师1243人中,副高以上874人,博士408人。
  ②浙江金融和金华职院处于第二档,他们的得分率在65%左右;除了参与起草国家标准、申请专利偏弱外,其他指标都有不俗的表现,尤其在论文被引方面特别突出,显示其科研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③排名4-15位的12所学校处在第三集团,得分率在40%-50%不等,这些学校一般都有2-3个明显短板,直接影响了他们最后的总分。
  (2)虽然广东省入围“双高”的学校数量排在全国第四,但入围一类、二类学校共有5所,与江苏、浙江并列第一,而且5所学校的科研竞争力排名均进入前15位,这与广东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2016年底,广东省出台文件支持高职院校建设,将深圳职院等18所学校列入广东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设计划,并且给予资金支持,扶优扶强,效果显著。   (3)标准和专利分别体现科研的影响力和创新力。标准的起草一般是由行业领域著名企业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广泛参与,通过详实的调研和论证才能完成。因此,参与国家标准的起草,本身就体现出专家学者在行业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信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
  从专利数据看,近年来样本学校授权专利和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江苏农林职院、深职院近10年发明专利191项和154项,分别位于单项前两位,而且不少发明专利完成了专利权属的转移,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值得其他学校认真学习和汲取经验。
  (4)虽然高职院校无法大量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但并不影响其参与省级课题及企业横向课题研究的热情。事实上越是科研竞争力强的高职院校,就越是能够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其人才培养工作也越是贴近市场需求。
  同时,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通过论文、标准、专利等主要载体的发布以及由此产生的引文和被引等文献传导,促进了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在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基于科研生产力的“量”、科研影响力的“质”以及科研创新力的“新”,并且以纯量化的指标构筑起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信度。
  四、思考与建议
  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给各个学校进行等级的划分,不应该用他校的弱项来夸大自己的强项,而应该参照他校强项的做法来提高自己的弱项,这才是评价的最高宗旨[3]。为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科研能力,本研究提出两点建议:
  (1)科研成果是物质条件和人才资源结合的产物,广大教师是科学研究的主体,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及图书馆要把服务学校教学科研落實到服务广大教师上,主动作为,做好文献资源的深加工,为广大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提供前沿资讯服务。
  (2)当前,基于成熟的公开数据库、客观反映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并对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高职院校在其办学的历史进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积淀某些方面的相对竞争优势,科研评价则有助于我们明确得失优劣,形成符合学校发展战略、提高学校科研竞争力的资源配置策略。
  参考文献:
  [1]韩成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119-121.
  [2]罗倩,侯新,张明钱.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3):56-57,60.
  [3]吴爱芝,肖珑,张春红,等.基于文献计量的高校学科竞争力评估方法与体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1):62-67.
  责任编辑陈春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9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