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丕荣

  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时间与空间、理解与解释、史料实证价值、感悟与反思等方面。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指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知识,更应该强调注重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充分了解歷史的含义所在,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一、多交流,少手段
  网课多媒体历史课件有明显的优势,它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再加上丰富的视频资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很多历史老师在上课时非常重视多媒体教学,甚至严重依赖多媒体,忽视了传统教学的基本要素,如粉笔、自身的语言、身体姿态等,课堂完全被机器主宰,失去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就违背了基本的教学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多媒体技术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平台,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而不是削弱或代替教师的作用,让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中,教师应抓牢“合作探究”,旗帜鲜明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岳麓版必修1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台湾的相关地理、历史、社会、人文等相关资料,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然后,再设计与台湾相关的一些问题,以抢答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台湾问题知识竞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的素养。
  二、老师的终身学习理念
  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际教学早已不在是新鲜事,但是人各有所长、有所短,老师也不例外。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和唯分数论的驱动下,高中的语数英成为重头,其他学科逐渐变成副科,很多高中副科的老师往往心有余力不足,比如高中历史老师。虽然高中历史老师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也往往会对这门课程不屑一顾,没有足够上心去学习。面对这种情况,老师需要正视是否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手段,注入新鲜血液,更新教学模式。比如可以从多媒体教学入手,在课余时间多与其他优秀老师交流和沟通、进入网上视频直/录播教学等方式等提高自身对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灵活度,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使得学生耳目一新,集中上课注意力,增强课堂效率。
  三、避免多媒体与课本教学脱节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一定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来展开,教学设计要能体现重点知识的体系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要以相关资料来解释,用简单易于理解的方式分解它,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才能提高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效。为此,教师在做课件时,必须提前做好设计。无论是某一课内容的课件制作,还是网络教学的设计,还是某一单元的复习课件,都要精心备课,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为此,在上课之前要优化教学设计,把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然后再落实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讲解放战争时,以往的做法是“看图旁白”,但在静止的画面上学生很难理解想象战争场面、战役场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能清晰模拟出动态过程,这样就化难为易,一堂课很快就轻松完成。既减轻了教师的“教”的负担,也减轻了学生“学”的负担,更好地展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要选择适当的学生活动方式,如投影典型,使其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使制作出来的教学课件能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和创新思维,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
  当然,多媒体技术仍处在教学活动的辅助地位,即使其完成了许多人力不及的任务,也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所有工作。因此,要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除了要重视多媒体技术,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不断地积累情感、形成技能、陶冶情操,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责任编辑 龙建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4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