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教融合”民办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建本科高校要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深化应用型转型,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但高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决定性因素。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方面还存在各种问题。Y学院在多产业集团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多产业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将自有学院派教师的双师型培养“寓学于教”“寓学于践”“寓学于研”,有效培养学院派教师向应用型转变,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又有效解决了外聘教师队伍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产教融合; 民办大学;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9-0167-04
  近年来,国家逐步引导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转型发展。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在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目标在于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2]。Y学院作为多产业集团创办的民办高校,充分进行产教融合,致力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值得深入研究。
  一、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构成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组成根据是否全职分为自有教师和外聘教师。自有教师根据聘请的来源不同又分为学院派教师和业界教师。学院派教师是指作为学生从高校毕业后到高校作为教师任教,即从学校学习到学校工作,身份从学校学生到学校教师。业界教师是指作为从高校毕业后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一线工作,经过一定的时间锻炼后回到高校作为教师任教,即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工作,从企业工作到学校任教,身份转变过程为学校学生到企业一线工人再到学校教师。外聘教师根据聘请的来源可分为其他高校教师和业界教师。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自有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差
  1.学院派教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天然不适应性
  新建本科高校的自有教师以学院派教师占绝大多数。学院派教师是指高校招聘的自有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其他学术型高校毕业的应届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他们从学术型高校毕业后即到应用型高校任教,没有经过生产一线的切身锻炼,对生产一线存在的问题、产业状况、转型需求不了解、不理解,理论水平高、研究能力强但应用技能水平低、实践教学能力差(即“两高两低并存”),与应用型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天然的不适应性。
  2.学院派教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积极性不高[3]
  学院派教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扭转“两低”局面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高校一般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学生数量较大,使得教师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工作;职称评聘、考核激励等方面重科研;学校减免教师教學工作量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或挂职锻炼的要求过高,即约束大于激励,教师不愿意参加;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为教师培训,培训项目或内容教师不感兴趣;教师个人认为讲授课本知识依然能够满足教学任务等。
  3.自有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能有效转变
  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不能有效转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一方面是学术性大学的办学思维惯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管理者和实施者的办学思路。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普遍存在[4];另一方面是教师自己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培养模式,深信这种教育模式已经足够,从思想上不愿意转变。
  (二)外聘教师人才培养难以保障
  1.外聘教师的来源比较复杂且不稳定
  外聘教师顾名思义人事或劳动关系属于其他单位而不属于聘用高校。主要来源于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以兼职的形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赚取劳务报酬,来源比较复杂且对聘用高校没有归属感。外聘教师多为其他单位的“顶梁柱”、技术骨干,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很难持续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
  2.外聘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规范化难以保障
  外聘教师在本职工作中已经十分繁忙,对投入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对教育教学规律性认识不够,缺乏教师职业能力、课堂教学不成体系,碎片化明显、课后与学生交流较少,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外聘教师大多是通过私人关系请过来的,是卖了巨大的面子才勉强来支援的,聘请高校不敢管,教学规范化难以保障。
  3.外聘教师多不能准确把握学校的主要目标
  来自企业界的外聘教师多不能准确把握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尤其是技术骨干更多关注的是企业技术本身,在课堂上对教学规律不能熟练掌握,教学效果不好,在学生赴企业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指导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的情况。
  三、多产业集团背景下Y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Y学院是世界500强企业阳光控股集团创办的,设有经、管、文、法、理、工、艺等学科35个本科专业,定位为应用型新建本科高校,致力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阳光控股集团旗下拥有龙净环保、阳光教育、阳光城、阳光金融、阳光物产、阳光资本等六大集团,涵盖环保、教育、房地产、建筑、物业管理、星级酒店、金融、贸易、银行等多个产业板块。Y学院在多产业集团背景下“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做好产教深度融合,阳光控股集团专门成立“产业联动协调部”,构建互通互融的运行机制,打造产教共同体。
  (一)成立产业学院
  Y学院与阳光控股旗下的公司或产业板块及福建省相关企业合作成立了7个产业学院,构建了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产业学院的师资队伍构建为由学校二级学院的院长与企业高层领导联席担任各产业学院的院长;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联合组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   产业学院的校企双方师资队伍共同研究构建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进行课堂教学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共同研究产业技术难题,共同进行实践教学,共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密围绕产业前沿,将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企业最新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内容。自有教师深入产业一线带领学生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熟悉产业前沿,并在与企业师资的共同合作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二)设立企业专班
  企业与高校合作设立企业专班,高校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目前还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尚处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探索阶段。但Y学院自2013年就开始探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产业深度融合,相继设立“阿里巴巴·淘宝专班”“百度专班”“阳光直通车专班”及“跨境电商专班”等。
  Y学院积极探索“按需配置,联合授课”的构建模式。按需配置就是完全按照企业的人才培养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所需要的师资来配置自有教师担任理论课教师,实践操作课程及相关环节由企业来选派专家、精英或骨干来配置完成。企业专班教学团队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后,按照计划开展联合授课。理论课教师(自有教师)与实践操作课教师(来自企业的教师)所负责的部分是完全割裂的,但内容却是高度融合的。为了做到高度融合,Y学院要求理论课教师要负责并全程参与课程,需要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由理论课教师讲授;需要讲授实践操作课程内容时,由实践操作课教师讲授,理论课教师要全程参与听讲或讲解。
  “按需配置,联合授课”的构建模式有三个优点:一是紧密围绕企业需求,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前沿需求,提前对接市场,充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在联合授课的过程中自有教师尤其是“学院派”能够从实践操作课教师那里学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不再与企业脱节,有效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三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院派”教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扭转了“两低”局面主客观方面的问题。
  (三)与企业人才双聘
  与企业人才实施双聘,双聘人才的人事或劳动关系均保持不变,双聘人才可以在学校和企业进行职称评聘。与企业双聘的人才在人员类别上属于来自业界的外聘教师,但这种类型的外聘教师来源于集团各板块的高管、精英、技术骨干等,有效解决了这类外聘教师的归属感问题,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外聘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有教师仍然全程参与双聘人才的授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扮演三个角色:“教师”“助教”“学生”。“教师”角色是指当双聘人才的指导教师,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学校的主要目标,指导他们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规范化;“助教”角色是指帮助双聘人才对学生进行课堂辅导、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试卷批阅等工作;“学生”角色是指在双聘人才授课过程中,学习他们给学生讲授的知识、技能等。
  (四)“外引内培”双师型人才
  Y学院在“外引”方面,通过较高的薪酬待遇、灵活的机制体制、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以人才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大力引进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由于企业与学校在薪酬待遇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企业技术骨干往往有着较高的月薪或年薪,而学校由于性质的关系,薪酬水平普遍不高,往往出现优秀技术人才“不愿意来”的问题。Y学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专门设立了“校长特别津贴”,既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收入差距,又给予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特别的荣誉。
  在“内培”方面,Y学院充分发挥投资方多产业集团背景得天独厚的优势,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自有教师到集团各板块一线顶岗、挂职、学习锻炼;定期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到校开展专题培训班;支持教师积极融入产业,利用课余时间到产业兼职担任律师、工程师等。
  (五)组建科研团队
  组建科研团队,开展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工艺创新改进等课题,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又一有效途径。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横向课题也是解决企业产品开发、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攻关、决策论证、政策咨询、设计策划、工艺创新改进等问题的有效途径。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横向课题也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学校教师科研水平和学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积极性普遍较高。
  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一是真题真做,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工艺创新改进是企业占领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所面临的真题,激发了教师们的兴趣;二是优势互补,企业的真题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学校教师拥有丰富的伦理知识,与企业的技术骨干充分交流,能够优势互补合作双赢,自身的价值感得到激发;三是易出成果,开发出新的产品、研发出新的技术、创新改进工艺、产出高水平学术论文等均是成果,教师在职称提升、应用型技能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均有收益。
  四、结语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探索。在促进“学院派”教师扭转“双低”能力、提高积极性方面建立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在稳定外聘教师队伍、提高外聘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规范性方面也作了许多努力。Y学院在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的同时,积极利用举办方多产业背景的优势,将自有“学院派”教师的双师型培养“寓学于教”“寓学于践”“寓学于研”,用一种对抗性不强的方式来培养“学院派”教师向应用型转变,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在稳定外聘教师队伍方面亦充分利用了举办方多产业背景的优势,正在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方向迈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1.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2017-12-05.
  [3] 李健,李媛.产教融合战略下应用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究[J].未來与发展,2018,42(11):9-14.
  [4] 李丹.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前沿,2018(5):39-45.
  [责任编辑:刘凤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3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