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理念下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大四课堂的弹性化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学生上课无法安心,教师讲课失去激情,这是大四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普遍表现。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本文根据毕业选择和学习态度对学生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大四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下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尝试提出了弹性化实施对分课堂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四课堂;对分课堂;弹性化实施
[作者简介] 王 晗(1979—),男,辽宁丹东人,博士,副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交通安全领域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张志刚(1974—),男,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2018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大四课程教学模式在对分课堂下的弹性化新探索”(201816)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305-02 [收稿日期] 2019-10-17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发起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1]。近年来,其在各类高校不同学科的应用、研究和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表明:该方法经过具体应用环境下的探索和创新能够较大提升高校教学效果。本人在长期的大四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针对大四上学期这一学生从校门踏入社会的重要承接时段所产生的低效课堂现象[2],尝试在“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角度下将对分课堂方法引入大四年级教学环节,并且形成了面向不同类型学生的弹性化实施的一些思考。
一、大四学生心理、学习状态及其需求分析
笔者对本校2014、2015级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173名学生根据毕业选择进行统计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根据毕业选择的不同,大四学生可以分为考研和就业(公务员、企业)两类。2.考研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状态。随着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四学生选择升学来缓解就业压力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近年固定在12月下旬,选择了考研就意味着从大四上学期前暑假6月开始到12月底的4至5个月时间内要把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中。因此,选择考研的学生虽然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自学能力也较强。然而在全国考研人数突破300万人大关的竞争压力下,进入了系统地复习后深刻地体会到的还是复习时间的不足。这导致了平日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因考研压力无奈地选择在专业课堂上复习考研科目,在期末考前的一周左右集中自学应付考试。大所属考研学生需要教师的关心支持和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3.就业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状态。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就业方向的迷茫,用人单位录用条件与自身能力的显著差异导致了内心的不安与烦躁。因此,就业学生相对于考研学生对大四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失去兴趣,无法安心学习甚至用游戏来逃避现实。就业学生的需要相应的就业指导及对就业具有帮助的专业知识。
二、对分课堂在因财施教视角下的弹性化
对分课堂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有着明显地不同,以教与学、感知与理解对分的形式定义教学过程。然而,针对大四这一特殊的时段,无论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学生都不能积极响应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现实下,对分课堂的有效性需要从解决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与学习需求的角度因财施教的行弹性化调整中获取。
(一)教師授课内容难易度、学生自学场所及其时间的弹性化。对分课堂中的“对分”对象是指时间与授课内容。即时间上教师讲授一半,学生自学一半;授课内容中选取难度较大的一半由教师讲授,剩下简单的一半由学生探索自学。但所谓“对分”是寻求一个平衡点并非是严格的50%分割[3]。因此,可以根据大四学生的类型与其需求制定不同的讲授范围、自学场所及其时间。
以本校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的大四年级专业课程《交通机电设备》为例。根据教学计划,前6周必须完成48学时的理论教学任务。即每周三次课程,每次三课时。对于考研学生来说,学习态度端正且自学能力较强,然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考研科目的复习。因此,可以在第一节课堂上将本讲内容的最难部分集中讲解。然后,第二节开始考研同学自主选择是否继续听课,剩下内容由考研同学在课下自由选择时间独立自学完成,给予考研同学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相反对于就业学生来说,学习能力较弱,相对充裕的时间与贫瘠的学习兴趣形成矛盾。第二节开始主要针对就业学生将剩下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毕,并在第三节课堂上组织就业同学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自学与消化。这样,既可以通过讨论增加非考研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每个小组成员不多,实现人人动脑、各个发言的小班课堂的活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趣味性。
(二)“亮,考,帮”使用对象的弹性化。“亮,考,帮”是自学过程中三个要点,经过“亮闪闪”确定自学中的亮点知识。利用“考考你”将自己的理解挑战他人,通过“帮帮我”向其他成员求助。针对考研学生,作业中可以将“亮”为主体,把自学中体会最深及最欣赏的知识呈现出来。而对于非考研的学生,“考和帮”是简单而有效地对以讨论形式自学的成果进行检验的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同学相互交流的积极性和明确交流的方向方法。
三、大四学期有效实施对分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关心与鼓励。大四学生处于从校园过渡到社会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否选择直接就业都在处在一种迷茫、烦躁、慌乱的状态。从心理上急切需要有人对其进行适当的关心、鼓励和指导。因此,一方面针对考研学生可以在课程内容中重点讲述和考研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同时安抚学生焦急和恐惧失败的内心。另一方面针对就业学生,将对于就业帮助专业知识和相关应用进行重点讲授,同时对同学们的就业方向和选择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说明。这样在内容上吸引学生的同时在气氛上也会营造出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灵活化。大学教育应该着重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注重考试成绩到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弱化期末考试笔试成绩为主导的传统评价方法[4]。大四学生考核评价以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考核为主,增加课堂讨论表现、实验环境、资料查询等在最终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在进行考核内容改革的同时,应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公平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坛,2014(12):5-10.
[2]焦淑清.大四学生状态分析与课堂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0(26):55-56.
[3]张丽萍.“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6(38):106-110.
[4]刘孝利.大四上学期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途径探索[J].教育教学坛,2016(31):119-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7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