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今教育界极为关心的问题。对众多新型教学改革进行综述,推出“对分课堂”创新性课堂教学新模式,这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被动学习的有益方法。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对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225-02
一、教学方法回顾
近一百年来,世界范围内探索和发展了众多新型教学改革,包括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与慕课[1]。虽然花样繁多,但大多无法全面推广。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是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少,强调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其优点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点是学生于教师讲授完毕后立刻开展小组讨论,缺少自己独立学习的内化过程。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事先周密准备并以提前让学生预习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积极开展讨论,并进行互动式交流。同学们在经过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及课堂中的讨论与分析后,会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医学教育中以“病案”为核心,打破学科的界限,对基础和临床进行重新整合,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不足之处是难以在大班中开展。
4.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讓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课堂上的知识点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但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在大班实施时难度较大,耗时比较长。
5.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萨尔曼·可汗(美国)建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课上学习、课下写作业),主张学生先于课下自学教师制作的视频内容,然后在课上做练习,并进行讨论交流。不足之处在于学生要人手一部手机,而且人人都要上网;教师讲课不再面对朝气蓬勃的学生而是机器,课堂的激情不再有;需要大量的业余时间,课前看视频,课上做作业,学生可能会感到乏味。
6.慕课。慕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授课资源、学生学习、教师答疑、测评、考试都是在线化。慕课的优点在于学习者会比在课堂上更易集中注意力,讲授者在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更注重内涵。慕课的优质资源在互联网上随处便可以获取,可满足不同地域各类学生的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需求,学习时间自由,课程证书也得到认可。缺点是缺少了传统授课过程的欢快气氛。
二、课堂教学新模式:对分课堂
中国教育目前面临如何促进个性化发展,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如何回应社会高速发展中不断涌现的现实需求。全世界共同倡导的通用素养是合作(Collabo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简称“4C目标”)。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全世界教育改革面临的最大难题。
结合各国教学方法和教改趋势,2014年上海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这是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尝试改变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对分课堂也称PAD课堂。PAD的含义是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这是对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核心理念。它的核心理念是师生平均分配课堂,即一半时间用于教师讲授,一半时间用于学生讨论。主要采用“隔堂讨论”法,本节课讨论上次课讲授的内容,学生有备而来,讨论效果好,课堂气氛热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明显的提升[2]。对分课堂的内化吸收部分,要求学生先对讲授内容和课后自学内容进行书面作业,随后在课堂讨论部分进行口头交流,并提出个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在合作中学习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对分课堂实现了全世界共同倡导的核心素养“4C目标”。
2.实施步骤。对分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讲授、课后独立思考、独立写作业、课堂小组讨论以及全班进行交流五个步骤。
在讲授环节中,教师采用的讲授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相类似,特别之处在于,教师仅介绍本章的重难点、教学框架,而不讲授细节。将传统的授课时间压缩一半,剩余一半时间由学生课后自学后进行积极讨论。PAD课堂讲授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随后的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集中体现了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 PAD课堂的教学流程是以教师教授开始,学生不需要提前做预习准备工作。
在讲授环节之后,学生有一周内化吸收的时间,阅读教材与完成作业。作业是PAD课堂最核心的环节。PAD课堂的对分作业为“亮考帮”。学生在课堂讲授和阅读教材、课外读物后,要总结自主学习后令自己受益最多、感受最深的内容,称 “亮闪闪”;把自己已经搞懂而别的同学可能还存在疑惑的问题提出来挑战其他同学,称“考考你”;把自己没弄懂、有疑问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写出来,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求助于其他同学,称“帮帮我”。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上课后不做讲授,而是立刻让学生分组,通常为四人一组。根据教师一周前上课的讲授内容以及学生们在内化吸收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讨论。每位同学首先介绍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分享体会与收获。然后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小组成员间互相答疑,并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最后,根据每位同学“帮帮我”的内容,互相提问、考查。小组讨论环节后,教师抽查各小组,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精华,并提出没有解决的疑惑。 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全班交流。全班各组每人都可以自由发言,将所有遗留问题都提出来,由教师解答。教师用几分钟做简单总结,把学生遗漏的问题以及重点难点深入讲解,结束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课件、教学资料等;学生提交作业;教师签到、发通知、批改作业、记录分数、汇总成绩等任务都可通过免费“对分易”教学平台软件完成。
3.理论依据。PAD课堂全面而系统地贯彻了近一个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四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和三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发现式教学和范例教学)的主要原则。
三、展望
对分教学法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从知识学习走向能力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见解,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让成功感成为主动学习知识的源动力。此外还可以实施形成性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分课堂给高等院校传统教学带来全局性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模式的真正改变。
参考文献:
[1] Chen F,Lui AM,Martinelli SM.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flipped classrooms in medical education[J].Med Educ. 2017,51(6):585-597.
[2]劉明秋.对分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效果反馈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03):487-494.
PAD Class: A New Idea for Teaching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Dian, L? Ming-wei, JIANG Peng-tao, GAO Xing-chun, WANG Ning, HU Zhi-fang,
LI Ai-lian, SHAO Ling-qiao, JIANG Feng-liang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internet+, how to train students to learn knowledge actively and use knowledge to solve real problems, are matters of great concern in today's edu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many new teaching reforms and promote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practice—"PAD Class". This is an evolu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passive way.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classroom teaching; PAD class
收稿日期:2019-09-03
基金项目:2018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SGH18H437);2018年西安医学院校级课题(编号:2018GJFY05,2018JG56);2019年陕西省教育厅课题(编号:19JS057);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编号:XGH17144)
作者简介:张典(1976-),女,陕西西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免疫药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5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