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学生基本学习技能的培养,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也产生了间接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變传统“填鸭式”的讲授模式,实施新形式下既有针对性,又有时效性的课堂教学。本人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重视积累和运用等方式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好的阅读能力在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包括未来的就业中都会发挥及其关键的作用。歌德曾经说过:“阅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对话。”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是在和书籍创作者进行交流,对学生知识的积累、人生启迪、个人成长等方面十分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并不高,甚至觉得大篇幅的文字堆砌十分枯燥,这便引发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思考。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三重境界
  大部分小学生的阅读一般包括三重境界:一是“要我读”,教师的指挥棒指到哪就读到哪,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就认真读,与学习、考试无关的就囫囵吞枣,甚至“一目十行”,很多学生甚至在读书的过程中,跳不出文章的圈,停留在 “看热闹”的层次;二是积极主动的“我要读”,这部分学生大部分能够被文章的线索所牵引,被故事的情节、书中人物的命运所吸引,他们开始思考文章的内容和意义,还能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进入“看门道”的层次;三是“我会读”,学生能从文章的内容入手,不受文章的限制、作者的左右,超越文本,有自己的感悟。阅读想象课堂,应该是引领学生进入第三重境界的课堂,是高度尊重学生生命、神采飞扬、思维勃发的课堂,是教师教得简单轻松、教有所长的课堂,是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所得的课堂。
  二、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
  1.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对文章的字词句、每个自然段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等进行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字词句及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就是在固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分析和总结,达到充分理解大意与内涵的目的。
  3.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特别是小学六年),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力都处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习惯的养成也容易,所以,是培养和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
  三、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正处在敏感而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无法长时间并持续性地关注同一事物,但是,如果自身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就能够充分地调动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文字的阅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及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突破口,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组的《火烧云》课文时,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了大量和文中景物有关的图片,通过图片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到“世界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再游览广东新会的“鸟的天堂”,最后我和学生一起领略了傍晚时分美丽的《火烧云》。在直观图片的欣赏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对文中的景物不再陌生,阅读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也不在话下。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只需要适当地引导,便可使学生入情入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在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图片活了起来,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在课堂上,我表扬了搜集图片的学生,他们的劳动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得到了同伴们的赞赏和钦佩。以后在学习描写人文景观类课文时,学生们就学会了提前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课文描写的背景、作者的经历,还可借助各种设备,如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进行展示,还可与同学交流有关课文或作者身上发生的故事,课文学完之后,我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好词佳句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积累。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阅读。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一是通读。首先将文章的全部内容阅读一遍,使其对文章的内容有粗略的了解。二是跳读。可先一目十行地迅速浏览,接着捕捉文章最核心的部分(自然段),然后对这些自然段的要点进行思考、分析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如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也可暂时跳过,先保证阅读的连贯性。三是精读。学生需做到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将文章中较难理解的部分及意味深长的语句进行反复推敲,并将它们作为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四是写读。学生将整篇文章读通、理顺,思考并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以榜样作用引领其他不能理解的学生。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还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2.丰富生活,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指出:阅读就是要“首先丰富语言的积累,然后培养语感,最终发展思维”。语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阅读“积累”已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每一个阶段目标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如低年级要进行简单的儿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的诵读,中高年级要完成七十五首古诗词及一定古文和名家名篇的阅读和积累。在生活中,学生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能积累丰富的语言。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生成语言文字信息,最后在大脑中再现的活动。所以,茅盾先生说过:“读书应当一边读,一边想着自己曾经经历的人生,有些或许是相似的,甚至还有些是雷同的。或者可以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发现、观察”。萧乾则有阅读是用“库存”去兑取“现金”的巧妙比喻。我在语文教学中,就搭配了各种课外书籍供学生参考、阅读。如学完了《蟋蟀的住宅》一课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去了解法布尔,了解《昆虫记》。通过阅读《昆虫记》,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更透彻,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些学生,通过一篇课文的引读,竟然爱上了一本书,使读书变成了一种乐趣。下课了,书本也不离手,放学了,还抱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我想,让孩子爱上阅读,自觉阅读,认真阅读,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堂的有效性、积极性才能得到体现。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指在一个人在不需要他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主动并积极地进行阅读的行为。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形成。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则需要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每天保证一定量的阅读,养成每日一读的好习惯;二是阅读时要排除干扰,专心、认真;三是要学会在阅读时思考与文本相关的问题,梳理文本的线索与主线,了解大意;四是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时养成查阅字典、工具书,课外补充资料的习惯;五是有针对性、目的性地阅读。有效的、有意义的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好词佳句。教师还可利用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读书月和读书活动,通过交流、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数量以及质量,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有的时候,教师还可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选取文章中的精彩部分给学生“情景再现”,这样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情节的感悟和理解。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因此,在不同的语文学习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持续长久地常抓不懈,学生们才有可能不断进步,慢慢地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作文。现在孩子能说的多,会写的少,可见,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我认为,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是写作最好的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好词佳句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取材于生活,感悟有意义的人生。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规范化、文学化,甚至艺术化,在每堂课上,娓娓道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欣赏。在教师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学生就会爱上阅读,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会更默契,互动会更有效化。
  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好的阅读习惯会受益终生。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为学生创设读书环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训练,如自由地读、大声地读、有感情地读、默读、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甚至部分学生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直接背诵。
  4.重视积累和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积累与运用。首先,从内容上讲,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时又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经典阅读书目。接着,要求学生背诵名言警句、经典名篇,达到熟练运用。教师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阅读文本,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把这些阅读的内容进行内化,从而为己所用,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运用语境。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适当地拓展延伸,让学生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在学习中,也能更好地体味古诗词的韵味,从而在学后的吟诵中,能达到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授语文阅读,这样只会让课堂索然无味,学生们也不会积极参与,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反思自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兴趣,不断开发学生潜力,带领学生开阔眼界、增長见识,才能真正教好语文这门课程,真正提升每一名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他们的这项技能给未来发展打好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代琼.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J].儿童大世界,2019,(10).
  [2]孙爱蓉,王伟志.小学语文阅读想象课堂的构建[J].语文建设,2020,(4).
  [3]白立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J].儿童大世界,2019,(1).
  [4]马海英.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20,(1).
  
  (责任编辑 陈始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8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