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唤醒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公众参与意识是国家维持社会稳定并且发展各种社会活动所必须的要求。国家一直重视对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尤为是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国家教育部门将所需要的达到的良好公民的目标全部融入政治课程。尤其重视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因为在初中阶段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迷茫状态,所以在初中阶段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会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将着重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唤醒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作用及实施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公共参与意识;教学
  
  一、 深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
  初中政治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让他们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情操,尤其是能够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公共参与。公共参与在广义上指的是一切以公民为基础的社会活动,在狭义上指的是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这些方面看似与初中学生毫不相关,但是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在走向成年人的道路上实现良好过渡同时也会拥有一个良好开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现实性,因为该课程的具体内容的讲述形式是非常符合大部分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比如采用故事与图例的模式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深刻印象,使得学生愿意去实践书中的理论,书中的道理能够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脑海中;现如今由于各阶段教育的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一改往日的纯粹填鸭式教学,现在更加注重的是书中的理论能被学生实践,学校每个月都会举行一些公众参与的活动,比如看望养老院的老人、组织学生去打扫公共环境的卫生等。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关培养公共参与意识的内容有许多,比如第一章中的认识自我,能够具体地帮助学生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还会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独立思考;心中有法这一小节便讲述了关于法律问题的基本常识与宏观把握,这有助于让学生形成法律基础,传递法律思想;同时也向同学们介绍了社会的发展基础,向同学们传递着爱国情怀;同时也向学生讲述了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与内涵,为的是能够让学生成年后或者是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能够运用法律或者其他途径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想要学生能够形成公共参与意识必须深挖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在课程中仔细研读与公共参与意识有关的内容,在课堂上着重讲述,从而让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更加熟悉印象更加深刻。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等,让学生形成热爱集体、热爱公共事务的价值观与态度,尤其是向学生传递出弘扬实践的重要意识,因为每一项公共事务不可能只停留在大脑里,这样空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时候道德与法治课程积极地引导学生要参与实践,将头脑中的想法变成现实,这有利于学生参与公共事业。
  二、 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加强实践培养公共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传授仅仅是通过老师上课单方面讲述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许对知识常识方面的记忆是有效的,但是一旦学生亲身接触到公共事务时也许就会手忙脚乱,书中的知识没有办法被灵活调动起来,又或者学生对于这种书中传授的知识根本就没记住。在课堂上按照传统的方式填鸭式教学是非常无趣的,过于强调理论传授从而忽略了实践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要注重实践,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习在实践中收获公共参与的意识,让他们真正地领悟到公共參与所拥有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地爱上公共参与。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老师可以适量地增加一些实践互动项目,比如在讲授第一章关于认识自我时,老师可以适当地通过一些娱乐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正确地处理学习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当在讲述到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时,老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来交流情绪管理的方式;在讲授关于如何面对困难的小节时,老师应该通过列举一些实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来自生活中的正能量,或者是让学生自己举一些对抗困难的实例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面对困难等。这些例子对于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确的公共参与需要提高对公共参与的主体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需要学生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乐于助人的优点;需要学生有着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意识。公共事务参与希望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去逐步运用,比如关心弱势群体、看见欺凌现象要及时报警,在以后的政治参与方面,学生能够正确地合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态度,从而使得这个社会秩序稳定、政治治理清明。老师在讲授有关自然灾害章节时,能够通过观看纪录片或者电影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在灾害发生时做到自救同时如何去救助他人。在涉及法律的讲述时,老师应该举办班会或者是学校举办法治讲座的形式,列举一系列违法犯罪的事实,让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哪种行为是触犯法律的,并且能够合理有效地对该行为进行制止,比如过年过节或者朋友聚会时家长总喜欢劝酒,但是如果对方喝醉了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就还好,但倘若某个人喝醉了出了事故那么当时劝酒的那些便是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所以学生在看见某些人过分劝人饮酒时要及时地出面制止。在设计到集体这一章时,老师应该组织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能够在集体参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让他们爱上集体活动;当小组活动进行时学生之间发生了分歧,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正确的指引来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周六周日或者是寒暑假时,老师能够多多地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让学生感受到乐于助人的幸福感;让学生去医院或者一些社会机构做义工,让学生感受到奉献带来的满足感。
  三、 重视言传身教、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心智不成熟并且初中对于政治这门学科升学并没有过多重视,让学生养成公共参与意识就必须用学生都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授课。首先,决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品行兼优的老师言传身教。在每一次课堂上,教师的行为、神态、动作和言语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三观。比如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公共参与意识,并且这种想法不能仅仅停留在心里,最重要的是将其外化。在每堂课的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感觉,通过在课堂上将公共参与的主体意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让他们能够明白什么是公共参与。在此期间,老师应该充分地展现出自己关于公共参与的价值观,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公共参与的看法与理解。其次,老师应该改善课堂氛围与授课形式。多彩的课堂形式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来讲是有利的;相反的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非常的枯燥无味,让学生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又或者是因为课本上缺乏实际案例的说明,对于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是非常有困难的,因此他们就没有办法对不能理解的课程内容提起兴趣,导致学生不能形成公共参与意识。教师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于学生接受枯燥的知识来讲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讲到关于网络空间的课程内容,老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所以可以举办一场听证会,因为听证会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与监督的主要途径,在初中课堂上进行一场模拟听证会,这次有趣的经历会成为学生成年后迈入政治生活的有益尝试,这种形式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与灵活性,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提高公共参与素养。关于此次听证会议的主题可以是网络教学对于孩子学习成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手机对于学生的学习的利弊等,听证会的主题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学习、娱乐与父母的家庭关系或者是看过的名著小说等,因为这些话题紧密贴近生活所以才会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表达积极性,让此次听证会变得异常活跃。就比如说此次听证会的主题是网络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听证会上有持不同意见的双方,他们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正方可以说:网上教学是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因为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去查阅学习资料,每天也不需要浪费时间在上下学得路上,可以很有效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可以谈及,网上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为学生普遍自制力较差,有可能会在上课时间去玩网络游戏,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导致家庭关系紧张;或者会出现作业不能按时提交的情况等,并且用一些亲身经历的例子或者是来源于网络或是发生在某个朋友身上的实例都可以。听证会的主题还必须与社会时事热点相结合,比如网络教学就是时事热点,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经过多次的听证会的召开,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去关注社会时事热点话题并发表自己的正确看法,让学生提升社会参与意识。除了定期举模拟听证会以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方式去辅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实施。比如集体设计与印刷学生手册,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思考关于课程有关的社会时事规则等;或是通过运用一些网络工具来辅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比如在微信上的小程序进行某个话题的投票,因为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投票的效果受到一些人为因素干扰,导致投票的结果不能公平公正,但是微信上的小程序是独立的个体,学生在上面进行投票会更加公平并且体现出自己心里的真正意愿。现在学生一般都会使用手机进行课外学习,所以在微博、微信上的公众号上推送一些文章也是有利于学生提升公共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索丽娜.法治精神锻造人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3):3-4.
  [2]索丽娜.提高公共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9(8):210.
  [3]罗会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展示方法讨论[J].魅力中国,2018(49):88-89.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8.49.129.
  [4]高志永,黄宇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68,150.DOI:10.3969/j.issn.1004-8504.2019.01.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1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