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评价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本是阅读的载体,也是与学生内心产生共鸣的基础。小学生每次与文本交流时,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时,或者听到老师“再努力一下”的评价时,内心都会产生强烈的“气馁”想法。如何让学生理解本文隐含的“精髓”,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终极目标。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会造成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地位差异”。唤醒小学生内心的自信,提高主体评价意识,让其与文本之间建立“平等对话”关系,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更好地吸收本文知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内心感受
   文本中的内容都是源于生活的理论和知识[1],小学生与文本进行信息交流时,可以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观察周围生活。随着与周围事物的接触,会激起其浓厚的兴趣,进而更好地与文本进行信息交流。随着自身“天马行空”、“飘忽不定”想法的出现,小学生更加乐于与文本进行交流,找到自身的“位置”,并将自己“奇思怪想”付诸于实践。
   案例1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课《我的奇思妙想》中,学生通过畅所欲言地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琥珀是外行星留给地球的通信器;有人说琥珀是外星人的电池,又或是生命树的种子。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看似飘忽不定[2],但都是与本文深入交流的结果,更是对文本内涵的一种理解。各种“稀奇古怪”想法是兴趣的体现,是对语文文本的热爱,也是与本文产生心理“共鸣”。
   案例2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8课的前言,部分学生会说“烽烟”就是刮风后的烟,另一个学生说不对“烽”是烧火的城楼。此时,教师要去评一下理,说“你俩说的都对”,就是不知道哪个更准确了,其他的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如此现象的出现,仿佛“舌战群儒”的在线,是学生与文本深入“切磋”的结果,更是对文本内容和自身理解的一种“定位”“评价”。这种间接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内心意识、心理共鸣的基础上,更是文本内涵的注入结果,与学生“融为一体”的“内化”。
   兴趣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也是文本的灵魂,如何感受到本文的魅力,是教师苦苦追寻的内容。直接唤起学生兴趣方法“强心剂”,间接唤醒方法“救命药”,两者相处缠绕和制约,拉动学生内心的兴趣,引导其向教学目标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以增强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感悟。兴趣是遨游文本知识海洋中的船,而感伤就是推动船前进的划桨,让学生驶向内心向往的彼岸,领略语文殿堂的魅力。
   二、内化文本知识,融会贯通古今
   文本是小学生领悟和阅读的前提,更好地“咀嚼”文本内容,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目标。面对“千变万化”“眼花缭乱”的知识,小学生如何才能内化吸收,需要教师不懈的指导。文本中“多变”的文字,相似的句子,递进的方式,都是小学生注意和关注的地方。“接近”、“逼近”、“靠近”,亦或“飞鸟”“飞禽”“飞龙”,让小学生无法进行辨识,仿佛“云里雾里”一般。学生要积极吸取给养,辨识不同环境,以更好地内化知识,形成完备的语文知识体系。
   案例1
   统编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迢迢牵牛星》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是说地域不同,行为和意识不同,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内容,才能将“错综复杂”的知识联系起来。部分同学认为“地域”对民俗产生深远影响,又有人认为“人情”对文化产生深刻作用。教师依据相关结论,提出自己的判断,并引发学生,哪些概念正确呢?学生依据自身的体会、文本内容,依据相互的表述,激烈地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各自对自己的言说充满信心,“旁征博引”以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不同思维、不同意识间的碰撞,让课堂仿佛热闹的“市场”。
   案例2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中,有学生说了一下他家一楼的园子,虽然小区内没有各种青虫在嘶鸣,但春天的一抹青绿也是分外妖娆。其他小朋友立刻想起掌声,代表着对这位学生的认可,更被他的诗句所“折服”。老师鼓励其他学生表达自己的“古灵精怪”的想法,学生方法夜晚的“萤虫”,在文字的海洋中划出美丽的线条。每一位抒发自己看法后,其他人都進行积极评价,在不断的评价、碰撞中,让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部分,形成博古通今的知识体系[3]。
   简而述之,学生的想法千差万别,难以用一尘不变的标准来衡量,需要其自我评价和升华。学生在文字海洋中积极汲取阅读知识,不断内化为自身的“能量”,实现自我的完善。学生更加了解学生,能用自己“习惯”“掌握”的方式学习,更能用其他人接受的形式评价。在文本阅读、对话中,老师仅需简单“点拨”,让学生在与文本不断对话,产生与文字内涵间的共鸣,唤醒内心的自我评价意识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玉才.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19(11):22-26.
   [2]何婷.发展思维鼓励创新-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16,32(22):163.
   [3]李芙蓉.准确定位凸显特点多元评价-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4,20(17):78.
  杨辉,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6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