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研共同体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科技改变生活,技术改变教学。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学生面对的不是老师和同学,而是虚拟空间,这对师生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更能检验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环境改变,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新环境下教与学的需求。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研共同体构建的原则
   开放性原则。教师要开发资源,学生要选择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内容和形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界限,学生随时随地参与学习,锻造真正的“无边界学校”。
   多元性原则。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平台实现资源整合重组,共建共享。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需求规划、制作主题性教学资源,建立多元化的资源体系,为教师提供资源取用便利,为学生提供可选择、适合的教育和个性化发展平台。
   发展性原则。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及素养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注学生个性化及可持续发展,努力践行“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核心教育理念。
   时代性原则。疫情时期的线上共同体构建,有效推动区域线上教学的普及和发展,结合地方教材和地方特色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地方教学的多样性,具有划时代的特殊意义。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研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与方法
   由教育局统筹成立线上教研共同体,分年级成立线上备课组,进行线上集体备课及教学交流活动。利用平台建立学科资源库,聚众之力共同收集和开发优质线上教学资源,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名师引领,组建线上交流群
   名师是教师群体的“领头羊”,以名师工作室为中心组建线上交流群,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线上教研交流群由学科名师担任主力,各学校任课老师均参与其中。在疫情期间,借助网络平台,采用视频会议、语音通话、文字讨论等形式,有序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
   2.线上备课,提升教学质量
   年级街道备课Q群或微信群,由街道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长或名师担任备课组长,每年级安排2至3位骨干教师协助。按课程计划安排,组织各学校对应年级任课教师开展线上集体备课活动,分析每课的重难点,讨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或教学流程不恰当等问题,保证每一课时的教学质量。
   3.线上巡堂,及时督导反馈
   为了保证线上教学整体稳定、正常,有效实施课堂管理,由教育局统筹组织各中小学主管行政人员,利用“在线巡课平台”开展“云巡堂”。教育局每天抽查4至6所學校,学校主管行政人员每天抽查各年级2至4个班,指导老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线上教学开展初期,由于教师经验欠缺,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线上巡堂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能避免其他学校、其他教师重复出错,在巡课过程中发掘优秀的直播课并推荐给其他学校观摩学习,使线上教学活动整体快速步入正轨。
   4.统筹录课,扶持薄弱学校
   统筹组织课程名师进行录课,通过录播的形式,向各校提供优质课程资源。解决薄弱学校师资短缺问题,推进信息技术线上教学的整体进程。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以强带弱,由名师指导青年教师、临聘教师开展录课及线上教学,力求把控教材主线,保证教学质量。
   5.建立资源库,助力线上教学
   录播课、直播课的常态化,锻造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都凝聚着集体智慧和汗水。建立资源库,将优质资源汇聚起来,使资源效益最大化,让资源助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科资源库的内容,包括传统录课、教学视频、专题讲座、解题训练等,应根据教学需求不断补充和完善。一节完整的录像课例,适合疫情期的线上教学用作点播。但当疫情过后,学校回归常态化教学,这种课例资源所呈现的价值就小得多。
   笔者所在的区域,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自主研发的本土教材,四、六、八年级教材都是关于编程教学。编程教学难度较大,对授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没有编程基础的老师难以快速上手。很多老师“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边学边教。疫情期间只能开展线上培训,没有实操指导的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教育局统筹组织四、六、八年级全体任课教师开发制作“编程主题系列资源”,资源主题内容可以是作品规划、编程思路分析、语言知识重点难点示范讲解、作品欣赏点评、作品创作习题讲解或其它拓展性小专题等。资源短小精悍,便于教师灵活取用,适用于线上及线下教学。
  责任编辑龙建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8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