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进行语文教学,也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首先应该预设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的结构更加严谨;同时,由于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即时生成性也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了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以及生成的质量,需要展开有效的课程设置,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能够解决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变数,使教学得以有效地开展。
   一、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和生成两者是相互影响互相存在的,二者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石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只有进行精彩的预设,才能够为保证生成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预设。
   首先,预设学生。由于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上的主动性也不同,因此,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好的方法是让其深入其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要全面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预设时可以预设学生。在进入班级教学之前,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习惯,然后进行有效的预设,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尽量要构建一个让学生“一课一得”的课堂。
   其次,要预设教师。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要首先预设教师的素质。语文本身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进行授课之前,教师应该预设好准确的阅读理解以及情感体验,才能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有品味的教师,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教师必须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以及过硬的教育能力,才能够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学生是一杯水,那么教师就是一桶水。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通过扩大自身的阅读量充实自身的学习范围,才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因此教师也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能够结合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学的设计,才能够保证设计更加具有魅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最后,要预设文本。由于语文和其它课程是不同的,它是感性的,需要读者与文本产生对话来领略文之美,所以首先应该预设文本,充分的考虑到教学中文本的多样性,便于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二)生成是预设的核心
   教师进行课程的预设也是为了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应该根据学生的参与来进行思路上的调整,才能够保证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因此可以进行两种生成上的预设。
   第一,学生的生成。由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思维,在课堂中接受知识会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学生的生成主要是指学生的想法。在教师的讲解之下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经过相互沟通、交流,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观点作为新的生成,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积累。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并不是让教师咀嚼后喂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认真品味语文知识的各种美。
   第二,教师的生成。由于教师是课堂的指引者,因此教师的生成是指教师的生成性教学,既要注重实践教学,也要不断重视亲身经历的过程,从而实现积淀和感悟。在教师生成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既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能够让学生发现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把学生引入到正确的轨道之中。
   预设和生成本身是辩证统一的,预设是为了使得整个课堂更加井然有序,而生成使得整个课程更加异彩纷呈。只有两者做到协调统一,才能够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预设和生成的有效途径
   为了保证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应该科学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学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教学设置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保证学生学习有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比如在进行《三打白骨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布置初读的任务,可能有的学生会认为这个故事在电视中早就看过,都会讲,所以懒得去初读。这时教师先进行鼓励,学生知道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很了不起,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故事,然后老师在说这个故事一定要讲精彩,那么部分学生可能就会沉默下来。因此在进行预设课程时,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充分地发散思维,才能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浓厚,并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生成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二)灵活调整,给生成腾出一定的空间
   世界上的人和事物都是有关联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只有进行有效的预料才能夠保证良好的结果。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灵活地预设,才能够给生成腾出空间,确保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比如在组织学生《春联》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春联内容,然后让学生在小黑板上做一副对联,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将春联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也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副对联,“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可是有的学生会读“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到处春”,然后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进行纠正,能够对着正确和错误的对联重新读几遍,从而感觉到不同,最后掌握住春联的特点。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可以了解“到处春”和“处处春”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嘴,而不是别扭,从而了解春联的特征是整齐划一,而且上下联之间的词语是相对应的,只有读起来很顺很好听,才是一副优秀的对联。教师从而引发出对联的特点是讲究对仗、讲究声律。在这一过程当中既要预设“朗读、感受、分析和总结”这一过程,也要在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根据课堂的发展进行灵活性的调整。比如可以从分析错误出发,然后进行讨论从而生成,最终发现春联的特点,这样虽然与传统的预设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教学更加有效。通过进行积极的调整,避免机械、固定一成不变,让学生感受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加有兴趣进行语文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思维,而且能够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更大挑战,能够审时度势,及时变化形式。
   (三)要不拘泥于预设,为生成进行有效的导航
   由于在真实的教学过程当中会受到师生以及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在这一复杂的过程当中会不断的生成,并且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课程是动态的、无法预约的,因此会出现一些偶然事件或者是意外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拘泥于预设而为生成进行导航。比如教师在进行恐龙教学时,预设是想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掌握住恐龙的形态和特点,然后进行语言上的训练。但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学生对于表格不感兴趣,那么就应该去调整预设,通过调整教学方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可以把表格引导改变为“我是什么恐龙”的提问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讲解,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亿多年前的恐龙世界,你们就是恐龙,你们喜欢哪一种恐龙?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通过这种提问式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亿多年前的恐龙世界,从而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当中,然后配合相应的图片,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学的重点以及目标,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教学的灵活性。为了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教师应该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精心的设计,进行有效的预设,同时不拘泥于预设,才能够科学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青青.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之浅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9,000(001):67.
   [2]邱林.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成功:教育, 2019,000(011):P.176-176.
   [3]王丹.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000(003):62-64.
  冯照华,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30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