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情意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情意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知识、技能、方法等目标,更多地与思想情感、审美价值、文化精神等挂钩。语文情意教学目标虽然重要,但在教学设计中,其存在表述不清和评价不明的问题。为此,我们拟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来进行语文情意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评价设计,以期有所启示。
   一、语文情意教学目标的价值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施行,语文教育教学已迈入“核心素养”时代。就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而言,语文情意教学目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祖国语言文字是富有情感印记的。语言一般具有社会性、个人化的特质,其中社会性指向语言的规约、制度方面,个人化指向语言的理解、使用方面。想要融通语言的社会性和个人化,就需要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积累语识,丰富语感,提升语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汲取祖国语言文字的力量。为此,在设计情意教学目标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活动和情境过程来设计,进而让语言学习有迹可循。
   第二,言语思维发展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多种渠道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敏捷性、思辨性等品质。然而由于学生个体经验的不同,思维发展水平往往也不尽相同。更何况学生是一个灵动鲜活的、有主体意识的生命个体,不可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齐头并进。为此,在设计情意教学目标时,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和交流探究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不同角度的思考。
   第三,语文课程与审美体验息息相关。中国的方块字是艺术形象的构造,极具赏析价值。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结晶,极具鉴赏价值。表达中的写作创造更是学习者素养发展的核心要素,极具致用价值。可以说,语文课程教学视域内的诸多元素都与审美教育密切关联。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在这个过程中,督促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品位和生活情趣。而审美教育的重要对象或核心抓手就是情意体悟。比如文本的美,不仅在景美、物美,更在情美、意美。然而文本中的情感意蕴往往虚无缥缈、捉摸不定,需要师生结合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和方式去探寻情意的所在及其内涵。所以,在设计情意教学目标时,可以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将难以测评的情意通过任务表现出来,如诗歌朗诵、写作表达、戏剧表演等。
   第四,祖国优秀文化离不开鉴赏者和传承者。祖国语言文字本不仅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其不可割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其实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内蕴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不是既定天成的存在,需要学习者用心去品味、揣摩、体会,进而理解、创新和传承。换言之,祖国优秀文化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对象,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手段和途径。在被文化渗透、感染的过程中,学生的家国之思、文化认同感等也在得到发展。为此,在设计情意教学目标时,还要关注语文课程学习的文化维度,通过文化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加强学生的情感纽带。
   综上,语文情意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存在,是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密切相关的,并且要渗透于这些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后者不仅是语文情意教学目标的着力点,也是其发展的基本取向和必然选择。
   二、语文情意教学目标的表述
   虽然情意教学目标很重要,但在教学现实中,尤其是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表述的并不清楚,既不知该目标指向哪里,也不明该目标何以实现。从文体角度说,散文历来以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作者的独特情感为主,与情意目标关联颇深。为此,笔者拟以《荷塘月色》为例,从课标、教材、学情三个角度进行该文本的语文情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探索。
   首先,《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类的经典散文名篇,可归属于高中语文新课标所强调“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强调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构思和艺术形象,需要师生通过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去揣度作品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然后文学作品是超越生活的存在,故在教学中需要调动起学生的联想想象,结合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去解读作品,发掘其中的内在美感和独特情思。可见,要从语言表达、写作方式、情感形象等角度,借助读者个体的主观想象和语文经验去透析这篇文本。
   其次,《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作为一个有着觉醒意识和胸怀家国的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之下,如何摆脱心绪上的困扰和思想上的忧虑,成为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很显然,作者没有弃笔从戎,也没有摇旗呐喊,而是将自己的复杂心情置放于充满诗意的月下荷塘中,祈盼在这宁静的景色氛围下寻求现实的超越和情感的投射。作者虽无法改变现状,但至少欣赏到了一份朦胧的意境之美。于当下,作者是安宁的。但一踏入现实,又将陷入苦痛。所以,文本中既有安静的独享之愉,也有淡淡的哀愁之思。
   最后,《荷塘月色》在人教版教材中由高一学生所学。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语篇,对这类散文的表达特点也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够从景物和情感两个维度去赏析文本。但对文中的一些具体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还不够,缺乏进一步细致分析、评价的能力。基于这样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淡化文学常识方面的讲解,直接深入问题情境,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受其审美意境,学习其表现手法,掌握其写作风格,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品析能力。
   根据以上对课标、文本、学情的分析,大体可以确定《荷塘月色》三条教学目标,采用“总——分”的表述方法呈现如下(表1),其中第3条目标即本文所指的情意教学目标。
   三、语文情意教学目标的评价
   评价一节语文课最关键的是评价学生在学习之后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一定的学习活动之后产生的,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又是从教学目标始发的,所以目标驱动教学,而评价检测目标。但是“知识能力、认知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具有内隐性、累积性的特点”,存在无法量化、难以测评等问题。因此,我们将采取“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相结合的方法对情意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另外,为了秉持“目标——教学——评价”连贯一致性的课程理念,拟针对《荷塘月色》中的情意目标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表2)。
   关于《荷塘月色》情意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评价设计,主要有两个想法。第一,在目标表述时,采用“总——分”形式呈现,这样可以让目标更加清晰,以便后面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设计更有指向性和方向感。第二,在目标评价时,采用“内部心理+外部行为”的方式设计。比如学习通感的表现手法后,在陌生语境中学生仍能快速、准确地找出这种表现手法,并能够清晰阐释其具体作用,就代表学生基本掌握了这种表现手法。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过程。当然,以上只是对情意教学目标的表述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粗浅思索,关于情意目标还存在许多其它问题。比如教师是否能够重视情意目标,又是否能够精心地去思考和表述情意目标,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把学习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到自己的思想觀念中,并运用到实际生活的价值评判中,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孙慧芹,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30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