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的多元感悟,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赏识和激励是否就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的课,教的是同一篇课文《落花生》,甚是引人深思、反省。第一位教师在讲读课文中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看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他矮矮的长在地上,等成熟了 ,也不能分辨出他们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才知道”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用的人像花生一样埋在土里不被发现,那不等于没用了吗?我们应该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不但有用而且漂亮、体面的人。”教师赞赏说:“你的想法不仅与众不同,还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真棒!”被表扬的学生喜滋滋的坐下,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有的说人应该宣传自己;又说要为自己做广告的;有说“花生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已经过时,不包装自己会被淘汰的。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为“你更喜欢谁”的讨论,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是“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这届课课堂气氛之热烈不言而喻。然而教师一时也没有了主意,但在课堂小结时的表扬说:“今天同学们的发言很热烈,表现很精彩,特别是同学们的多元感悟,很有创意,真了不起。”第二位教师在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时,没有组织学生开展“你更喜欢谁”的讨论,而是引导学生反复学习课文中的关键句:“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坐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办法,提出三个问题,不断掀起教学高潮:①“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要不要讲体面?”②“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不应做什么样的人?以上三个问题形成了“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要不要→能不能→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系列,紧扣词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了“体面”和“讲体面”,以及“讲体面”,与“只讲体面”的差别,为准确把握《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这样的扣词析句,字词落实,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尊重和赏识学生的多元感悟,这是对的因为在学生独特的思维和感悟中往往闪烁着创新思想的火花。但如果想第一位教师那样,不管学生的感受与文本追求的价值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就是多元感悟,就一味给以表扬和赞赏,甚至称之为“了不起,有创意”,社会引起学生的误解,会误导学生绞尽脑子去说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教师的赞赏。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病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光有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位教师面对学生的“多元感悟”,没有一味的给以赞赏,二是紧扣文中的关键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感悟文本,作者许地山写作此文的本意,就是赞扬“落花生藏而不露默默奉献的精神”,告诉我们做人要做香花生那样有用的人,不要坐只讲体面,而对比人没有好处的人。其实桃子石榴更值得赞赏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精神风貌,而这正是“落花生默默奉献”精神的写照。这样的启发引导,学生是能够接受的,“花生派”也就不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了。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进行以为地夸张和激励,甚至还要“任意夸大,无中生有”的赏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单一化教育模式,甚至成为爱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课堂气氛 的一种新教育理念。其实这是布上世纪中叶开始流行于美国的自尊教育的后尘,按照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总是重视良好的自我感觉,反而会越来越感觉不到快乐。这种赏识教育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弱势群体,由于他们普遍缺乏自信,上市是鼓励他们的一种方法。而对于正常的孩子,绝不能一味的说好,而忘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81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