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模式理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骞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质量需求的提高,教育的质量也在水涨船高。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就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展开的,文章旨在探讨运用发展模式体育教学,把优秀的文化、理念等融入教学,使学生实现自我更高发展,同时也就提高了每一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模式理论
[作者简介]刘骞(1980-),男,四川雅安人,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四川 雅安62501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18-02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良好的局面。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一直被误认为是以动作技能行为发展为中心,而一般人也常误认体育只是一种运动练习或固定动作的反复练习。事实上,这都不能代表体育教学的全部,要完善学校体育,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在体育课程领域,较为系统地介绍课程设计模式的是1995年美国的Jewett等人所提出的五种体育课程模式(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vs-ical Education):运动教育模式(sportEducationModel)、体适能模式(Fitness Education Model)、动作分析模式(Movement Analy-sis Model)、发展模式(Development Model)、人生真谛模式(Per-sonal Meaning Model)。
由于体育教学模式是设计组织和调控体育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它以一种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又以成熟的经验来丰富理论,因此,研究和构建适合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秉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将国外学者Jewett等人所提出的体育课程发展模式(Develop-ment Model)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国内体育课程的研究与发展有所帮助。
一、发展模式的起源
早期的教育方式是以成人的立场来设计课程的,并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发展心理学家提倡的以学生深吸发展来设计课程这一理念是相违背的,事实也充分证明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基于此,美国教育学家Jewett通过大量的教育实践与理论分析,提出发展模式教学。发展模式安排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程的中心,教师在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课程,学生决定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动作与思考后的结果。发展模式提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情意、运动技能等全体性的发展,教师要认真观察与准备,创造好的环境,提高每一个学生发挥潜力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达到目标发展新的技能和知识,课程透过自我了解、自治、社会化的内容安排,使学生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发展模式的课程设计观就是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有计划地挑战自己、扩展自己,使自己全方位发展,以实现自我理想。
二、发展模式理论基础
基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无法提供个人充分的发展,美国的Jewett,Bain和Ennis等提出自我实现的课程模式――发展模式。发展模式重视学生自我实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其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有极大的功效。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生的适合性,课程设计必须符合人的需求,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具体表现为:
1 建构理论。建构理论(constructivism)的主要观点是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了解和认知,而不是误解。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得来的,而非吸收或者被动接收而来。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将其经验实用化。知识是与他人互动的共识,是由内而外的领悟。建构教学理论的特色在于以下几点:第一,主动、经验及互动为三大要素;第二,强调求知精神及历程;第三,教师为引导者、分析解释者、咨询者及资料提供者;第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2 统整理论。主张统整(integrative)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克拉克、柯华利等,课程统整方式具有多样性,有学科统整课程、单科统整课程、多科统整课程、科际统整课程以及跨科统整课程等多种方式。统整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因此也不宜盲目的统整。教学要采用有意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课程只有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上才会具有更深的意义。
成功的统整式教学有四个重要的因素与步骤:首先,充分的课程设计与准备。其次,教学要用适当的传达方式。再者,教师要有评估学生学习过程的经验。最后,要有完整的支持网络,即软硬件、知识等方面的支持。课程统整需要教师之间互相支持、互补,协同教学,站在发展教育的立场看,社会观念与习惯养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3 教学阶段理论。赫尔巴特受裴斯塔洛齐的感官一知觉学说的影响,认为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经验智商,应该遵循一定的阶段学习才具有好的效果。该理论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明了(cleamess)。明了阶段可细分为分析与综合两个阶段,教学者需要在头脑中对知识有清晰的呈现,只有这样学习者才会易于明了所学知识的内涵。(2)联合(Association)。教学者将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结合,进而联合在一起。(3)系统(system)。学习者能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性较强的知识体系。(4)方法(Method)。学习者能思索并应用到各种场合,使所学知识具有一致性。
4 活动本位介入法理论。该理论的主要策略是增进新的能力及选择“活动化”的教材:(1)增进新能力的策略:事前准备、重点复习、重复练习、模仿角色扮演。(2)选择活动教材的策略:教材与每日活动的关联性;运用学生活动周边环境的教材;运用多重向度的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发展水准的教材;选择能够增进训练机会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材。其他理论诸如系统化教学理论主要内容有目的与目标、资源(resources)、在限制条件(con-straints)中能经济而有效地发挥功能,首先是分析阶段,要分析学习者及目的;其次是设计阶段,有目标、内容、环境、媒体策略及形成性量评等。再如个别化教学理论、个人化教学理论等。发展模式体育教学本身也是一种发展的知识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理论融入发展模式体育教学理论中。
三、发展模式的概念与课程目标
发展模式重视个别化适应的成长趋向,课程设计以适应个体发展为主,使学生能整体发展。发展模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支持个体成长需求是有阶层性的。重视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意三个领域整体发展。发展模式期待学生能学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管理,并进一步协助和尊重其他学生。其课程目标就是使学生达到自我管理及学习做决定的(deci onmaking)发展层次。因此,此模式学生的学习行为,无疑是融合了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的交互关系。
四、发展模式的课程设计
发展模式的课程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分别给予不同的动作学习要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二是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要配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强调学生整体(认知、技能、情意)发展的信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的设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学校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自身素质。三是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教师的作用要在教育过程中慢慢地“淡化”,使学生逐渐认识自我,发展和教育自我,以应对将来的独立生活。四是教师必须扮演具备整合能力、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设计个别适应课程与发展学生责任行为等角色;学生则依照自己发展的程度对学习目标有所知觉、经验以及做决定。
五、发展模式的现实价值所在
随着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质量需求的提高,教育的质量也在水涨船高。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在培养专业知识方面,文化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是,在拓展职业素质方面,却力不从心,从各单位对职工的拓展培训我们不难看出毕业生职业素质的缺乏。,在“德智体”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占1/3的体育理所当然地挑起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等精神的重任。而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的发展模式恰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运用发展模式体育教学,把优秀的文化、理念等融入教学,使学生实现自我更高发展,同时也就提高了每一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3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