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处处留心皆学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秀美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把目光局限于语文课本,只关注教材;而应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的学习和学生真实的生活更贴近,变得更有吸引力,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开放学习空间,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家庭环境,拓宽学习渠道
  1.在网络中学习。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添置了电脑,上了宽带。上网已经成为学生每日必修课。网上确实也有很好的教育资料,可供学生进行网络学习。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迷恋上网,但不是用于学习,而是用于玩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到底网上可学习什么?从哪里进入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比如,我县是采用“人教版”的教材,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的网页,参加网上学习。如小学语文学科的“空中作文课堂”“开心故事吧”“萤火虫读书会”等专栏都是非常好的栏目。
  如今,QQ已经成为学生一种新的学习、交往方式。很多学生都加入了班级QQ群。学生在群里除了聊天,交流思想,发布新闻,也会在群里探讨学习上的问题。教师可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QQ群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聆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指引他们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同时,也可以到他们的QQ空间看看,孩子们在关注什么,了解一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以便对症下药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在电视中学习。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电视传播的并非都是无用的东西。一些色彩鲜艳的动画片,描绘大自然的动物世界,一些探索类的节目,都是孩子们所推崇的。从这些节目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还享受到童年的快乐。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多看看中央10科教频道。因为科教频道自有他独特的方面,在普及科普知识方面,比起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更有优势。譬如,孩子们想了解,抬头仰望所看到的广阔无垠的天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许老师还没讲到,书本上也没有。即使讲解到了,也没有电视节目中那么精彩,对学生来说,那是一种视觉的享受。还有百家讲坛栏目,让孩子目睹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大师级人物的风采,便捷地获得关于文学、历史、文化、礼仪、科普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关注新闻频道。通过新闻频道,孩子可以了解到许多正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学习堪称口头语言大师的主持人,记者,他们在突发事件中如何运用语言,生动描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报道所发生的事实。所以说,对孩子而言,电视并非禁区。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性看点有益的电视节目。
  3.在聊天中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语言,还要从生活中学习群众语言。家长的语言往往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孩子在茶余饭后,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与家人交谈,通过对话,学习家长个性化的语言。
  4.在观察中学习。许多小孩子天生喜欢小动物。教师可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就喜欢养蚕。教师可引导学生每天细心观察蚕儿的生长过程,认真记下蚕儿的细微变化,同时把自己对蚕儿的呵护,精心照料,把自己洒下的汗水与收获付诸笔端。还有的学生喜欢种花。教师可鼓励学生观察植物是如何发芽,长叶,直到开花,结果。同样,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养花的辛苦、快乐真实地记录下来。
  5.在剪报中学习。剪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活动,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了解世界大事,开阔眼界;还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欣赏美文,其乐无穷。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加入到读报、剪报的行列中。在读报的过程中,发现报上的箴言、美文时,便把它们一一剪下来,进行分类整理,闲暇时便可翻阅、品读,实在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积累知识的好方法。
  二、创设语文活动,增加学习机会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努力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学生除了有效地进行课内学习外,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教师要善于开放校园空间,拓宽学生的活动渠道。
  1.从创编报刊中学习。小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办墙报、自制手抄报是他们喜爱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出一期的墙报或手抄报,不知学生需要阅读多少资料,动用多少脑筋,从构思到完稿,学生自己确定主题、动手设计、撰写、编辑、排版等,学生要付出许多辛勤的劳动,同时也积累许多成功的经验。
  2.从续编故事中学习。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素材可供学生创编故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当学生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都无法给棉花姑娘治病时,教师可让学生创编故事,想想还有什么动物会给棉花姑娘治病,它们会怎么对话,结果会怎么样,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大胆说,互相之间细心听,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从课外阅读中学习。教师可要求学生每人每个月推荐一首好诗词、一句好格言,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注明作者、年代、出处、简要内容、查找途径,供学生课余自行寻找阅读。让黑板报成为学生知识的宝库,成为学生发挥才智的园地。
  4.从原生态作文中学习。“原生态作文”是指学生没有经过他人强制、命令的影响,根据自己情感需求,人际交往,认识社会,悉心体味,真实地记录生活,准确地抒发自己“胸臆”的文字稿。而“原生态”作文集则是把这些“原生态”作文加以收集、整理并集结成册,以飨读者,献给未来的回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原生态作文。原生态作文集分为“手写稿”和“电子稿”。“手写稿”就是学生平时的作文原稿,让孩子们重新装订,加上作文集的封面设计、序言、家长寄语、目录、后记,再装订而成。而“电子稿”则是指家有电脑的同学利用电脑编撰成的作文集。
  三、引导接触社会,开展实践学习
  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督促学生及时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1.从字牌标语中学习。每逢节假日,中国人喜欢在大街小巷中张挂醒目的标语,渲染浓烈的节日气氛,向人们传达着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道路旁,各式各样的字牌林立,或宣传或广告,创意新,用词考究,有独到之处,无不体现着主办者的思想精髓。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留心这些标语、字牌,从中吸取我国的文化精华,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
  2.从品味对联中学习。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由两串等长、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如:“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张贴对联,喜气洋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寒假,串亲访友,搜集有趣的对联和对联故事,加以品读,品读过程中,揣摩对联的深刻含意,体会对联言简意赅的特点,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和习惯。
  3.从社会调查中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让学生关注社会。如河流污染的问题、食品卫生问题等,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学生如果能把各科的知识与语文融合在一起,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增加独立学语文的能力,语文的素养就会逐步提高。
  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 贺蕾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9187.htm